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挑战杯专题 > 正文

挑战杯作品之五:培养高素质涉外型人才的环境构建

文字:欧实刚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4-06-06 点击数: 分享至:

                          ---对我校社团文化的调查研究
备注:该作品为调查报告类,获校级D类作品三等奖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素质教育无疑已经成为21世纪高教改革的方向,而作为高素质教育重要渠道和方式的校园文化,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面向21世纪高素质的人才,已经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直接阵地。因而,建设一个高雅、健康的具有我们广外特色的社团文化,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涉外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作为一个校级学生社团的主要负责人,结合自己两年来社团工作的实践经验,通过各方面的调查,并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现就社团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和建设我校社团文化的思路等问题作些总结,希望能为学校有关部门的工作带来一定的作用。

 


社团文化的概念何内涵

  高校社团文化是以社团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社团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校园文化,她通过着力于社团精神和环境的建设,使学生获取信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社团文化是学校社团物质财富何精神财富的总称。她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社团文化的表层结构,主要是指社团的规章制度包括管理条例、社团章程、工作条例等;精神文化则是社团文化的深层结构,主要指社团成员的精神面貌、价值观和社团性质带来的核心力量和影响力,她是隐性的文化,是社团文化的精髓所在。

 

社团文化的特征何功能

  社团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社团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就在于创造一种氛围,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从总体上讲,高校校园文化比社会大众文化更活跃、更高雅、更多姿多彩,灵活多样,主体参与程度更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浓郁的文化气氛。社团存在于校园中,社团文化除了具有校园文化的施教性、示范性、独特性和可塑性等基本特征外,还具有她自己的特征:

  一是广泛性。社团是由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组成的群众组织,就其活动的主体而言,是由全校学生共同参与来进行组织一些活动;就活动内容而言,其丰富多彩,灵活多样,能体现广大学生的特点。

  二是时代性。社团文化依托校园精神,由广大学生共同创造和服从的文化价值。作为大学生的社团成员,其知识水平高、思维活跃、富有创新精神,这样,社团所形成的文化价值植根于校园并又有超越主体文化的可能而走向社会,使得社团的每一个热点的形成和消散都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变迁分不开。

  三是开放性。社团突出了学生的主导性,是大学生锻炼自我、认识人生、思考人生的主要驿站,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活动内容和空间不再局限于校园范围之内,而由学校扩展到社会,为培养大学生各种能力拓展了渠道。

  以上几点基本涵盖了社团文化的特征,它们糅合在一起,决定着学生会自觉、广泛、持久、积极地参与社团文化活动,也决定着社团文化的潜移默化、氛围熏陶、滴水穿石、深入人心等等的卓越功能的同时,还突出了以下几个主要功能:

  一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一个高雅健康的社团文化,通过开展各项社团活动,寓教于乐,着眼于思想道德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不断地提高精神品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优秀的社团文化,能以感染、凝聚、激励等方式,促进学生的知、意、情、行等向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方向转化,在陶冶情操、锻炼能力、怡情养性诸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未来社会是一个人际交往广泛的社会,社会对未来人才社交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登峰曾经强调:“一个名牌大学的学生,若未参加过任何实践、社团活动,那么我们对他素质的评价就会大打折扣。”社团不仅给大学生提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更多的是给大学生提供了实践表演的机会。这种学用结合的特性,具有特别大的吸引力,是令大学生茁壮成长的土壤。在社团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过程中,某几个骨干或活跃分子,从宣传、动员到组织安排、实施等要做大量的工作,上下奔波,多方协调,其领导能力、管理能力也就这样实实在在地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种才干是课堂教学所不能赋予的,而恰恰又是社会聘用人才所极为看重的。

  三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社团文化建设是以社团集体为单位,注意社团的集体形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协作,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要牺牲个人利益,否则就会受到来自集体的人际压力。

  四是丰富校园文化内容。社团文化本身就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她通过开展有效的社团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不断地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社团文化中所形成的精神特征也在不断地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提升。

 

