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十分宝贵的人力资源。但当前,许多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产生动摇,对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缺乏信心,就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将关系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关系到我们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从一个大学生的角度对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以及当今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创新性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理想信念 现状 原因 对策
中共中央在最近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前进的方向,它能为我们的人生奋斗提供源源不绝的前进动力。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们一定要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取得革命胜利呢?那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1]因为当一个人树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这个理想信念就不仅能成为其披荆斩棘的精神动力,还会赋予他重大的责任感,让他积极投入到社会的建设中。
客观地来讲,当前我们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而高校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显得至关重要。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而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那么他就只徒有一副軀壳,而没有灵魂,不是一个完整人。所以要培养大学生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着明确的使命与目标的人,就必须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这也是高校教育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描绘出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
一、 现阶段大学生理想信念危机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侵袭,社会经济转型问题的困扰。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谷时期,这导致了大学生普遍对共产主义建设事业信心不足。而另一方面,随着世界多极化模式的形成,中国在国际舞台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为了阻止中国的快速崛起,西方的一些敌对势力加紧了对我国进行“西化”----特别是文化上的侵袭,企图在思想上腐蚀我们年轻的一代。而事实上,由于政治觉悟性不高,分析国际政治形势能力不强,看问题片面等原因,造成了我们当中不少大学生“崇洋媚外”:他们崇拜外国的文化,而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他们倾向于过外国的节日,而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却漠不关心…...所有的这些都是外国文化蹂躏的“足迹”。在这样的侵袭之下,许多大学生对所谓的西方文化产生了向往,甚至是希望我们国家放弃社会主义道路,而选择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这也就令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离他们越来越远了。
而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国家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社会经济的转型导致价值目标的急变和目标追求的多样性。由于受市场经济的趋利性等负面的影响,许多大学生滋长了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的思想。而同时,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下岗工人的增多,贫富差距的加大,东西部、城乡发展不平衡等,这导致了大学生对实现共同富裕,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信心动摇,而党内的腐败现象更让大学生对党的执政能力产生了质疑。在这种种问题的困扰之下,让大学生继续坚持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也就显得困难重重了。
(二)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脱节和手法的陈旧。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原有的一套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机械地传授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节。这种脱节的教育、陈旧的教法,令许多大学生产生了反感的情绪,令他们盲目地闻“马”色变,听“毛”反感,错误的认为这些理论只是一些大道理和教条主义,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不大。而往往许多高校又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人文素养的培养,这就导致了在理论和现实产生的巨大反差之前,大学生不能正确地、清晰地认识当前的政治形势,不能很好地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能理解我国发展的现状与差距存在的原因等等问题;导致了大学生对科学理论的现实指导认识不深;对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信心不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模糊。在这样的教育之下,又怎能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呢?
(三)大学生自身存在的缺陷。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令人担忧的缺点,也是影响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的重要原因。当代的大学生普遍生活在一个比较安逸的社会环境,物质生活条件比较优越,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磨练,这就养成了他们只强调个人理想,而忽视社会责任;只追求个人利益,而漠视集体利益和思想观念的功利化等缺点。许多大学生追求物质享受,喜欢出入高档的场所,崇尚吃穿的名牌。他们把前途理解为“钱途”,把理想理解为“有利就想”。这些荒唐的认识就能把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反映一二。
二、 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探讨
大学生是承前启后的一代,是继往开来的一代。他们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直接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校作为大学生教育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合格的接班人的伟大使命。针对现阶段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各高校必须不断地改进理想信念的教育方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一)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的“四个统一”。
①坚持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统一。理想信念教育必须结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科学理论进行教育,但在理论的学习过程中要坚持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统一。学习的系统性,即要求我们对理论的脉络、思路和思想要有宏观地把握;学习的全面性,即要求我们对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要有全面的了解,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就如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我们不能单从书本的理论出发,我们应该从毛泽东同志成长的事迹、心路历程出发,了解各个阶段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触发点”和其在日后实践中思想的发展并分析其运用理论的成功之处。也只有经过这样的一个全面、系统地学习过程,我们才能更好地认同理论,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理论,才能学会去运用理论。
