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华民族是由56个兄弟民族组成的团结融洽的大家庭。55个少数民族无疑为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民族风俗作了不少贡献。各个少数民族所拥有那些浪漫的故事、独特的风俗、特别的节庆和特色的小吃,让人遐想无限,回味无穷。
在我们广外,就有这么一群少数民族同学,他们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在党的民族政策影响下也开始慢慢地融入汉族文化,融入整个中华民族,融入整个世界文化。记者了解到,我校的少数民族同学中:04级有59名,05级有84名,他们有来自满族、壮族、回族、瑶族、布依族、也有来自苗族、白族、土家族、彝族、甚至有来自朝鲜族、蒙古族和俄罗斯族的,真可谓“四面八方同相聚,远道而来一相逢。”本网带您走近他们和他们的故事。
歌舞精灵
——朝鲜族女孩安丽燕
朝鲜族原是1392年建立的李氏王朝的国号。“朝鲜”的原意为“光明的东方”。这个在十七世纪由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地区,现在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和黑龙江等地,拥有悠久历史和美丽故事的民族,多少年来演绎着动人的神话。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载歌载舞的欢乐景象,饮食衣着的韩国风情都让人无比向往。
家住吉林的安丽燕是一个地道的朝鲜族姑娘:她爷爷的爷爷就是一位韩国人;她那艳丽的传统韩服,流利的朝语,动听的韩语歌曲,婀娜多姿的民族舞,都着实地让记者惊喜。在采访中,安丽燕非常活泼,很有激情地把她的美丽民族向记者娓娓道来。
一开始,她就谈到他们的著名节庆:回甲节(庆祝老人们60大寿)、回婚节(庆祝老人们结婚60周年)和为婴儿诞生一个月而庆祝的节日。她告诉记者,自1 9 8 4 年起,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把农历每年八月十五日定为统一的老人节期。届时各地举行祝寿大会,把6 0 岁以上的老人请到台上,为他们佩戴大红花,并接受村民乡亲的庆贺。《妈妈,祝您长寿》 的歌曲响彻城乡,老人们与晚辈同歌共舞,尽情尽兴。安丽燕说,每逢此时他们都会穿上朝服,向老人们行跪拜的礼节,还会送上一些小礼物。
安燕丽在广外
谈到朝鲜族的歌舞,安丽燕就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她说道,朝鲜族舞蹈优美典雅、刚柔相兼,或抒情潇洒,或热情奔放,充分表现了朝鲜族柔中带刚,文而不弱,雅而不俗的民族性格。著名的民间舞蹈有农乐舞、长鼓舞 、扇舞、顶水舞、剑舞等。她还即席表演了一段。
她说,朝鲜族还是个爱好体育的民族。朝鲜族的男子喜欢摔跤和踢足球,女子喜欢压跳板和荡秋千。这些都会在他们每年举行的体育运动会里进行比赛,很是精彩刺激。
朝鲜族的美食更是不能不说了。誉满全国的冷面,闻名世界的泡菜都是他们的传统美食。安丽燕介绍说他们最喜欢喝汤,所以汤的种类繁多,味道非凡,最讲究的是浓白汤,最常见的有梅云汤、牛肉汤、下水汤、雪浓汤、婴鸡汤、龙凤汤、口味汤、狗肉汤、小鱼汤等,还有就是他们特爱吃辣的,平时饭桌上都会有辣酱准备。说到这里,安丽燕开始怀念家乡了!
