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它包括人对自身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世界观可以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类型。一般说来,唯物主义世界观都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客观性,承认物质世界是按其自身的规律运动和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人类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认识和改造周围的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自身。唯心主义世界观则用精神的、意识的活动解释世界。他们或者贬低人的力量;或者过分夸大个人意志的力量。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理想的根本观点。它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怎样对待人生和实践人生价值等问题。以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基本看法为依据,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种类型:享乐主义、厌世主义、禁欲主义、乐观主义、现代西方(实用主义、唯意志论、存在主义等)人生哲学、共产主义人生观。人生观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以及如何对待人生理想和现实矛盾等问题。
价值观是指人们关于价值现象或价值关系的基本看法和总的观点。价值观属于认识的范畴,除了包含认知因素外,还凝结着情感、意志、态度等因素。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及受这一条件所制约的人的利益、需要、兴趣、志向的不同,特别是阶级立场观点的不同,人们的价值观是有明显差别甚至根本区别的。比如,中国封建社会的价值观,以重利轻义,重理轻欲,亲亲、尊尊为基本的价值尺度;而欧洲中世纪的价值观,则把上帝和不死的灵魂视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在我看来,“三观”中最重要的是价值观,因为从价值观的定义可以看出,它实际上可以概括为一个“尺度”的问题,它包含了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现象的把握尺度问题。一个人对这些问题的把握程度如何,会直接作用于他/她的行为,进而影响他/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人们的价值观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征,而一定年龄的人的价值观也反映了那个年龄段的人的价值观。那么,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有什么特征?造成这种特征的因素又是什么呢?
我国的经济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高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越发体现出“市场性”。
首先,利己主义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我们一定可以感受到,在大学里的人际关系比不上中学。来到大学,似乎每个人都只会为自己,不会为他人:宿舍里,别人在学习、休息时,舍友似乎熟视无睹,吵吵闹闹;学习上,如果期末有人得了一份有与考试有关的关键题目的试卷,会自己藏起来,而不会和班长商量,拿出来复印,一人一份;甚至在饭堂里,为了自己能尽快地打上菜和饭,即使插队也毫无羞愧之心……这些都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利己主义的表现。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一个人价值取向的问题。“自我”、“个体”等词在当代大学生中已经很流行,大部分人都以自我为中心。凡是对我有利的,我就善待它,凡是对我不利的,我就抛弃它、铲除它。
第二,“钱”字越来越重要。曾几何时,奉行“先利后义”的国人在钱的面前还几乎不动声色,可今天的国人却正是被这个以前国人最瞧不起的“钱”字搞得浮浮躁躁、疑惑重重。“穷得光荣”的传统价值观念不见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到处滋生。在大学里,搞一次活动首先谈的是要花多少钱,而不是怎样搞这个活动才能使同学们更加地团结。同学之间互相攀比,看谁家里最有钱。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谈“钱”和“关系”。……面对大学生中这样的现实,谁还会相信“言义不言利”的是君子?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因素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母亲,家庭都有三个孩子。一天,家里只剩两个苹果,大小两个,她问大儿子要哪个。两个家庭的大儿子都说:“我要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第一位母亲把小的苹果给了哥哥,并且在以后都给予各个儿子相同的机会。从此,这个大儿子知道了,一切东西都要自己努力争取得到,他后来成为了一位出色的政治家。第二位母亲说:“哥哥真懂事,这次大的苹果先给哥哥,小的给弟弟。”大儿子从此明白,只要他稍微撒撒谎,他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长大后偷欺拐骗,最终沦为杀人犯。我们并不是要讨论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只是想在这个故事中看到,家庭因素对我们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家人一起度过,父母从小对我们的教导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们长大后对事物的看法。
二、社会因素
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我们每时每刻都可以听到师长对我们的忠告:要努力学习,现在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如果你们不努力,很快会被社会淘汰……于是,社会形势导致学校过分强调个人奋斗,往往导致学生只追求竞争取胜,而忽视手段的正当性、人道性,特别是会导致一个班和年级两极分化,甚至还会导致把手段当成目的,以竞争取胜、打败他人本身为荣、为乐,从而导致异化和变态。
三、文化因素
我们的国门打开后,大量外来的新鲜事物冲击着我们的生活,而学生又是首当其冲的。许多当代大学生抛开传统文化,一味追求西方时尚,赶西洋。洋人讲“金钱至上”,我们就去崇拜钱;洋人讲“人权”、“自由”,我们就“一呼天下应”——凡事都搬出“人权”、“自由”。实际上,中国现代化之所以步履维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的包袱太重,在大学生中,从传统到当代存在着太大的“心理落差”。
不难看到,我们大学生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误解了西方的价值观,从而造成了今天中国大学生中畸形的不健康的价值观。个人主义在西方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其核心内容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人们有决定自己生活和前途的自由和权利”。它所强调的不是自私自利,而是在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中,个人是本位,国家和社会的使命就是要保护个人的权利。市场经济需要培养了西方人凭实力竞争的观念。为了在竞争中取胜,西方人特别推崇理性,重视知识,倡导勤奋,讲究节俭,并且重视冒险、投机、时间的价值。这些价值观来到中国的大学生中间,就成了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
“三观”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中的一部分。“三观”是综合性的,整体性的。三个方面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一个人的价值观如何,会影响到这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个不择手段的人可能最后会陷入唯心主义,认为个人意志可以成就任何事物。同样,一个奉行“金钱至上”的人可能会以如何赚钱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最终忽视了生活中其他美好而珍贵的东西。作为国家和社会未来的栋梁之材,我们当代大学生要不断地摆正自己的价值观,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使之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生活的客观要求,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戴茂堂、江畅:《传统价值观念与当代中国》,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