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专题 > 正文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大学生

文字:经贸学院张天明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5-05-15 点击数: 分享至:

   

  I’m lovin it,不论你吃没吃过麦当劳,你都不会陌生。有人开玩笑说,这就是“低头不见,抬头见”。虽说是玩笑,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麦当劳正一点一点地侵蚀着我们的生命,不仅身体上的—-垃圾食品,而且精神上的—-民族精神流失。

  作为文化前沿阵地的大学校园,麦当劳尤其受到大学生的追捧。“I’m lovin it”俨然成为了一种时尚。但,所谓爱的越深,伤的越痛,于是,我们看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健康每况愈下。“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大学生”便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广泛关注。其中,不少学者研究指出,拯救大学生,首先要拯救我们的民族精神。

  掀开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人类史上不乏文明,但最后它们却无一例外地衰落了,甚至消失了。即使罗马文明.希腊文明.和埃及文明还时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但它们却都无情地被冠以了一个“古”字,至于巴比伦.雅玛.苏美尔则早已不复存在。只有中国文明一枝独秀,长盛不衰,传承到现在。这时,我们不禁会问到底是什么让中国文明“青春永驻”?答案不是别的,它就是炎黄子孙血脉相传的中华民族精神。

  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江泽民《十六大报告》)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所以,要抵抗外来不良文化的冲击,要使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就必须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我觉得:首先,要继承发扬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根基。古代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近代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当代有“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历史。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我们才从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关头复兴过来,中华民族才有今天的成就。5000年的历史,5000年的沉淀,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践行,爱国主义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它是我们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笔财富为我们的人生增值。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爱国主义受到了功利主义前所未有的挑战,正不断从大学生身上流失,致使大学生成长趋向畸形化。对此,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主阵地的高等学校,要坚持不懈地把爱国主义贯穿到高校教育全过程,把爱国主义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也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江泽民《十六大报告》)。

  其次,要守护和弘扬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和外延。缺少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将停留在抽象形态上。中华民族文化是5000年来华夏儿女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孕育了伟大的中国文明,极大地促进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对个人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即使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民族文化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事实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在一次问卷调查中,当我们同学被问到中国三大国粹是哪三个时,只有约10%的学生能答上。反观另一面,同学们吃的是麦当劳,穿的是阿迪达斯,听的是欧美流行歌曲,看的是好莱坞大片,过的是西方情人节,说西方文化就像如数家珍。民族文化的漠视和扭曲,民族精神的偏离和流失,这不能不让我们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担心。一个到处充斥着西方舶来文化的校园,大学生怎能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学校有责任加大传播民族文化的力度,在守护民族文化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虽然为此开设必修课是不实际的事,但,学校完全可以通过开设民族文化选修课.组织文化活动及举行文化讲座,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从而达到培育民族精神。

  最后,要丰富和延伸民族精神内涵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历史也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推陈出新,注定会退出历史的舞台,湮灭在历史长河中。英国近代哲学家荷尔丹(Lord Haldane)曾说:“在大学里一个民族的灵魂,才反照出自己的真相。”可见,大学若不能负起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使命来,便根本失掉大学存在的意义。(罗家伦《中央大学之使命》)当代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大学能否肩负起了传承民族精神的使命。大学应该鼓励大学生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通过批判借鉴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不断丰富民族精神,并传承民族精神。让当代大学生在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成长。

  中国现代化建设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但这不意味我们要丢弃民族传统,相反,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创造良好的民族人文环境,保护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祖国接班人健康成长,以不断获得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不断丰富民族精神,使之成为我们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