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建委就白云山隧道工程召开研讨会,奇怪的是,广外竟然成了现场唯一反对声音。除此之外现场观点几乎是一边倒的支持:广州白云区副区长谢素琪列举工程会带来四大好处、永平街一位未具名的工作人员指其街道20万居民需要这条路,甚至举例因堵车“曾有一位重病者无法及时送院而死亡”……出席研讨会的各种专家学者代表委员,顶多持谨慎意见。这与网络上的声浪颇大的反对声音形成鲜明对比。这个研讨会值得研讨一番。
可以肯定的是:白云山隧道工程是个存在很大争议的项目,意见分歧不是一般的大。毕竟广州只有一个白云山,广外绝不是唯一反对者。如果是的话,这个工程完全可以忽略广外仅此一家的反对而马上动工。
就网上反映出来的不乏理性的反对理由来看,反对派最主要的观点集中在:担心白云山包括地下水资源在内的整个环境系统受到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白云山隧道修通后京溪广州大道一带目前已经非常堵塞的交通会雪上加霜;华快三期和北环也可行,只要不收费则修建白云山隧道并非唯一选择,修隧道的钱足够回购华快。
如果研讨会只收集赞成修建白云山隧道的意见而为了“孤立”反对派,这样的开法是顺理成章的。如果真的为了让领导了解民意,就不是这样的开法,或者根本不用开,打开电脑让领导上上网看一看就行了。顺便说一句,网络也不是反对派的大本营,网上照样有许多赞成的意见,甚至理由比与会的专家代表委员说得更有说服力。开会收集意见和上网收集意见最大的区别不在于能否知晓“民意”,而在于开会是通往立项和开工的钥匙,而上网则没有这个功能。
如果研讨会只为立项和开工而开,那么研讨的结果我们就完全可以忽视了,就和许许多多的听证会一样,不是早已有了听涨会的臭名了吗?游戏不是这样玩的。如果市建委有心收集民意,不妨把赞成的拢一拨开一次会,再把反对的拢一拨开一次会,最后把谨慎赞成和谨慎反对的再拢一拨再开一次会。三个会议纪要呈送领导圈阅,这才至少貌似公正。强行做局,让广外的反对声音成为唯一算怎么回事?邀请谁来不邀请谁来只是安排,广外的顾副校长上当了。不应该去开这个会,成全他们,让研讨会连唯一的反对声音也没有才对。
值得注意的是应邀出席研讨会并发言的有人大代表也有政协委员。必须指出的是这与重大决策须经人大批准完全是本质不同的两回事。他们的发言只代表他们个人而不是人大政协的决议。我相信哪怕是在人大或者政协,同样存在赞成和反对的声音。任何有一个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身份的人在研讨会上的发言都不代表人大和政协的。这是常识。因此我们也有理由询问一下这个会议的组织者:为什么不邀请几个持反对意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去发个言呢?做戏要做全套啊。
请允许我以那个说穿皇上没穿衣服的小孩式的天真说一句:这个研讨会只是个拙劣的把戏,连魔术都谈不上。我想冒昧地问一句:作为研讨会主办方的市建委,您的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如果您的态度是支持,则这个研讨会毫无意义,既然您支持,有什么理由找人来研讨会上反对自己?如果您的态度是反对,那么还开这个研讨会干什么?
市建委有自己的态度没问题。有问题的是既然他有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就同时失去了召开所谓征集民意的研讨会的资格。或者他可以尽情地开研讨会,但是研讨结果是不能算作决策参照。研讨的结果供他们自娱自乐倒是没有问题。因此在对这个研讨会研讨了一番之后我的研讨结果是一个问题:谁才有资格开研讨会?(作者陈扬 广州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