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 > 正文

隋广军在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文字:隋广军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7-12-03 点击数: 分享至:

规范管理  协调发展

迈向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的新阶段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第二届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

(2007年11月30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  隋广军

 

老师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第二届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这是我校在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新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将全面总结过去几年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经验,认真分析当前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积极研讨未来一段时间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的新思路新对策。下面,我对过去几年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情况进行简要回顾与总结,提出未来几年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设想。

 

第一部分  过去几年的工作回顾

   学校第一届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以来的几年,我校进一步强化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坚持学科的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相结合,整合学科资源,完善学科布局,强化学科特色,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迈上了新台阶。

   一、学科门类快速增长,学科布局逐步合理。2001年—2007年期间,学校新增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外国语言文学),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法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翻译学),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2个本科专业,覆盖外国语言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及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2003年获准建立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目前,学校拥有50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理学、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经过努力,基本形成了金字塔型的学科结构,逐步形成多学科建设格局,初步构建了相对集中的学科群,发展重点较为突出,优势学科与支撑学科相互支撑与依托。

   二、重点学科与优势学科特色鲜明,新学科发展迅速。2002年,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继续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年,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法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入选第八轮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国际贸易学、日语语言文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入选省级扶持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多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法语语言文学、国际贸易学等学科在广东省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与特色。近几年来,新学科新专业数量增长较快,新的增长点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目前,我校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省级名牌专业、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非通用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我校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科研团队建设工作,成立了16个A级校级创新科研团队,10个B级校级创新科研团队。

   三、科学研究水平显著提高。近几年来,在科研成果、获得的省部级项目、科研经费、科研获奖等方面有显著提高。近6年在核心期刊、权威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有长足进步,年增长率为27%左右;项目立项和项目经费近几年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其中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迅猛发展,05年获得项目数量是01年至04年期间4年的项目数量总和,06年比05年在数量上又增加40%;各类纵横向项目经费从2001年12.5万增加到2005年的550.8万(含31.7万欧元的中欧综合教学、研究项目),共有10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2005年获得4项,2006年获得4项(其中2项为一等奖)。

   四、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近几年来,研究生招生与培养的规模稳步增长,200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为114人,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为16人,2006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1745人,招生规模为 350人,博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72人,招生规模为 26人,招生规模的增长率硕士为 207%,博士为62%。授予硕士学位的人数从2001年的 48 名,增加到2006年的444名,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由由2001年的7名,增加到2006年的12名。目前,我校拥有硕士生导师301名,博士生导师30名。与此同时,我校一直重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积极鼓励研究生和其导师共同开展科研工作,近几年,共有29名博士生、硕士生被评为南粤优秀研究生。研究生的就业率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

   五、学科建设条件良好,人才培养特色鲜明。近几年来,我校加大了经费投入,加强实验室、图书资料、校园网等基础建设,构建了与学科结构基本相适应的教学科研“基础平台”,形成了良好的学科建设条件。我校一直注重本科教育工作,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2003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获优秀等级。在最近召开的第二届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中,明确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各项保障措施,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我校近几年以来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取得重大突破,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离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学科发展不平衡。传统优势学科发展后劲不足,新学科群优势尚未形成。部分学科专业发展较为缓慢,新学科新专业总体上较为薄弱,学科专业间的交叉渗透还需加强,学科综合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博士、硕士点数量偏少,分布不均衡。

   二、全国优势学科还比较少。部分学科研究方向分散,力量较薄弱;学科点定位还不够明确,尤其是部分新兴学科,尚未凝炼出具有特色的、稳定的研究方向,全国优势学科较少。

   三、缺乏高层次领军人才,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较少。我校师资整体水平较高,但是国内外知名的学术大师和专家、学者较少,尤其是新发展学科总体上缺乏高水平、高层次领军人才与优秀人才。

   四、高显示度成果数量偏少。科学研究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率不够高,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还不多,高显示度成果偏少,省部级以上获奖数量比较少。

   五、研究生教育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教学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研究生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理顺,研究生教育规模相对还很小,在校研究生数占在校本科生数的比例还不到5%,特别是博士生招生的数量过少。研究生培养质量有待提高,我校至今还未获得国家、省级优秀毕业论文,获得全国、省级优秀研究生称号的人数偏少,研究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导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加强,少数导师科研工作业绩未达到基本的工作量要求。

 

第二部分  面临的严峻形势与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充满着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与全国格局逐步明朗化的趋势中,如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与地位,是我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纲要(2006—2020)》对未来十五年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提出了发展思路,对我国学位点授权、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也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进一步明确了“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创新机制、提高质量”的理念。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全国共有742所普通高等院校,1109所高职高专院校,38所研究型大学进入“985”计划,107所高校进入“211”工程,具有研究生院的大学有60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约310所左右,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有近600所。

   近十年以来,我国对高等教育投入、重点学科建设、学位点授权审核等方面的政策不断进行调整,重点增加了对进入“211”工程、“985”计划的重点高校的投入,优先发展综合优势突出或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学位点布局已经基本完成,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下一步教育部将改革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以“创新机制、分类管理、提高质量、协调发展”为方针,构筑“加强规划、重在建设、自主自律、规范管理”的新学位授权审核体制与运行机制,控制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增长规模,制定博士点、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的设置标准和约束条件,统一组织审核增列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实行限量申报。

   情况是严峻的,竞争是激烈的,我们必须明确情况,正视现实,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我国高等院校纷纷把学科建设摆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位置,创新举措,加大投入,改善条件,营造环境,打造平台,全力抢占学科建设制高点,学科建设已经成为大学发展的生命线。

