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几年,随着本科教学的不断创新和改革,我校增添了不同学科类的新专业,建设了教学相长的精品课程,举办了深受欢迎的名师讲座。在校学习期间,你会不断感受到本科教学质量逐渐提高的突出成绩和细节表现,分享老师们用辛勤换来的教研成果……
四载佳绩:四方面稳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2003年,我校接受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并获得优秀等级。时隔四年,不可否认的是我校的本科教学质量在建设中提高,在提高中收获累累硕果。特别是专业设置、教学改革与研究、精品课程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四方面,都突出表现了我校本科教学质量的优势。
从专业的分科与增加来看,教务处处长刘建达介绍道,我校的本科专业从2000年总共只有18个本科专业到2006年底已经增至50个,学科类也由原来的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4类的基础上增加了工学、理学、教育学3类,由原来的单一性发展逐步向综合性方向发展。06年我校翻译学院成功成为全国三个试点开办翻译专业(教育部本科名录外新专业)的教学单位之一。07年葡萄牙语专业的申报也已通过校初步评估,有望在近几年开始招生,真正实现专业设置与时俱进。
刘建达说,在教学研究与改革方面,近年成绩同样骄人。2005年,在广东第五届高等教育成果奖评选中,我校获得省级教育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在此基础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第三批省级教学改革工程项目4项。2006年,获得省级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4项,大学英语教改项目1项。
在精品课程方面,从2003年初至今,我校共建设校级精品课程63门,其中省级7门,国家级2门。刘建达提到,精品课程的‘精’是表现在各个方面的,无论在教学目标、计划、教材,还是在师资、学识、团队力量等各个方面都是十分优秀的,这就是‘精’之所在。同时,他也指出,精品课程的评定,一直是严格按照国家级的标准来执行的,指标非常严格。
而作为强大后盾的师资队伍,也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完善与优化。人事处处长方迎生说,我校师资队伍的发展主要体现师资总量的快速提升和结构的优化。一方面,我校师资总量从2003年的739名专职教师提升到2007年的1020名,从数量上看,是一个巨大的提升,而且增长速度快。另一方面,我校拥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含副教授)的教师在全部专职教师中所占的比例从2003年的34.3%上升到2007年的41%,研究生(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所占的比例从2003年的57.6%上升到2007年的78%。
除了以上突出的成绩,近年本科教学发展的骄人成果还表现在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的建设、名师讲座、实验室的设置、师生互动等多个方面。当细细回顾,定惊喜万分。
本科教学质量提高的背后:科学计划+有效改革+辛勤教研
四年的快速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与学校各级各部门领导、一线教师一直坚持的科学计划、有效改革和辛勤耕耘分不开的……
刘建达认为,学校领导的正确决策、老师及各部门的支持是取得这些成绩的重要因素。学校一直致力于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性大学,着眼于现在的形势需要与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各项教学计划,严格评选精品课程。“争取在十一·五期间达到100门校级、10-15门省级精品课程”,刘建达指出“这是我们的目标。”
同时,各学院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如以“秉承优良传统、加强学风建设,师生齐心提高教学质量水平”为本科教学质量月口号,以“质量、特色、精品”为目标的西语学院,有效地推行着可操作性强、具体、量化的教师教学监控评价体系。据西语学院副院长刘齐生介绍,该评价体系在03年后逐渐建立起来,包括听课制,即教师间互相听课(包括系主任和院领导),公开课制,督导制以及领导巡堂等。因此,在近三年的本科教学课堂测评中,西语学院一直在各学院中名列前茅。刘齐生特别提到,对于取得的成就,教师们付出的努力是不容忽视的。学院定期会查阅教师们批改的作业,使他们能实事求是地跟进教学质量,还设立了答疑制度,每周有固定时间让教师直接与学生交流。负责精品课程的教师更是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不计报酬、尽心尽力地致力于课程内容的改进和建设。
而新生力量——翻译学院,05年以来一直注重翻译专业的教学质量,举行以本科阶段翻译专业人才培养为主题的教学研讨会,探索与推进对翻译人才的挖掘与培养;同时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翻译学院院长助理詹成表示,这是翻译学院全体师生实干和努力的回报,也是学院严格执行学校教务处出台的本科及研究生教育课堂教学评估的成果。