我校校园文化的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地处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省的涉外型重点高校,由深具外语神韵和外贸特色的原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原广州外贸学院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的。长期以来,“学贯中西,秉德卓行”的共同校园精神深深地感染着一代又一代广外学子的价值观,使得广大学生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都深深地继承着这一具有鲜明广外特色的校园精神,这在社团文化建设中也得到具体的体现。

  综合而言,我校的社团文化既能继承传统的社团文化,又能结合我校特色积极发扬具有时代特色的社团文化。一方面,一些老牌的社团比如英语俱乐部、云溪沙龙文学社、书画协会、武术协会、乒乓球协会等基本上都能开展相应活动比如英语广场、文学交流、书画学习班作品展览、武术表演等,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继承了一种比较传统的校园社团文化;另一方面,根据我校外语外贸结合的特点,一些新生力量不断涌现出来,国际贸易协会、工商管理学会、金融与证券协会近年来纷纷成立,还邀请一些校内外著名学者做讲座,就世界的热点话题如中国入世、金融投资等问题进行介绍探讨,这在培养学生了解外界外语、外贸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就社团的活动而言,我校自1995年合并组建以来,社团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社团数量不断增加,活动品味也逐步提高。数量由1995年的寥寥可数到现在近30个校级社团以及部分院级社团,其性质有文学性、娱乐性、学术性、公益性和体育性等。众多的社团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在“社团活动节”,“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文化学术节”中举办一些校级活动,在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一些活动品味之高广受师生欢迎,如绿洲音会协的音乐欣赏晚会、论辩社的辩论大赛已经深入人心,这不仅表现出社团自己的实力,还表明了社团本身就是校园文化的一支奇杷,是高校团建的重要合作力量。

就制度建设而言,我校的社团是由校团委社团部进行管理的,他们设立专门的财务小组、秘书处、活动小组等分别对社进行财务监督审查、文件管理和活动监督等,而社团的活动也按照《社团管理规定》来开展工作,通过每年一次的包括“优秀社团”、“优秀社团负责人”、“十大精品社团活动”在内的评优活动,激发广大社团负责人的活动热情;一套有效的惩罚规定又约束着社团要有效地开展工作。而社团各自都又比较完善的一套成文的制度或不成文的精神约束规范,使得社团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更新换代,保持了社团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就社团团建而言,校团委响应团省委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团建创新的号召,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周密部署,从20023月开始,在社团中逐步建立活动团组织,即社团团建,以扩大团建阵地,更好地实现团的作用。由于社团团建在我校没有先例,在广东乃至全国高校也属于罕见,目前只是处在探索阶段,首先是选取了具有良好群众基础、较好内部管理机制、较好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武术协会、心理学社、新闻学社(为便于学校新闻宣传舆论工作的有利开展和管理,该社团于7月转归校党委宣传部管理并进行重组,同时撤销已经建立的团组织)、环保协会和绿洲音协等5个社团率先试行社团团建工作。社团建团后,社团原有的性质还是不变,依然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同时,团组织还大力支持社团开展合乎规定的活动,鼓励他们以团的名义举行活动;团委对建团的社团也给予更多的帮助和关注,就试点社团建团后开展的活动来看,效果良好。

  诚然,学生社团是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校园学生组织,为我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她在运作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活动经费问题。如果一个社团想要取得长足的发展,解决经费问题是首要的。社团发展的资金从何而来?会费只是能解决好部分的资金,而有时举办一次有层次有品味的活动,多则几万元,少则也要近千元几百元,这就不能仅仅靠会费或者学校的拨款,需要考虑多渠道、多方位去寻找资金。当前我校社团寻找资金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寻找社会的资助,走社会化的道路。然而在这一方面,相对中大、暨大而言,我校的社团就显得幼稚了一点,真正是由社团自己来获取社会资助的活动还是寥寥可数,而由此就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活动的层次感。

