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道德传统和文明成果,也成是中华儿女的立身之本,成功之源。事实上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时,背弃诚信,见利忘义,导致大学生诚信危机,给自身、学校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后果。本文从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形成原因、负面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进行思考并阐述,最后从大学生的整体角度出发,提出应该如何克服诚信缺失问题。
关键词: 诚信 缺失 道德 品质
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道德传统和文明成果,也成是中华儿女的立身之本,成功之源。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大环境中,是否具有优秀的诚信品质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合格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
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应该适应社会的需要,自觉恪守诚信,不断完善自我。因此,大学生本来应该是遵守诚信道德的模范,其道德品质也应该高于一般水平。然而事实却是,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时,背弃诚信,见利忘义,导致大学生诚信危机,给自身、学校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后果。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置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高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发生了全新、可喜的变化。但社会信用缺失的问题,也频频出现在当今中国的大学校园里。当代的中国大学生是社会上的特殊群体,由于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因此在他们身上具有明显的竞争意识、利益观念、个体意识等,但随之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某些背弃诚信的苗头和现象。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主要体现在学习、生活与就业三个方面。在学习上,部分大学生不守诚信,例如抄袭作业、考试舞弊、剽窃论文等等。在生活中,部分大学生背弃诚信,例如随意撒谎、欺瞒师长、同学;伪造各种证件、谋取非法利益;欺诈蒙骗、害人上当;向他人借钱、借书不还;在网上编造虚假信息,骗取他人信任;坐车逃票;嫁祸于人等等。而在就业方面,部分大学生毕业后对自己不履行助学贷款的承诺和承担相关的责任或在人才市场提供失真材料或者就业意识淡薄、违约毁约、不守信用。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深层原因
中国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正是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的反映,也是大学生放松主观世界的改造,诚信意识发生偏离的结果。笔者认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中国市场经济在运行中带来的负面影响
不可否认,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给人们带来了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享受,而另一方面也诱发了人们的强烈的求利欲望。许多人在金钱和权力的驱使中渐渐迷失了良知,言而无信,背信弃义。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以权谋私,逃税避税,欺诈造假的现象给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加上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和完善,在现实中某些不守信者非但没受到惩罚还得到一定的利益,而守信者却得到另一种相反的结果。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和思想观念产生不良的刺激。一些学生甚至从这些负面现象中,总结出“讲诚信未必能成功,不讲诚信未必就失败”的谬论,这无疑就构成了大学生背弃诚信的思想基础。
2、应试教育长期以来弱化了学生品行道德的培养
中国教育体系一直扎着应试教育这根针。从小学到中学,无数的中国学生都是在应试教育中度过他们人生中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可惜的是,受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中小学教育不得不把中高考录取率作为学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重视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优秀道德品质的培养,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学生本人也正在市场重视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观导向下,对道德情操的培养缺乏了一定的自觉性。
3、当代中国高校德育教学的脱节
诚信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点之一。尽管目前中国的大学都设有“两课”,但基本上是有如虚设,流于形式。德育课仅仅是局限于道德理论的教学,甚至把德育智育化,把书面考试作为德育主要的评价方式,而不是注重道德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实践行为的培养。因此很难谈得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包括诚信品质。另外,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在教学理念、力量投入、指标评价等方面存在着对大学生诚信教育、导向、评价等问题上的“真空地带”。
4、大学生本身的主观世界扭曲
大多数大学生在意识上能清楚地分辨是非,知道该做什么与不该做什么,他们在认识上是积极的和正确的,并且在努力追求内在品格的自我完善,但他们的自控能力又相对较弱,规范自己行为的自觉性往往又比较欠缺。由于受社会上错误道德观的误导和各种错误的表象所迷惑,大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并表现出与诚信背道而驰的行为模式。另外,大学里的开设思想道德课,许多大学生基本上是抱着一种流于形式的应试心态。有的学生整个学期都没认真听过一节课,甚至没翻过一页书,而到了即将考试时就临时突击一番。这些无疑都大大防碍了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带来的影响
大学生诚信缺失不仅对大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和就业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大学生成人成才,而且对学校的教学与管理,以及社会的整体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1、不利大学生成才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市场呼唤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对人才的道德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才能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部分大学生是以舞弊、造假等手段在大学学习和就业过程中蒙混过关,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更没有基本的诚信意识。因此,他们最终会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大潮中的牺牲品,无法成为合格的接班人和真正的人才。
2、不利于学校的教学管理
大学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沃土,也是为国家提供具有优秀品质接班人的净土。作为母体,每所大学都有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制度。而作为个体的大学生,在实现个人发展的同时,也必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大学生一旦发生了考试舞弊,抄袭作业、剽窃论文等不诚信的行为并形成一种风气,学校的整个教学管理秩序将会因此受到严重打击,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学校在社会上的整体形象。
3、不利于社会的整体发展
成熟的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健康的社会是诚信社会。诚信是社会各个领域平等竞争的根本规则,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基本原则。大学生一旦在校园里滋生背离诚信的念头,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漠视诚信的思想观念和习惯。因此,当这些学生步入社会后,就会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采取不诚信的手段参与社会竞争。无疑这都会给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不良的后果,同时也将会对整个社会的道德秩序形成冲击。
四、当代大学生该如何克服诚信缺失
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克服诚信缺失问题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值得尝试的。
1、树立诚信为本的道德思想观
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大学生应该不断地提高道德素质修养,加强自己的诚信意识。大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道德思想观,把诚信作为生活处事的原则,从道德操守着眼,从日常生活着手,最后使诚信行为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只有实现思想道德修养的全面提高及诚信意识的加强,大学生才有可能在走出校园,步入岗位后,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2、加强自身的法制意识
当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的社会。大学生要明白在法制社会中,信用意识既是道德问题,也是一种法律意识,因此大学生除了要具备根本的道德素质外,还需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有关信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参与法律方面的讲座和实践活动去加强个人的法律意识,从而提高诚信修养。
3、积极参与诚信实践
实践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必须阶段。只有经过多次反复的实践,由内化的知识外化为个人的行为,并逐渐养成习惯,个人的道德品质才算最终形成。实际上,很多行为大学生都很明白不可为,但恰恰这些行为就在自己身上表现出来,原因在于缺乏合适的行为实践。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参诚信实践活动,并把诚信道德意识转化为诚信道德实践,在实践中接受诚信教育,感受信用道德形成过程,认识诚信对其成才、成人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昕、周玉林.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后果、原因及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2)
[2] 杨建平.大学德育与大学生诚信品德的培养[J]. 扬州大学学报.2003 (6)
[3] 胡钦太.重视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J].道德与文明.2003(1)
[4] 宋连利.传统诚信及其当代价值[J].道德与文明.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