在广外任教多年的老师见证着我校本科教学的进步,对此有莫大的感叹。东语学院教师徐磊,是广外98届的本科毕业生,01年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至今。谈及近年学院乃至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她感触最深的是学风建设方面的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参加各项课外活动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就日语专业来说,以前的趣味日语大赛都是三、四年级的天下,现在已发展成一项‘全民运动’。”她还介绍,近几年学院不断加强对外交流,让日语系的学生获得更多赴日学习的机会。林彦樱、韩曙莲和刘之杰三位同学刚刚获得2007年度日本政府奖学金日本语、日本文化研修留学生资格,就是最好的例证。
除了以上的成功经验,在本科教学的建设中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刘建达谈到,教学管理、观念方面仍有不足之处;现在的教学模式大部分还是传统的;学风、教风、考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老生常谈的迟到、早退、作弊问题;以及要注意的一些日常教学的细节等等。方迎生也指出,与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传统大学相比,我校师资队伍中缺乏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不过在未来的师资队伍发展中,我校师资队伍发展有计划从解决面与量的问题转向发展高水平学科带头人这一方向,从而更好地贯彻建立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这一发展战略。
随着一届又一届本科生走进校园,我校的本科教学也在不断深化、变革,本科教学模式将逐渐从传统型走向开放型。尽管本科教学质量月的活动已接近尾声,但本科教学依然任重道远,高水平教学研究性大学也需师生携手共建。
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精品课程汇总表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校级评审时间 | 备 注 |
1 | 交际英语 | 肖惠云 | 2003 | 2003年度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 |
2 | 英语口译 | 仲伟合 | 2003年度省级精品课程 |
3 | 英语语音 | 王桂珍 | 2003年度省级精品课程、2005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 |
4 | 语言学导论 | 郑超 | |
5 | 跨文化交际 | 郑立华 | |
6 | 高级日语 | 杨诎人 | |
7 | 国际贸易实务 | 孙晓琴 | |
8 | 英美散文名篇选读 | 王友贵 | 2004 | |
9 | 当代英国概况 | 肖惠云 | 2005年度省级精品课程 |
10 | 中级英语写作 | 郑 超 | |
11 | 国际金融 | 肖鹞飞 | |
12 | 国际贸易 | 周文贵 | 2004年度省级精品课程 |
13 | 应用翻译(笔译) | 曾利沙 | |
14 | 市场营销学 | 王卫红 | 2006年度省级精品课程 |
15 | 法语口译 | 蔡小红 | |
16 | 基础日语 | 许罗莎 | |
17 | 综合英语 | 霍海洪 | |
18 | 学术论文写作 | 王 虹 | 2005 | |
19 | 微观经济学 | 王世豪 廖力平 | |
20 | 法律英语 | 张新红 | |
21 | 高级英语 | 蔡 芸 | |
22 | 管理学 | 曾坤生 | |
23 | 物流管理学 | 张余华 | |
24 | 法语视听说
| 陈齐欢 | |
25 | 旅游德语 | 王 霹 | |
26 | 国际私法 | 袁 泉 | |
27 |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 | 李心广 | |
28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彭未名 | |
29 | 英美文学 | 刘岩 | 2006 | 2006年度省级精品课程 |
30 | 货币银行学 | 刘巍 | |
31 | 市场营销学(全英教学) | 杨国涛 | |
32 | 会计电算化 | 刘中华 | |
33 | 消费者行为学 | 杨晓燕 | |
34 | 组织行为学 | 陈国海 | |
35 | 基础法语 | 谢詠 | |
36 | 高级俄语 | 杨可 | |
37 | 基础西班牙语 | 何仕凡 | |
38 | 基础泰语 | 林秀梅 | |
39 | 比较文学 | 肖四新 | |
40 | 中国古代文学 | 陈飞 | |
41 | 中国文化 | 郭德茂 | |
42 | 网络英语视听说 | 权立宏 | |
43 | 计算机基础 | 周安宁 | |
44 | 高等数学(微积分) | 马庆华 | |
45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彭未名 | |
46 |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 宋善文 | |
47 | 新闻写作 | 郭光华 | |
48 | 英语笔译 | 方开瑞 | 2007 | |
49 | 评论性写作 | 欧阳护华 | |
50 | 宏观经济学 | 林吉双 | |
51 | 计量经济学 | 易行健 | |
52 | 英语国家文化 | 王小海 | |
53 | 当代商业概论(全英教学) | 朱文忠 | |
54 | 国际市场营销学 | 阳林 | |
55 | 日语导游教程 | 刘金举 | |
56 | 越南语语音 | 林明华 | |
57 | 中国文学批评史 | 陈桐生 | |
58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刘小平 | |
59 | 国际商法 | 吴兴光 | |
60 | 操作系统 | 范策 | |
61 | 数据结构与算法 | 姜灵敏 | |
62 | 公共关系学 | 詹文都 | |
63 | 翻译批评与赏析 | 李明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省级教学成果奖及教改项目
立项时间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项目负责人 |
