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我校隋广军教授牵头申报的“中国对外贸易战略转型研究”项目创造性地提出包容性贸易发展战略,从众多著名高校中脱颖而出,获立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成为我校近十年来首次获此殊荣的科研项目。为了解该项目的研究价值及背后的故事,记者走访了该项目有关负责人。
“让人家心甘情愿为我们的产品买单”
当今,广东正面临着粗放型外向型经济不可持续的挑战: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国际经济危机和贸易壁垒层出。那么,中国的贸易发展究竟是“利益之争”重要,还是“利益相容”更重要?
“中国对外贸易战略转型研究”项目团队进行头脑风暴
过去中国一些企业常常依靠低成本竞争来换取或者夺得市场份额和贸易收益,不惜牺牲生态环境、损害他国劳工利益、损害我国社会福利。“中国对外贸易战略转型研究”项目团队的总协调人、粤商研究中心主任申明浩教授介绍说,我们挖空心思、用尽各种手段把我们的东西卖给人家,还被指责“倾销”、“低质”和“不环保”。而美国的iPad、iPhone等高科技产品不费吹灰之力进入我们市场,我们还挤破头去排队购买。这说明我国外贸发展思想需要变革,我们需要改变以往出口换汇、薄利多销的思路。“我们要走出去,但首先要让我们的产业和商品与人家的需求和利益相容,让人家心甘情愿、积极为我们的产品买单。”
包容性外贸强调“和”而不是“争”
基于此,“中国对外贸易战略转型研究”项目团队创造性地提出包容性贸易发展战略。包容性发展是相对于非包容性发展而言的,非包容性发展单纯追求GDP,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数量,忽视人的发展,忽视增长成果的分享性,忽视生态环境问题。而包容性外贸发展涵盖了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共享发展、全面发展、广泛发展、安全发展和平等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强调“争”,研究的是不同国家竞争优势的来源。包容性外贸理论强调“和”,不同的国家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实现和谐共赢,利益相容,充分考虑公平正义、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和国际关系。
四年积累 七次讨论 五易其稿
据介绍,在我校申报“中国对外贸易战略转型研究”项目的过程中,全国有近20家单位申报,其中包括来自北京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国际贸易学科最强的学术团队,竞争十分激烈。最终,我校“中国对外贸易战略转型研究”项目团队创新性地提出包容性贸易发展战略,赢得众多评审专家青睐,摘得桂冠。
团队成员申明浩(左)、王贤彬(右)接受记者采访
据介绍,该项目实际上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就开始孕育,团队成员一直在长期跟踪研究,经过4年的积累,不断创新发展,2012年才得以成功申报。从2012年4月底到6月中旬整个申报过程中,时间紧、任务重。由于国内类似课题研究较多,为寻找创新点,项目团队7次召开会议讨论项目,5次提出推翻性意见大幅度地修改申报项目书,最终提出包容性外贸发展战略,并进行详细论证。“为了更好地破题立意,一旦产生了新的好的想法,我们会抛弃原有的稿子,重新写稿。这在科研中是很少见的,每一次推翻旧的想法都有一个痛苦的心理斗争过程,但只要可能,我们都义无反顾地选择把事情做的最好。这是一个十分重要并且重大的课题,我们内心充满动力。”申明浩说道。
团队协作是成功的必备要素
深厚的理论功底、对现实经济敏锐的洞察力、强烈的责任心、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协作是成功的必备要素。据申明浩介绍,在这个项目团队中,有踏实勤勉的老学者、也有认真热诚新力军,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把项目做好。团队成员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部分成员甚至周末也在办公室进行封闭性写作,经贸学院博士王贤彬就是其中一位。推掉约会、草草吃饭、写稿到深夜,是这位年轻科研工作者的工作常态,截稿前他还在一字一字的校对申报书,力求做到最好。“在集中式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对材料内容与形式等都有着高质量的追求,体现出一丝不苟的精神,让我印象深刻。” 王贤彬接受采访时说到。作为《国际经贸探索》编辑部主编的肖鹞飞教授审稿任务繁重,但他仍是不计名利、全程参与,每周末完成编辑工作后他都会来参与团队讨论。
攻克瓶颈 踏实前行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中国对外贸易战略转型研究”项目不仅对我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对广东乃至全国的外贸经济发展更有着深刻的探索意义。与此同时,该项目在研究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对外贸包容性发展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科学严谨的界定;构建并完善外贸包容性发展战略的框架;对包容性发展战略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此外,如何衔接包容性战略与现行竞争优势导向的出口贸易政策也是重要考虑方面。包容性战略具有前瞻性,但与中国目前奉行的出口战略有一定差异,使之与现有战略衔接和兼容,并促进其良性过渡,处理好外贸转型与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关系,是这个课题的一大难点。这个难点的突破需要联合各方力量,包括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组织以及相关协会等机构,共同探讨。
记者手记: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对团队成员的科研热情进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印象深刻。“经济学老师应该把科研成果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参与思考讨论的过程;更应该努力把科研成果投入到实践中去,使其产生真正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古代中国有四大发明,但没有应用到社会生产中去;西方却反利用这些发明开启了文艺复兴、航海新时代和工业革命之门,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科研工作者应该本着学以致用的态度,产学研用相结合,而不是束之高阁。德才兼备才是真正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做学问要先做人,先有德而后有才,无论是一名普通教师还是一名科研工作者,都应该时刻铭记社会责任感,踏实前行,造福社会。
专题策划:大型专题报道组
专题统筹:宾锐光 杨小煜
本文采写:记者 黄嘉雯 实习生 陈勇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