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韩江水,浓浓赤子情。出生在历史文化殷厚的潮州,打心里就对这座城市有着解不开的情结。潮州的文化,源远流长;潮州的刺绣,博大精深;潮州的小食,余香久留……
记得儿时经常哼唱:潮州八景真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生牛一只溜。唱的就是“潮州八景”中的一景——湘桥春涨的历史风貌。从明正德八年开始,暮春三月的时候韩江水涨,河面增阔,湘子桥东西段中间十八梭船连成一线,真似长龙卧波。跨过湘子桥,沿着笔架山路走,便可领略到潮州的另一个景点——韩祠橡木。相传当年韩愈所植的橡木就在祠前,潮州人崇尚韩愈,以至效祥于他手植的这棵橡木,“以花之繁稀卜科名盛衰”。于是,祠吊先哲,木卜科名,“韩祠橡木”便成了潮州八景之一。此外,还有金山古松、凤凰时雨、龙湫宝塔、鳄渡秋风、西湖鱼伐和北阁佛灯。每个景点都有属于它的乐章,演奏出不同的历史乐曲,形成了人们口中的“潮州八景”。
祭鳄鱼台
北阁佛灯
由于某些原因,潮州八景部分已经没有当年旖旎的风情了。但新崛起的景点为古色古香的潮州增添了几分现代的气息,别有一番欣赏的价值。
夜晚的潮州,被辉煌的灯光笼罩着。中心广场灯与水的结合,水中有灯,灯中有水,随着音乐的高低不同,水也跟着此起彼伏,再加上灯光的呼应,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戏。漫步在广场的小道上,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位于韩江边的滨江长廊,也是现代崛起的景点。畅通的大道,林立的大树,各式的鲜花,为人们提供了休憩的场所。
一个个新景点的崛起,见证了潮州不断地向前发展。无论是古朴的潮州八景,还是充满现代气息的中心广场和滨江长廊,都在书写着不同时代所具有的潮州特色的文化风貌。潮州除了秀丽的景色外,民间工艺也负有盛名。潮绣、抽纱、木雕、陶瓷等,各种来自民间的手工艺品,百花争艳。
潮绣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中的的一大流派。主要品种有绒绣、钉金绣、金绒混合绣、线绣等,针法则有垫、绣、拼、缀等100多种。小时侯,街头巷尾许多小姑娘们在上辈人的教导下学刺绣的手艺,一针一线,缝下了姑娘们的心思,绣出了栩栩如生的图案。有人物、龙凤、动物、花卉、器皿,用于挂屏、条幅、屏风、床帷、彩眉、戏服、幢幡、宝盖等。潮绣所表现的凸绣,使作品具有浮雕的艺术效果,色彩浓烈,有着独特的风格,以富有装饰性著称。
潮州陶瓷始于新石器时代,具有特色的传统美术工艺,深受欢迎。1978年10月,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访问朝鲜时,便以枫溪产的1.2米高的层镂空“友谊”通花瓶作为珍贵礼品送给金日成主席。潮州陶瓷的装饰,有潮彩、粉彩、釉下彩、贴花、印花、装饰土等。
建于枫溪区的“南国瓷乡陈列馆”,陈列的产品集中了大部分枫溪陶瓷的精品,是枫溪陶瓷传统艺术的缩影,国内外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饱足眼福,来潮州当然少不了要饱口福。潮州享誉“美食之城”,各式各样的小食,独具特色。潮州春饼、蚝烙(酥)、鸭母念、墨斗丸、手捶牛肉丸、姑苏香腐、五香油橄榄、梅花饺、咸水饺、上汤牛肉、萝卜酥、开元善素、香酥鸡翅等等,有的以酥脆喷香取胜,有的以鲜美可口见长。但由于经济的发展,经营小食的商贩也随处可见,部分小食已失去了原来的传统风味特色。
此外,潮剧、潮州工夫茶、潮州大锣鼓也处处散发出悠扬的潮风潮韵。在母亲河韩江的孕育之下,潮州日新月异,古朴又不失现代,自然又不拒艺术。故乡的景,故乡的物,永远牵动着游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