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我为广外科学发展献策”征文 > 正文

【征文】彰显人性――贫困生需要“输血”,更需要“造血”

文字:刘志勇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8-03-29 点击数: 分享至:

 

    近日闻讯,厦门大学将向所有在校生提供免费米饭,想必这与近月物价指数上升有关。这对于每个受益者来说是件好事——这点无容置疑。但这种“平均主义”是否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是否有更为人性化的举措?

    据广东省教育厅数据,广东省贫困大学生的比例已经达到13%~15%左右,特困生高达5%左右,也就是说,平均每100个广东大学生中,至少有13个贫困生,5个特困生。以目前全省80万在校生计算,全省的贫困大学生已经突破10万人。

     尽管国家和高校采取“奖、贷、助、学费减免、特殊困难补助、绿色通道”等多种措施帮助大学生完成学业,但作为一位贫困生特困生仍然感到压力,且不愿轻易向别人透露内心世界。

     曾看过这样两个故事,其一是一位父亲为了给儿子凑学费而卖血,最后死在回家的路上。其二是一名大学生身染重病无钱医治,最后死在离家不远水塘边。看完这样的故事,让人唏嘘不已。或者一个人的死对于整个镇的人来说算不了什么,对于死者的家庭却是切骨的痛。但我还是相信生活尚存美好的东西。

     话又说回来。作为一男子,将来注定是家庭的顶梁柱,要履行赡养双亲养育子女的义务,而来自家庭社会等外界因素的干扰,贫困生有时竟不能专注于学业。“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这并不是教我们做拜金主义者,为金钱而活。但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谈何发展?前面说到厦门大学将向所有在校大学生提供免费米饭。为何学校不把更多的资源向贫困生特困生等弱势群体倾斜?使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实现效用最大化。譬如减免贫困生特困生的住宿费水电费资料费等。总所周知,对于一个富裕家庭来说,物价指数上升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大。而相比之下,对于一个贫困家庭来说无疑是百上加斤。在我们学校,贫困生除了获得国家下拨的补贴外,还获得额外补贴。这短时期内帮助贫困生缓解了生活压力,解决了燃眉之急,彰显着人性化。

     但从哲学上说,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起辅助支持作用,内因才是关键。国家的奖,贷,助,学费减免,特殊困难补助,绿色通道等都是外因,个人内心的品格,独立自强的意识才是关键。所以,学校除了关心贫困生的生活,更应该注重培养贫困生的内部因素,使其独立自强,养成一种顽强不屈的大气。

     伟大的事业伴生出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持着伟大的事业。

     1909年秋,毛泽东十六岁,离开家乡韶山二中,前往五十里外的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去读书。可是,在这里读书的大多是富家子弟,他们瞧不起毛泽东这个外地的乡下人。在这种歧视的眼光下,春天校园里四起的蛙声激发了毛泽东的灵感和那颗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的童心。于是,他挥笔写下了那首《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两年之后,毛泽东到长沙继续求学。临行前,他改写了日本西乡隆盛的一首诗送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此诗于《咏蛙》诗的主题一致,表达了他立志求学,旨在四方的凌云壮志。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则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贫困生作为大学的一部分,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力量。他们也曾有过自己的理想,也曾憧憬过生活。其实,在骨子里没人会自认是孬种。但作为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精神支持,尤其是他们内心要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作为高校,给贫困生补贴,是“输血”的过程,也是彰显人性以人为本的表现。但并不是说贫困生就是拿着“贫困生”这一金牌向国家学校喊穷,他们更需要自我“造血”的能力。如果学校在这方面提供更多的资源,不更是人性化吗?即使若干年后,贫困生的家庭即使没非富则贵,但家庭经济的改善也为他们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这方面看,大学教育亦算功德圆满了。

     所以建议有二。

     一:继续“输血”。把资源适当的向贫困生特困生等弱势群体倾斜,生活上提供更多方便,以断其后顾之忧,使其专注于学业。

     二:培养自我“造血”能力。关注贫困生特困生等弱势群体的心智发育,使其独立自强,在心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养成一种顽强独立的大气。

 

05级经济学(2)班 刘志勇  电话:1358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