初次来到广州,安丽燕因为语言的不通觉得有点害怕,但是后面适应了之后就发现其实这里的人都很好很热情。她还说虽然广东的饮食比较清淡,但是一些小吃和美食的味道也特别好,广东的拉肠和糖水都是她很喜欢的。
最后安丽燕表示他们朝鲜族是一个民族感强,团结向上的民族,她为她是一位朝鲜族姑娘而自豪。
巧手王子
——俄罗斯族男生周波
中国的俄罗斯族人最初是18世纪初从沙皇俄国迁来的。信仰东正教,操俄罗斯语的俄罗斯族人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他们的生活习俗、服饰、节庆、饮食等,基本上与俄罗斯国的俄罗斯族相同,所以在很多礼节和生活习惯上都充满西方风情,就像是远方一个神秘的国度。
俄罗斯族的打扮(资料图片)
来自04级英文学院的周波同学是我校南校区学生中仅有的一名俄罗斯族人。在采访中他向记者叙述了他很有传奇性的家庭和很有西方风情的风俗与生活。
周波的外婆是俄罗斯人,大概在1938年来到了中国的新疆,与他作为国民党军官的外公相遇,然后就一直留在了中国在西南文化大学教俄语文学。后来他们在重庆扎了根,组建了家庭,生下了儿女。现在周波一家在深圳,他说和他很喜欢听外婆讲有关俄罗斯和俄罗斯族的故事,很向往远方的故乡——新疆和俄罗斯。
俄罗斯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其中踢踏舞和手风琴是最出名的。据周波介绍,他们的饮食习惯很是特别,吃饭不能讲话,左手不能拿到桌面上;他们主要以面食为主,馕,烙饼,罗宋汤等是著名小吃,另外黑面包加蜂蜜或者芝士,意大利伴面,牛排猪排也是常吃的,他们对黄瓜和西红柿情有独钟,伏加特是最爱的酒。
他们是很有礼节的民族,打招呼会握手,拥抱甚至亲吻,很有西方情调,对到来的客人用白面包沾上盐来招待代表最热情的欢迎。再有,俄罗斯族人都是巧手,手工业很发达,讲到这里,周波兴致勃勃地介绍了其中有趣的套娃和很耐用很舒服的床单。
最后,当谈到他如何适应这里的生活时周波说:我已经是我家第三代的俄罗斯族人了,很多方面上已经汉化了,也不会说很不适应。但他外婆可能就有点难适应,因为外婆是传统的俄罗斯人,但又在中国生活,语言上可能不存在大问题但生活习性上多少有些差异,文化上会有冲击,“她就好像夹在中间的人,不时会有点难过”。
迷人景色中成长的白族女孩杨雪梅
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有着自己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自古以来,就形成了稳定的白族群体。白族人大都聚居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地,信仰佛教,他们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文化,著名的《创世纪》是其中之一。而著名的大理崇圣寺三塔,剑川石宝山石窟造像,《南诏中兴国史画卷》、《大理画卷》等都显示了白族人民悠久的历史和在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的卓越才能。
白族的特有服饰(资料图片)
记者采访了来自中文学院白族同学杨雪梅。她开篇就谈到云南大理的好风光好环境,那里四季如春,凉爽温暖的气候是她的最爱,所以一开始来到广州让她蛮不适应的。“这里很热,春天很潮湿,现在这个时候温差比较大,真的不比我们家乡。”
而饮食方面白族人喜吃辣的,味比较重的食物,而广州这边就喜甜的,清淡的,所以有时候她也有点不习惯。当谈到白族的风味小吃时杨雪梅介绍了小有名气的过桥米线和他们的特产饵丝,凉拌菜。她说,招待客人时就会以他们这很有民族特色的“三道菜”款待。
她还说到,白族有一个很盛大的节庆,叫“三月街”,是庆祝大理三月好风光的,但随着历史的推移现在也转变成了商品交易的特定日子;还有就是预示丰收的火把节,不过他们现在也少过这些节日了。
至于大理的好风景她就说到了儿女情长的蝴蝶泉,宏伟壮观的三塔寺,还有著名的苍山,洱海。她说,灿烂的洱海文化就是白族人创造的,这些都有着白族人们的美丽故事。
传说中的“三塔寺”(资料图片)
杨雪梅同学对记者说:“其实现在我们很多的白族人过的生活跟汉族人的差不多了,但也很好地保持了我们的民族特色,就是我们的语言和服装,我们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白语支,在家里我们都讲白语;妈妈那一代的人也都在穿我们的民族服装。”
吃辣高手
——哈尼族女孩孔央
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的哈尼族是个很团结的民族,他们自古就有分享猎物之习,到了现在,他们还举行“长街宴”,让每家每户都把自家做的好吃的食物都摆在桌上,排在一条大街上,让经过的人共尝。哈尼族有着丰富的口头文学,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随身携带乐器。以农历十月为岁首,节日主要有十月节(新年)和六月节(“苦扎扎”)。
勤劳的哈尼族女孩们(资料图片)
04级英文学院的孔央同学就是哈尼族的一分子,她就住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对于哈尼族的民俗她印象最深的是每年6月24日的摔交节,到了那天,村里的壮丁都会去参加,经过一番激烈较量之后,最后的胜利者就可以得到一头牛作为战利品。还有就是一个叫做“苦扎扎”的六月节,是庆祝丰收的的节日,至于十月节是他们传统的新年。
她还介绍说,哈尼族的建筑很有特色。形如蘑菇的蘑菇房玲珑美观,独具一格。即使是寒气袭人的严冬,屋里也是暖融融的;而赤日炎炎的夏天,屋里却十分凉爽。以哈尼族最大的村寨红河州元阳县麻栗寨最为典型。