   我校正处在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型期,学科建设关系到大学的生存与发展,学位点申报与建设、学科特色凝练是目前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来,我校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与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格局与国家政策的大环境下,要实现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面临严峻的形势与挑战,如何精心规划,准确定位,凝练学科方向,形成持久稳定、被社会公认、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色,是我校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学科建设是我校新世纪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核心工作,任重而道远。

   因此,在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进程中,我校必须统一思想,同心协力,把学科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思路,积极创新,制定并实施发展战略,落实各项措施,切实全面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和研究生教育质量。

 

   第三部分  今后几年工作的基本设想

   面对机遇与挑战,我校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在综合分析外部环境、认真总结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清醒地认识到,必须正视制约我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创新,励精图治。根据大学建设特色鲜明的多科性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总体目标,大学对学科进行了科学定位,提出了我校今后几年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的总体发展思路:  

   长期坚定不移地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优化学科资源配置,突出优势与重点学科,培育均势,协调发展,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科发展的保障机制,健全、规范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的管理制度,培育“求真务实、勇于创新、拒绝平庸、积极进取”的学术氛围,确保我校由教学型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顺利转型,迈向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的新阶段。   

   在学校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型期,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首要战略任务,规范管理是重要手段。通过规范管理,确保落实学科发展战略的各个目标,形成科学合理、持续、协调发展的学科框架和学科群,促进学科整体协调发展,迈向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的新阶段,实现由教学型大学向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稳健过渡。

   转型期,大学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明确指导思想, 遵循学科发展规律,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学科点四个层面共同推动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一、明确指导思想

   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把学科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与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重要指标优化资源配置,在组织机构设置、人才培养、条件建设等方面进行调整,适应转型期学科发展的要求,营造良好的学科生态环境。

 

  二、优化学科资源配置,做好学科建设规划布局,促进学科协调发展

   1.建议成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科建设决策咨询机构”,统一指导全校学科建设,对我校学科进行科学定位,明确各学科的地位、作用以及发展目标,规划学科框架与结构。在大学层面上,整合学科建设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2.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与学科群结构,形成科学合理、持续、协调发展的学科框架和学科群,促进学科整体协调发展。

   3.继续强化优势学科,巩固重点学科,增强重点学科的发展后劲,对重点学科实施目标管理,促进建设成效。以重点学科为核心,形成若干个内在关联度较大的学科群,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通过重点建设带动学科群整体发展。

   4.在整体协调发展学科群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大力建设发展前景好、具有特色的新兴学科,争取在某些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不断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5.充分发挥优势学科的作用,发展与优势学科相互支撑的新兴学科,建立交叉学科平台,促进学科交叉、渗透、融合,扩大优势学科的影响力,为学科保持优势和增加活力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

 

  三、继续以学位点申报为重点,加大学位点建设,不断提升学科的层次与水平

   1.整合全校资源,着实抓好硕士、博士学位点的培育工作,继续以学位点申报为重点,以申报促进建设,力争在博士点申报上有重大突破。

   2.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学位点建设,明确建设目标。通过学位点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学科的层次与水平。

   3.建立硕博点评估制度。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评审和评价体系,定期对硕博点进行建设成效评估,以评促建。

 

  四、以人为本,不断优化导师队伍结构,培育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1以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打造科学研究的“将帅之才”。积极引导教师参加国内外重大科研任务的竞争,支持他们担任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的主持人,培育科学研究的“将帅之才”。

  2建立学科带头人支持计划,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强调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3.充分调动学术骨干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激励措施,鼓励学术骨干充分发挥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勇于科学研究创新,创造高水平、高显示度的科研成果。

   4.加强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工作,继续实施校级青年项目,使之成为高显示度科研项目的孵化器。

   5.改革导师遴选制度,实施退出机制。对导师进行定期的考核,评选优秀导师,打破铁饭碗,对不符合要求的导师实施退出机制。

  五、改革研究生培养制度,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1.改革研究生培养制度,逐步实行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2.积极探讨新阶段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学制问题,依据学科特点,对部分硕士点进行学制调整的试点。

   3.加强研究生招生、培养方案、开题、论文评审、答辩等环节的管理,并建立起日常的管理和监控。

   4积极探索与国内外名牌大学、研究所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新途径。

   5.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思想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

 

  六、规范管理,强调制度创新与科学管理,确保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工作顺利

   1.梳理我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的各项历史沿革、发展现状与发展目标,针对各项工作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规范各项日常管理工作,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2.制定《关于推动学科规划、实行目标管理的措施与建议》、《关于推进研究生招生工作制度化与规范化的措施》、《关于规范研究生培养的措施、《关于加强课程建设、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的措施与建议》、《关于规范学位论文管理》等十项具体措施。

   3.启动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的教学研究项目,不断培育新的教学成果,提高教学水平。

 

  七、加强学科环境建设,培育“求真务实、勇于创新、拒绝平庸、积极进取”的学术氛围

   1.加强投入,对已经设立的各项学科建设专项经费进行绩效评估,进一步优化投向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营造学术自由、民主、宽松的学术环境,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倡导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治学精神。

   3.加强学科环境的建设,对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的各个环节(如实施与评估)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与激励措施,鼓励创新与积极进取。不断进行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来建立保障学科建设的长期机制,使学科可持续发展。

   老师们,同志们,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人心,21世纪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实施,为我国高校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提高学科整体水平和研究生教育质量是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必由之路,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是学校强校之本,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发展的过程,需要国家与社会各界稳定支持,也需要我们既要有雄心壮志,又必须脚踏实地不懈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同心同德,真抓实干,大步迈向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