②坚持教育的高要求性和层次性的统一。个体的学习是存在差异的,不同学生对理论的学习、理解和接受的程度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必须认清个体学习的差异性,坚持教育的层次性:即要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向普通的同学提倡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明确什么是必须坚持的,什么是可以保留意见或者是可以存在反对意见的,让他们把个人理想和社会责任相结合,树立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结合的集体主义思想,勤奋学习,诚实信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对学生党员,我们必须坚持教育的高要求性,即要求其必须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让先进的党员在学生中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使先进的思想可以感染更多的人。也只有坚持了个体学习的差异性和教育的层次性,做到“因材施教”,我们才能真正地把理想信念教育落到实处。
③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理论教育如果离开实际,理论就会像“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而理论的学习如果离开实践,理论就会像荒废的“先进的机器”,但我们不懂得如何操纵它,这是对先进理论的浪费。因此理论的学习必须结合学生的现状,从实际出发。针对当前大学生普遍对国情认识不清,对党的建设事业缺乏信心和缺乏运用理论的能力等现状,我们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让他们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社会、了解热点民生,从而使他们深刻地意识到身上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提高民族的忧患意识;我们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先进人物事迹的教育,让他们对我们党,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加有信心,更加有民族的优越感;我们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理论实践教育,开拓更多形式的理论实习基地,如理论研究会,理论“三下乡”、先进人物的理论分析活动等,让他们学会运用理论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体会到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成功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④坚持实效性与长期性的统一。理想信念的形成和确立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时代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思想也会随之产生变化。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网络的发展,信息的交流变得更加广泛和快速。而大学生又是一个比较活跃的群体,很容易接受新的思想。面对纷繁复杂的思想,许多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对理想信念的认识也变得模糊起来。所以,对理想信念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是通过一项工作就可以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项伴随时代发展的、长期的、有目标、有步骤地工作。高校必须清楚地认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坚持不懈地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二)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的情感交流,从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共鸣。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如何在教学中把知识转化为信念是指出:“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流畅。”[2] 也就是说,树立理想信念必须要有情感的体验,理想信念教育应是情和理交融的产物。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因为在情感上的深刻体验,可以让人形成一种意识,形成一股力量,从而使他对某种意识坚定不移,产生理想信念。也正是因为受教育者对理想信念的理解必须依靠情感的体验共鸣,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理想信念有着清楚的认识,对共产主义有着深刻的理解,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着十足的信心和丰富的感情。但往往现在许多教师自己本身的理想信念还没有正确地树立起来,对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对中国的国情和社会的责任还没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这又怎能给学生进行激情澎湃的理想信念教育呢?学生又怎能从中产生情感的共鸣呢?理想信念教育不是在做“书本”的工作,也不是在做“任务”的工作,而是在做“人”的工作---一份用激情和智慧去感染人的工作。所以教育者应首先从自身出发,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增强对共产主义的热情,去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在发挥教师的主体性的同时,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思想的交锋,情感的交流,从而在“互动”中产生思想的统一,产生教育的情感体验,这也就达到教育的目的了。
(三)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的实际性和创新性的结合。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创新,就是发展。它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3]不仅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发挥创新精神,我们的理想信念教育更是如此。与现实脱节的教育,单一、陈旧的教法已经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如何让理想信念教育更有富有成效?这就需要我们发挥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的发挥,不仅仅是源于大胆的设想,还源于我们对社会的敏锐触角和对大学生现状的科学调研和把握。如,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我们的理想信念教育就可以针对这一情况,开发网上教育平台,让理想信念教育的手法更加灵活,让理论信念教育变得随时随地;又如,大学生日常的活动场所除了教室以外,学生公寓、宿舍就是他们平时学习活动的另一主要场所。所以,我们可以创新地把学生公寓、宿舍作为另一个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在“第二课堂”中开展更多多姿多彩的教育活动,而同时也令理想信念教育更加贴进我们大学生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 任芬荣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探讨[M] 教育职业 2004年第9期
[3] 江泽民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的讲话[N]news.sohu.com/2004/02/26
[4] 李献祥 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亟需强化[M]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5] 陈玉君 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及培养研究[M] 《前沿》2003年第12期
作者单位: 国际商务英语学院 国际商务 041班
联系方式:Tel:13760605985/39327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