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专题 > 正文

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正确道路

文字:陈敏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5-05-18 点击数: 分享至:

    引言:任何事物要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定位问题。大学生要健康发展,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位置抑或是使命。大学文化研究和发展中心的王冀生在他的《超越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一文中说道:“对于作为个体的人来说,教育和大学负有开发人的理性和潜力,革新人的天赋,扩大人的生命内涵,为人的一生奠基的任务。”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接受教育,是为了开发其理性和潜力,革新其天赋,扩大生命内涵,为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教育是手段,目标的实现相当一部分依赖于大学生对自身成长的不懈追求和探索。大学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如今的世界日新月异,时代要求大学生掌握知识并将所学服务于社会。。读书,一是为了获取信息,二是在思维活动当中培养逻辑能力;还有一点就是,阅读的同时会伴随着情感体验,在聆听中经历心灵的洗礼,圣人的一语往往能点醒沉睡的心灵。大学生要读书,并参加社会实践,有一个极其重要却常被忽略的便是学会做人。自我修养、努力读书、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正确道路。

 

一、修身

一位浙大高分子物理教授在一次演讲中动情的说道,“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没有这些,你学了高分子、外语都是花架子,你不是一个完整的人。“而究竟做人的标准是什么?怎么样才能把“人”做好?或许,我们能从儒家经典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子张问仁于孔子,子曰“恭、宽、信、敏、惠。恭而不侮,宽而得众,信则人任焉,敏而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而儒家为仁、行仁的办法主要是“修己”,一是:守志不渝,“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二是“敏于行仁”,“讷于言而敏于行”。三是“学而不厌”。“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并且说明行“仁”的目的是“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儒家的这些学说告诉我们该任何去修身,学古以鉴今,新时代赋以我们大学生修身新的内涵。它首先表现在道义感上,青年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负有责任,我们不仅仅属于自己,更属于造就我们的时代。大学生要明确自己的生存的目的,想清楚为什么要上大学,上大学为了什么,生活才会有意义,奋斗才会有动力。一个人要发展,一部分靠的是硬件,如文凭、资格证书;另一部分靠的是软件,那就是你的诚信,你的社会责任感。没有这些,一个人是走不远的。同理,一个企业文化败坏的公司也是发展不起来的。眼光要放远,把注意力从四、六级单词上离开一小会,想想正忍受着饥饿和疾病的人们;把视线从电视上的泡沫剧移开一点点,看看工人和农民辛勤劳作的背影。要把人做好,就得有那种胸怀,以仁慈关切的心去对待忍受痛苦的人类;就得有那种担当,去把国家发展的责任负在肩上;就得有那种勇气,以无所畏惧的姿态面对生活的困难;就得有那种恒心,一直努力去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其次,大学生的思想应有开放性。要具备现代眼光,善于吸纳新事物。再次,大学生的人格应具备主体性,要“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勇于接受挑战。

修身,是一个自我锤炼的艰难摸索的过程,而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不可能真的“独善其身”。大学生不仅要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还要学会与身边的人沟通和交流。要爱人才会被爱,认识到别人的长处,真诚地赞美,并向他们学习。看到别人的不足,要懂得包容,学会理解。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要想有所作为就得学会合作,学会共享。从互补中得到更大的力量,这就是资源整合的功效。真诚、互补、尊重、相容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懂得怎样去关心人,懂得怎样去与人合作。这也是现代社会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

 

二、读书

在大学里主要是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四年太短,图书馆太大,四年以后这图书馆便不在是我们的了。书似山似海,我们不可能看完,也没必要看完。在这里,我想提出两点。一是读书要读出个体系,我们读了一本两本可以没有头绪,读到一百、两百时就该有个条理了。建立一个知识体系之后,才可以有目的地往里面填东西。大脑是知识的仓库,仓库可不能胡乱摆放的,应该分门别类,这样使用起来才有效率。读书如果总是东抓一本、西抓一本,读到最后是什么都懂一点,问深了就不会啦。一位哈佛校长说过,受过教育的人就是什么都懂一点,对有些内容懂得多一点。这也是为什么大学既要开公共课,又要开专业课的原因。一个人没能对一个领域有比较多的了解,走上岗位之后,让你做这个不行,做那个不会,人家怎样用你,用你能为他们创收吗?没有企业会请无价值的雇员,所以对自己的专业不熟悉的人是十分危险的。关于读书的第二点是,要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去读书。“尽信书不如无书”,这里不是说要吹毛求疵地找别人错误,其实以我们的水平一般情况下是提不出什么有建设性的质疑的。我们只是说要以一种科学求真的眼光对待书本,经常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那样”,“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里提及的内容与什么东西是相似相近的,或者在道理上是相通的”。以这种精神状态去读书,是与书为友,以书为灯,一步步向真理靠近。而不是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记住,书是来助我们长进的。

 

三、实践

有这样一句话,“中学生埋头苦读是为了打好根底,大学生除此之外,还应该站起来四处眺望。”有一名女大学生,凭着她“丰富的理论知识”在一家台资厂找到了份做行政主管的“美差”,但由于她没有大型外贸企业的实际管理经验,不能顺利开展工作,试用期一到就被老板炒“鱿鱼”了。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大学生在扎实掌握理论知识之余,应投身社会实践。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当代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而非躲在书斋里的迂儒。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在校内搞活动,也可以走出校门到企业实习。许多大学生抱怨没有实习机会,而实际上机会是靠人去找的,而非自动出现的。学工程的可以去做榔头,学营销的该去做一点推销。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避免出现那个女大学生的窘状。

成长的道路是不断摸索的过程,重要的是要有求进步的心。修身、读书、实践构成了大学的主旋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说:“一个人要求得进步,就必须下苦功夫,郑重其事地去进行自我修养。”以上是我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正确道路的一点思索,也是摸索前进道路过程的一部分。

 

 

作者单位: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2004级物流管理一班

 联系电话:13602402920    020-39327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