  二是活动品位问题,也就是层次问题。一场有较高水平的活动主要表现为参与人数的积极性、活动内容的层次性以及效果的感染性。我们不能否认一些社团活动如绿洲音乐协会的音乐欣赏晚会、论辩社的辩论大赛、国贸协会的WTO专题讲座等都吸引了众多的同学参加,获得较好的效果。然而,在全校近30个不同性质的社团中,其社团活动不少,只不过就是讲座、比赛、交流会、展览等等,能吸引较多人员参加的还是寥寥可数。固然,社团活动是要考虑会员的利益的,主要还是在于会员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不过我们可以冷静地思考一下,即使一个社团一年就一个有品味的能够体现其社团特色的活动,平均每月就近三个高水平的有意义的活动了,也不至于只有由团委和学生会举办的才是有水平、才有权威性、才有号召力,也不至于我们社团的就像传言所说的“私营企业”在石头隙中挣扎发展,很难组织一次有品味的活动。

  三是机构管理问题。社团想要很好的运作,就必须有严密的而又健全的机构,这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着一个社团运作是否高效率。每一个社团都有自己的一整套管理方法,都拥有自己的章程,一切活动基本都是根据章程办事的,在关键的财务经费中基本都由专门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并建立“财务一支笔”制度,并在财务费用的支出中,严格进行规范。此外还聘请指导老师进行业务指导。实际上,社团是自我管理和服务的组织,在关键的财务管理中,财务公开也很难落到实处,很多会员入会一年了,也不知自己社团的经费是如何使用的,在指导老师的问题上,很多协会的基本是挂名的,甚至有的协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指导老师也就“退休”了,社团在业务上没有得到专业老师的业务指导,社团的长足发展也就是一句空号。

  四是学校环境问题。社团的特征决定其发展需要一个宽松而自由的环境,“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校应当给社团较多的自由度,低效率以及繁琐的审批程度等等都是不可取的。另外,在社团活动场地申请上,也受到一些部门的偏视,没有重点考虑社团的地位;在宣传栏的设施上,就显得有点“待遇颇高”了,学校没有较多的宣传墙,就由你自己来做宣传板吧!不过前提是要经过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批!校园环境毕竟是需要美化的。

  五是信息交流问题。地处城乡结合点的广外,客观上与外界有较少的联系,不过,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讯手段的进步,和外界保持较好的联系也不能以此为借口。及时了解我省乃至全国其他院校社团文化的新发展,借鉴其成功经验,结合我校特色以建设我们的社团文化,已经成为我们的迫切需要。同时,校内外各社团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和学习,也难于营造有利于合作和竞争的良好氛围。

  社团本应该是大学校园里最活跃的一块土壤,我们只有把她搞活了,才能提高校园的文化氛围,有了这种良好的环境氛围,学生才会如沐春风,焕发青春活力,逐步提高涉外型人才所具备的素质。

 

建设高雅健康社团文化的思路

  社团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定位于一种积极向上的社团精神的形成和发扬,活跃和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并以此培养青年大学生强烈的文化责任感,致力于培养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奋发向上的精神。因此,在社团文化建设中,至少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团环境的定位要服务于学校。社团源于校园也要服务于校园,因此,社团就不能盲目地发展,而是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使社团建设具有方向性,营造一个优良的育人环境,有助于学校的更好发展。在今年初召开的花都会议上,我校重新定位了我们的改革发展口号是:“建设高水平涉外型多科性大学”,而在去年七月召开的第一次党代会上提出了“要培养一专多能、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两强(外语实践能力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涉外型人才”。那么,学校有了这种目标,有了这个工作中心,社团文化建设也就要紧紧围绕这个工作中心来开展各项工作,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涉外型人才营造有利的环境。

  二是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重视社团文化建设,其具体工作和任务就是要对社团文化的内容、结构、水平等方面加以引导或调控,在管理的相应制度上给予必要的重视。引导社团活动内容积极向上,符合国家、民族利益,学校利益,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结构要合宜,学术的、政治的、艺术的、娱乐的、都要活跃,多姿多彩,雅俗并举,不要偏执一端;水平要高,能显示出我校应有的品味和水准。由于文化具有群众性、自发性等特点,太多的强制性的行政干预会丧失文化固有的功能,因而我们又必须尊重规律,科学引导,把工作作细、做活、做得更有技巧。