当谈到特色小吃时,孔央很回味地说到其中的生炸竹虫,小炒芭蕉芯,竹筒鸡和竹筒饭,“这些都特别好吃!”她笑着说。他们也是很能吃辣的,而豆鼓是他们每天必不可少的调料。哈尼族人对待客人都以酒相待,敬酒,吃肉是很好的礼节。
孔央谈到来到广州最不适应的也是气候问题,觉得太热了,饮食上倒是能慢慢适应。
“橡子果”女孩
——土家族女生康倩&朱茜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土生土长的人”。 主要聚居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在经济、文化的发展上受汉族影响较多,但也保留有自己的特点。湘西的“金色桐油”,鄂西的“坝漆”,都是饮誉中外的名产。而“西兰卡普”是土家族民族工艺中的一朵奇葩。又称“打花铺盖”,它是一种土家锦。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美妙的构图被列为中国五大织锦之列。
土家族男女和土家族的摆手舞(资料图片)
康倩同学来自湖北省五锋土家族自治县。谈到家乡的特色,她兴致勃勃的谈到他们住的吊脚楼。这是一种以木头为地基的很有趣的建筑。“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喜欢杀猪请客,还喜欢过年办婚事,吹唢呐放鞭炮好不热闹”,康倩还介绍说,除了汉族的节日,他们还要过每年10月16日的县庆和品茶文化节,节日的时候族人们都会穿上一种类似于旗袍的名叫“对襟子”的服装,上面绣满了色彩鲜艳的图纹,而土家族的女孩子最喜欢戴一种用某种果实编串而成的叫橡子果链的首饰。
康倩表示,她从小在学校接受的就都是汉族的文化,对于她自己的民族文化也只是平时的耳濡目染。不过她一直坚持56个民族心连心,才能创造伟大的中华民族。
而05级法学院法学二班的朱茜生长在湖南的湘西,这是一个土家族和苗族的自治区。虽然她是一位地道的土家族姑娘,但从她的外表、言谈举止和介绍中,可以知道土家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已经很好地融合了。
朱茜对记者说,由于她从小生活在市区,所以对于一些现在仅存于农村地区的土家族生活习俗的了解都只能是通过长辈的介绍和对外界的观察获得的。她特别介绍了苗族和土家族的一些婚嫁风俗。苗族人有一个赶集,类似汉族人的集市,年青男女通常会在赶集上表达对对方的爱意,年青女子会把自己亲手缝制的精美荷包丢向自己心仪的男子,如果双方情投意合,男子就会跟随女子回家。而土家族年青男女的成婚仪式更是怪诞,出嫁女子的家人会在她出嫁前围着她嚎淘大哭,而来迎娶的男子则要将自己的脸涂黑才能成功迎娶新娘。
土家族节庆(资料图片)
谈到土家族的节庆,朱茜显得很兴奋: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都是他们的一个传统节日,届时有精彩的“上刀梯,下火海”表演,他们爬上高高的刀梯,双脚赤裸地踩在滚烫的铁块上,表演极富难度,当然也很吸引观众。
最后当记者问到她是否适应这里的生活时,朱茜说虽然她初来广东读书,但由于两地生活方式的贴近,她很快就习惯这里的生活了,也过得很好。
“新时代”侗族女生吴娜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的黔东南、玉屏、新晃、通道、芷江以及三江等县。侗族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特产糯谷,以香禾糯最享盛名。侗族地区一向被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侗族诗歌韵律严谨,题材多样,尤以多声部无伴奏的侗族大歌为传统文化最精粹的部分,在文学和音乐方面都有极珍贵的价值。 侗族擅长建筑。结构精巧、形式多样的侗寨鼓楼、风雨桥等建筑艺术具有代表性。
很有古典气息的侗族(资料图片)
来自英语教育学院英语教育系3班的吴娜同学来自贵州黔东南州侗族苗族自治州。采访伊始,吴娜笑着对记者说,其实她过去初中和高中的生活环境并不是很多人想象中单一的侗族生活,因为侗汉文化已经很紧密的结合了,她们的生活其实也是无异于普通汉族百姓的,走出侗乡,去接纳多元化的社会已经是很多年轻人的人生选择。
当记者问及侗族的节日时候,吴娜坦言很多传统的节日和传统的习俗只有在侗乡才能感受,她说这或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会的发展,文明的前进,一些特性已经逐渐淡出了主流生活。吴娜同时表示,她为侗族自豪,她会主动去了解侗族的文化习俗。饮食方面,记者谈及“侗不离酸”,吴娜身在广外是否习惯于饮食的时候,吴娜答道其实她还是非常习惯广外的饮食,不会有不便的感觉。
“侗族是个用肉团做的民族。”吴娜笑着介绍着,“侗族是个温和的民族,所以有个侗族作家的著作说它是个用肉团做的民族。”或许是这个民族特性,吴娜坦言她对未来的打算是在一个更加宁静的城市接受学业深造,然后当个大学教师。而现在的生活,吴娜很动情的说道同学们都非常友善,自己交了很多好朋友,其中就有苗族的一个同学。
吴娜也相信自己能在英语教育这个新学院中过得愉快,因为“广外大是不分民族的温馨大家庭”。
中华民族大团结
后记:我国的民族文化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在这欣欣向荣、国泰民安的好时期,让我们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发展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促进56个民族的大融合。
校园版HLYCZZ小组成员:黄兰英 梁小蝉 杨嘉静 谌媛 赵西蒙 曾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