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思政在线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法语/Français 俄语/Русский 阿拉伯语/العربية 西班牙语/Español 德语/Deutsch 日语/日本語 印尼-马来/Indonesia 朝鲜语/한국어 意大利语/Italiano 葡萄牙/Português 印地语/हिन्दी 泰语/Việtไทย 越南语/Tiếng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本科教学质量月”专题 > 正文

【短波】羊城晚报资深记者我校开讲*“德鲁克” 开窗仪式南校举行*信息学院IT成果展

文字:广外南校新闻社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7-10-30 点击数:

  羊城晚报资深记者来我校开讲

  本网讯 10月27日下午,广州青年志愿者通讯社邀请了羊城晚报要闻部副主任胡泉在教学楼C208作了一场关于如何发掘新闻、如何采访的讲座。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副秘书长梁雄文以及部分高校派来的学生代表出席了此次讲座。

    激昂的《青年志愿者之歌》后,讲座正式开始。胡泉副主任虽然年纪轻,却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以培养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作为切入点,展开了本次讲座。

必要不充分条件

  “做记者一定要腿勤嘴快。”这是胡副主任对记者的第一点要求。“报社是不招木头人的。加入通讯社、新闻社等学生团体是培养锻炼互动能力的机会。”

  “文字一定要干净。”第二个必要不充分条件看似简单,其实是很高的要求。胡副主任强调“新闻既不能像是搞文学创作,风花雪月;又不能像做报告,空头套话。文字干净是对记者文字功底的考验。”


羊城晚报要闻部副主任胡泉在演讲

在生活中体会

  “新鲜的是新闻,跟别人不一样的是新闻,有意思的是新闻。”胡泉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例子阐述了校园里学生记者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掘新闻。他还强调,与社会新闻结合,从不同角度切入,对亮点进行提炼,这些都是新闻人所应具有的直觉和素质。

  “多采访一个人,也许你就多了一个角度。尤其是身边的人或事,采访总比空想好。”这是胡副书记对学生新闻人的经验之谈。

现身说法的问答环节

  在现场互动的环节中,胡泉根据现场观众的提问,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学生传授了不少面试、实习乃至工作方面的技巧。让现场的同学受益匪浅。

                                               (实习生 陈家源 孙舒源)

 

“德鲁克”走进广外——记Windows of Peter•Druker开窗仪式

  本网讯  10月29日下午,Windows of Peter·Druker 开窗仪式在广外南校区图书馆五楼举行。出席仪式的有北京德鲁克管理学院社会总监董慰,我校管理学院副院长余鹏翼、图书馆副馆长魏传文等。

    仪式中,董慰指出,德鲁克管理学院希望在中国培养未来优秀的管理者。广外作为广东省第一个德鲁克知识教育基地,将配置大师的经典之作,推动大学生现代管理系统知识的学习。

    为何德鲁克管理学院选择我校为广东省的第一个教育基地呢?董老师告诉记者,是广外学子积极创造条件,主动联系校方和德鲁克管理学院。 “正是广外学生的这种实践能力和执着精神,让我们最终决定选择广外!”


揭幕仪式

    揭幕、合影后,董慰代表北京德鲁克管理学院向我校图书馆捐赠图书。据悉,此次捐赠的书籍有《旁观者》、《成果管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20多种德鲁克著作。而且,他们还捐赠了一批中英双语著作,并表示以后还将继续捐赠。


揭幕后合影

    德鲁克管理学院的老师们告诉现场观众,接下来他们会围绕创新、领导力主题,通过举行各种讲座,拉近管理与现实生活和工作的距离,开展中国大学生德鲁克学习联盟,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平台,丰富管理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德鲁克简介:

    德鲁克与1909年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祖籍为荷兰,1937年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于文化的环境之中,其1979年所著的自传体小说《旁观者》对其成长历程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他一生共著书39本,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30余篇,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等人都深受其思想的影响。德鲁克一生笔耕不辍,年逾九旬还创作了这本《德鲁克日志》,无怪乎《纽约时报》赞誉他为“当代最具启发性的思想家”。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加州家中逝世,享年95岁。

                       (阳思贞 曾燕君 )

信息学院首届IT成果在南校A栋展出

  本网讯 10月26日至10月31日期间,首届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创新实践作品展示大会在南校教学区A栋一楼架空层举行,会上展出了由我校信息学子设计制作的并在“高校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计算机类竞赛项目获奖的优秀作品和其它相关论文类及创新实践类作品。

  在场参观的同学们对眼前的这些新奇的科技作品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不时就作品的创作原理、使用功能等问题提出疑问,现场的信息学院学生随即解答和进行作品展示。

科技创新,匠心独运

    金属板和电线等日常极为普通的材料交汇成了眼前获得殊荣的科技作品,不仅凝结了制作者的智慧结晶,更倾注了制作者的心血与勤劳。获得今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级二等奖的“跷跷板小车”,据介绍,参与设计制作的同学在接到比赛题目后就投入到作品系统方案的议定、理论分析与计算、电路与程序的设计、所需材料的准备等工作。程序编写、电路板焊接等较为烦琐的步骤都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学们认真听取讲解

  展示会上也有一些作品是从生活中寻找到的创作灵感。像“具备语音播报功能的水温控制系统”,可以通过键盘来人工设定水温,在环境改变时实现自动温度调整,使水温在设定值之下基本不变。此外“自动点滴报警器”的发明创造,同样实现了理论运用与实践利用的有机结合。

  在展示台旁还设置了留言板和宣传栏。留言板上密密麻麻地贴满了写有同学寄语的小纸条,表达了广大同学对信息学院取得成果的肯定和赞许。在宣传栏上则是对各类计算机比赛参赛流程的介绍以及得到学校和学院支持创办起来的QUANTA(量子)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简介。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宣传栏上还悬挂了展出作品的设计书,其中还包括信息学院寒假调研大赛获奖的调研报告,每份设计书和调查报告都对所属的科研和调研内容做了细致的分析与阐述,体现了信息学院传承信息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理念。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