  三是学校要积极科学引导。一方面,在层次上,避免一味的迎合,要启发学生在自身原有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修养的基础上,自觉地实现自我超越,满足学生各种活动类型、各种层次的需要,引导到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成才的轨道上来。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引导学生成立相应的社团,共同学习研究社会热点,比如,我国入世,为培养学生学习研究WTO的兴趣、适应未来社会中需要的懂外语外贸和国际惯例的国际化人才要求,可以指导成立“WTO研究会”;为使青年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可以指导成立“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等等,补充广大学生在第一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

  四是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制度是为了达到无意识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的手段,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围绕培养涉外型高素质人才着个中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制度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在我校社团活动中,会员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活动效果不明显,这跟学校的管理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受涉外型高校性质的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更多的考虑到商业利益和自身利益问题上,尤其关注每年一次的综合测评问题。根据规定,只有校级优秀学生社团负责人才可以名正言顺的拿到几个附加分,而一些辛辛苦苦做了一年又出了会费的部长、干事,惟有“望分兴叹”了,这也说明我校社团的地位和受学校重视的程度。而在北京理工大学,为了鼓励学生创新,他们特别在学分制中设立创新学分,只要是加入学生社团并在活动中具有突出表现、具有创新成果的,均可以获取创新学分,这极大地调动了社团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尽管我校也有相关规定获得创新学分,但那是“在学科和能力竞赛中获奖或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作品、在出版社出版论著译著、有发明创新,给学校和社会带来较好效益及参加社会实践,成绩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学分的奖励。”这很难把握一个度量的问题。社团内部也有制度,但其奖惩制度就没有学校的有权威性、有约束力,毕竟,社团还是与兴趣加会费联系在一起的,缺乏强制性。此外,在活动审批制度上,可以引进社会的竞争上岗机制,对于社团活动计划申请进行竞争,对于优秀活动项目,学校给予必要的经费、设施支持和对具体工作进行有效指导,提高社团活动的品味和水平。

  五是保持可持续发展。完善社团的换届选举制度,积极培育社团活动积极分子和骨干,实现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对社团主要负责人进行干部岗位上岗前的培训,保持社团时刻充满活力。

  六是加强社团基础建设。社团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把社团作为一项事业来发展,大力扩充社团资源、设施设备和改善工作条件。

  七是逐步完善社团团建工作。社团团建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对试点社团团建工作进行系统总结、经验交流,找出一条符合我校社团建团的路子来;制定相关规定来规范、约束社团的团建工作,并将其纳入到《社团管理规定》中去。

  八是筹建社团联合会。在省内兄弟院校中,包括华工、暨大、华农在内的很多院校都有社团的联合性组织——社团联合会。它是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和团委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和活动的学生群众团体,享有和学生联合会一样的地位,都是高校团组织有力的合作力量,这三支力量誉称“一团两翼”。社团联合会的任务是管理和指导全校学生社团的活动,促进学生社团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保证学校学生社团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其运行机制基本上和学生联合会一样,实行相应的组织机构,分不同的职能部门,各社团主要负责人和社团联合会部长以上


  干部为社团联合会委员会委员,各社团干事以上干部均享有相应待遇。这样,其地位上就具有较大的威信和号召力,真正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一股生力军力量。具有鲜明时代性的社团文化,社团建设也应该与时俱进,逐步向社团文化建设走在我省前列的其他高校看齐,筹建我校社团联合会是势在必然。只有这样,才会更好地提高广大社团分子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提高涉外型人才所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一点也就是我们社团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走进21世纪,经济、科技的发展对文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人才是综合素质高、文化内涵深的创新群体。而建设一个高雅健康具有广外特色的社团文化可以营造一种文明、健康、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氛围,同时通过一系列知识性的文化活动,向学生传播更广泛的具有国际化的文化信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为培养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涉外型人才提供有利的文化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