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我为广外科学发展献策”征文 > 正文

【征文】我对综合测评的看法

文字:林晓伟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8-03-29 点击数: 分享至:

 

    总所周知,每一学年末,学校要对学生这一学年来的学习,学生工作,思想,文体四个方面进行一个全面的测评,即我们所说的综合测评。以表彰那些在一学年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鼓励和鞭策那些暂时落后的同学。综合测评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每个学生一学年的具体表现作为测评标准,由测评小组对每个同学进行一个361度考核。

    从综合测评的目的与形式来看,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项具有特殊意义的测评,它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学校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们参与各项活动的热情。然而,在看到综合测评的优点的同时,也不得不看看它的实施导致的一些问题。

    首先,测评的标准值得深思。在综合测评中,成绩是测评的主要因素,占综合测评分数的百分之六十,因此,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往往能够在综合测评中处于领先。然而,在我们学校,在考试成绩的客观性上,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些平时刻苦努力的学生,名正言顺的成绩会比较好;可是,那些平时比较懒散的学生,却也不代表他们考试的成绩会糟糕。讲到这里,不得不说说大学考试,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们便从老师的口中得知,大学的考试是很严肃的,很神圣的。而确实,从考试的形式以及学校对考试的重视程度上看,大学对考试的要求绝不亚于高考。但是,如果说到考试的内容以及复习的方法,则未免令人深思。

    每每考试前,任课的老师都会对自己任教的课程进行一个简单而又高效的复习。而复习的结果便是,那些貌似枕头大小的书,在老师的精挑细选之下,只剩下一张复习提纲。这样,学生们只要根据老师所给的提示进行复习,考试及格已经不成问题,即便是考一个比较理想的成绩,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在此,笔者提出这样的一些疑问:这样的考试究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考察,还是对学生记忆力的考察?这样的考察公平吗?有价值吗?而依靠这样考试得来的测评数据,有说服力吗?

    笔者就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大一一学年,由于对某们课比较感兴趣,所以发奋苦读,并且自信能在考试中发挥出水平,考出成绩。可是后来考试的结果,却令我大跌眼镜,我的成绩只能算一般,甚至偏差,而那些平时懒散,甚至终日泡在游戏里的同学,成绩竟然出奇的好。究其原因,不过是他们手上拥有一份万能的复习资料,而我没有。而且按照他们的说法,老师给的复习资料基本上已经囊括所有的考试试题。这样,在一场实力与记忆力的竞赛中,记忆力占据了上风,实力成了垫脚石。这样的事自然也不止发生在我一个人身上。当平时努力的我们埋怨考试不公的时候,却得到这样一种自欺欺人的说法:“社会就是这么的不公平,现在不过是提前感受到。况且,又不是只有一部分人有这样复习资料,每个人都有,那些不去看的,是他们自己的错。”

    悲哀,没想到社会上不公平的现象已经渗入大学这座神圣的殿堂,而且竟然成为部分学生的共识。虽然,也有人说:“毕竟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获取知识。自己能够掌握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至于考试,不过是一种形式,没必要太在意。”话虽然如此,但是,毕竟综合测评乃至奖学金是对一个学生成绩的肯定,然而,按照这样的标准来看,的确难以令人信服。虽说是金子终究会发光,平时努力的同学在考试中还是会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这样的考试自然避免不了不公平的现象。大学应该一直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社会培养一批真正有实力,有毅力的人才,而不是为社会培养一些投机取巧的分子。这句话可能说起来有点严重,但是,细想,也有一定的道理。大学的上课不比高中,专业书籍也不比高中书籍简单,在比较枯燥的专业领域中学习的学生,不少人会有一种厌学的情绪,这种情绪加上这样一种知识考察体系的催化,必然会出现问题。现在在这个校园内,便已经出现了这样一种不和谐的现象:不少同学得知考试前老师会给复习提纲,有了这种客观性的保障,而放弃主观性的努力,甚至玩物丧志,迷失自己,把考试当成对学校敷衍。试想,这样态度的学生,以后步入社会,能有什么作为呢?

    笔者一直反对这样的一种考试。高中的时候,不少教育专家一直批判应试教育,然而,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一种事实:应试教育也有它一定的积极面。经常听到这样一种抱怨:“比起高中来,我感觉我的知识退步了。大学,让我的记忆逐步退化。”说这种话的人,一般是平时不认真学习,考试前抱佛脚的人。然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反差?难道仅仅只是因为这些同学的毅力不足吗?难道能把过失全部推到他们自作自受上吗?笔者认为:能够考上广外的人,都是拥有坚强自制能力的人,这可以从高考成绩得到体现。只是,高中的时候,学生接受的虽然应试教育,可是由于目标明确,学习干劲足,在应付考试的同时,也能学到一些知识。而到了大学之后,休闲时间多了,空间大了,有形的压力却少了,部分同学便开始迷茫了。而如果连学生生活中最最基本的考试也可以成为一种应付的话,那对于这部分同学来说,生活变的更加困惑。没有压力也就没有了动力。因此,应试教育,对于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