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我为广外科学发展献策”征文 > 正文

【征文】广外还缺少什么?

文字:金名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8-03-25 点击数: 分享至:

   

    广外还缺少什么?我想是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大师!

    步入充满青春活力的广外南校区,郁郁葱葱的树木,欣欣向荣的花草,宽敞明亮的教室,还有那诗情画意的雨心湖。。。。。。似乎一切都已经很好了。的确广外南校区的硬件设施是良好的,但是一所大学的优劣,并不是只是因为他的硬件设施,而恰恰是他的软设施――校园文化和大师。

    有人会说,广外硬件设施那么优良,有那么好的教学环境,那么充足的学习资源,何愁教不出好的学生?!但是我想说的是,正是因为太富足了,可以选择的东西太多了,诱惑也会随之变多了,人很容易就会在过多的选择中迷失自我,尤其是刚刚走进大学的校门,还没有明确定位的学生。想想当年抗日战争时的西南联合大学,几经迁徙,才勉强座落昆明。那时条件的艰苦程度可想而知,而恰恰是这所大学走出了那么多大家,有李振宁,丁肇中等。为什么这样一所简陋的大学却能够教出那么多优秀的学生?我想究其原因有三个:一是艰苦的条件磨砺了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二是生活条件的艰苦,物质的缺乏,更能让他们专注于做好一件事;三是有一批优秀的大师在任教和良好的校园文化。

    广外缺的恰恰是那种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大师。

    有人会反问,良好的校园文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他是具有历史沉淀性的,广外南校区才建校三年多。确实,校园文化氛围是具有历史沉淀性的。看看清华北大,看看剑桥哈佛,那浓厚的学术氛围,学习氛围是在一代代的学子的努力下形成的,并且自己也在受这种氛围的影响,也正影响着这种氛围。但校园文化的形成不只是一种自然形成的过程,他需要学子的努力,也同样需要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精神。广外北校区的校园氛围是比较好的,南校区就比较浮躁了。一方面是由于商业气息的充斥。周边的商业气息或多或少的影响到校园的风气;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学的方式助长了这种浮躁,学校过多的注重实用性技能的培养,而不太重视人文,理性精神的教学。试想在一个浮躁的环境里面,人又怎么能够静心读书学习。古语云:静心万物皆自得。学贵在静,无宁静何以致远。试想在一个什么都想找捷径,想速成,重实用的环境里,怎能培养出一个人的大气。很欣赏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这样教导他的学生:大学贵在修学储能,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然后才可以采百家所长,相互印证,以达到个人的完善,方能有所作为。如果什么都想实用为主,想走捷径,这已经走入一条死胡同了。过早的把自己框在一个框子里面,以后还能有大的发展空间吗?

    校园文化的形成最直接是人与人之间的影响,而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老师了,然而广外缺少的也正是大师。(但并不是说广外现在没有大师)很向往拥有季羡林这样的大师的北大校园――大师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教会学生写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字。大师的治学精神,大师的人格魅力往往很直接的影响着莘莘学子。他们没有夸夸其谈,有的是求真务实;没有浮躁,急功近利,有的是踏踏实实的治学精神。举手投足间,让人目睹大师的风范,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其影响。甚至有人说,办大学其实很简单,办好图书馆,有大师就够了。

    广外什么时候可以拥有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多一些令人敬佩的大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