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思政在线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法语/Français 俄语/Русский 阿拉伯语/العربية 西班牙语/Español 德语/Deutsch 日语/日本語 印尼-马来/Indonesia 朝鲜语/한국어 意大利语/Italiano 葡萄牙/Português 印地语/हिन्दी 泰语/Việtไทย 越南语/Tiếng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白云山隧道工程 > 正文

【南都社论】白云山隧道建设需要开放式论证

文字:南方都市报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3-01-13 点击数:
    广州市建委、规划局近日联合召开研讨会,就白云山隧道规划方案与各界代表座谈。这是政府部门首次就白云山隧道建设问题组织座谈会,应邀出席的有广外、沿线各单位代表,市人大、政协、交委等部门人员,以及部分专家。与会代表中,除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两名代表明确提出了反对意见外,白云区、专家代表都明确支持该项目,其余代表都未提出反对意见。

    白云山隧道引发的争议已经颇有时日,在经过前期的隔空喊话之后,相关各方现在终于坐了下来,表达自己的主张并倾听对方的意见,这无疑是一个进步。尽管前期隧道决策过程中的公共讨论的缺席一度遭遇公众的强烈质疑,但在质疑声中,政府部门能够从善如流,积极开展对话,无疑显示了“公共理性”,值得称许。

     因为对白云山隧道引起的巨大争议早有所知,所以座谈会征求意见的结果就难免让人大感意外了。多位代表参加座谈,反对隧道开建的仅两人,面对一个众所周知存在巨大争议的问题,会场上的声音居然是一边倒,这难免会给人留下“不正常”的观感。

     感觉赞成压倒反对的声音不正常,并非为了反对而反对,而是基于一个常识的判断:如果白云山隧道真的是众望所归,那就不存在此前壁垒分明的隔空喊话了,又何必再来征求意见呢?

     各方期盼的对话,却出现了一方的声音被彻底压倒的结果,从构建“公共理性”的角度,这显然不符合任何一方的本意。市建委主任已经在座谈会上表示,接下来还会继续通过不同渠道反复地倾听民意。为了在今后征求意见的过程中避免反复出现“不正常”的现象,以致空耗人力物力,看来对本次座谈会做一些形式和内容上的分析相当必要。

     首先应该指出,本次座谈会在议题上的设置存在问题。据媒体报道,座谈会上,政府部门拿出了三套方案,“三套方案在设置有轨电车、隧道下穿广外并横穿白云山方面都一样,唯一的差别是在有轨电车穿广外的形式上。”众所周知,现在白云山隧道最大的争议在于“建还是不建”,而不是“该怎么建”。把最大的争议抛在一边,却拿出三套建设方案供代表们讨论,这样征求上来的意见还能有多大的参考价值?广外代表反对隧道开建,一方面其执著让人感叹,但从座谈会设置的议题看,却有“偏题”之嫌,然而这样的“偏题”显然不能归咎于这两位广外的代表。

     白云山隧道建设与广州市政和自然、人文环境关系匪浅,一旦开工而成事实,损失将无法弥补,因此必须慎之又慎。但本次座谈会却有一个天然的缺陷,即未能提供量化的环保评估。这一缺陷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使参会代表的知情权受到了局限,如果代表们连隧道开建的环保影响都不清楚,又如何保证其意见的客观?

     另外参会代表的结构可能也存在偏差。媒体报道,“此前曾有省人大代表旗帜鲜明地表态认为工程弊大于利,但座谈会上的两位广州市人大代表却都比较谨慎”。既然是充分征求意见,“旗帜鲜明”的反对者当然也应该是被征询的对象,为什么这些反对开建的人大代表没有出现在座谈会上?不论原因如何,代表结构的差异对征求意见的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就白云山隧道争议,政府部门已经多次表达了听取民意并择善而从的态度。但什么样的民意才算真实?这非常值得探究。一个真诚的倾听者一定是开放而包容,其不会在议题、立场和代表选择上事先做出任何预设和圈定,否则他听到的很可能就不是真实的民意,而只不过是他想听的民意而已。

    那些赞成或反对白云山隧道开建的人都在坚定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没有人会否认他们主张的背后均缘于其对广州的大爱,建与不建都是为了让广州更美好。有这样一个共性和共识,更加开放地为开建可行性进行论证是完全可以期待的,希望本次不够完美的座谈会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编者注:本文转载于南方都市报2013年1月13日A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