2005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拉丁美洲高等院校校际交流与科研合作探索 | 广东省高水平教改项目 | 方凡泉 |
2005 | 广州大学城国家级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建设研究与实践 | 广东省高水平教改项目 | 徐真华 |
2005 | 大学城共建共享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外语)的思路与对策 | 广东省高水平教改项目 | 董小麟 |
2005 | 新时期高校师资队伍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与学科梯队建设的对策研究 | 广东省高水平教改项目 | 翟晓燕 |
2005 | 国际通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建构与实践 | 第三批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资助项目 | 詹德华 |
2005 | 泛珠三角区域中高级应用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第三批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资助项目 | 陈建平 |
2005 | 非外语类专业国际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 第三批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资助项目 | 董小麟 |
2005 | 探索大学英语教学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模式 | 第三批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资助项目 | 霍海洪 |
2006年 | 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广东省重点教改项目 | 仲伟合 |
2006年 | 非通用语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 | 广东省重点项目 | 陈建平 |
2006年 | 大学生跨文化素质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广东省重点项目 | 许国彬 |
2006年 | 复合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21世纪财经新闻班”为例 | 广东省重点项目 | 邵学言 |
2006年 | 构建多维度大学英语教学的新体系 | 广东省高等学校英语教改与实践培育项目 | 霍海洪 |
2006年 | 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广东省一般项目 | 张余华 |
2006年 | 大学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和实践探索 | 广东省一般项目 | 詹文都 |
2006年 | 跨国教育资源共享教学模式的运用——中日韩三国远程教育探索 | 广东省一般项目 | 张宪生 |
广外大师资职称年龄学历学位结构状况表
年 | 2003 | 2004 | 2005 | 2007 |
教师总人数 | 739 | 831 | 888 | 1020 |
分类人数及百分比 | 人数 | 百分比 | 人数 | 百分比 | 人数 | 百分比 | 人数 | 百分比 |
职称 | 教授 | 58 | 7.8 | 80 | 10 | 108 | 12.2 | 140 | 15 |
副教授 | 196 | 26.5 | 206 | 25 | 221 | 24.9 | 265 | 26 |
讲师 | 239 | 32.2 | 290 | 34 | 336 | 37.8 | 363 | 35.5 |
助教、见习 | 246 | 33.3 | 251 | 31 | 223 | 37.3 | 179 | 17.5 |
年龄 | 老(≥56) | 47 | 6.4 | 29 | 3.5 | 36 | 4.1 | | |
中(36-56) | 319 | 43.2 | 390 | 46.9 | 443 | 49.9 | | |
青(≤35) | 373 | 50.5 | 412 | 49.6 | 408 | 46 | | |
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63 | 8.5 | 108 | 13 | 127 | 14.3 | 201 | 19.7 |
硕士研究生 | 349 | 47.2 | 419 | 50.4 | 474 | 53.3 | 532 | 52.1 |
研究生班 | 14 | 1.9 | 16 | 1.9 | 15 | 1.7 | 65 | 6.4 |
以上三项合计 | 426 | 57.6 | 543 | 65.3 | 616 | 69.4 | | 78 |
本科 | 309 | 41.8 | 283 | 34.1 | 344 | 38.7 | 285 | 27.9 |
专科 | 4 | 0.5 | 5 | 0.6 | 4 | 0.4 | 2 | 0.2 |
学位 | 博士 | 63 | 8.5 | 106 | 12.8 | 127 | 14.3 | | |
硕士 | 374 | 50.6 | 451 | 54.3 | 474 | 53.3 | | |
以上两项合计 | 437 | 59.1 | 557 | 67.1 | 601 | 67.6 | | |
学士 | 252 | 34.1 | 262 | 31.5 | 283 | 31.9 | | |
无学位 | 50 | 6.8 | 12 | 1.4 | 4 | 0.5 | | |
(本文撰稿:江金玲 陈晓婷 邹绿云 实习生 梁成伟 袁 雪 谭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