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周五特稿 > 正文

【周五特稿】“挑战杯”省赛获奖背后的故事

文字:李黎星 骆凯欣 杨雪莹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3-06-19 点击数: 分享至:


  在刚刚过去的第十二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中,我校学子荣获1个特等奖、4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和8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在这些鲜花和掌声背后,究竟深藏多少汗水与艰辛,这些获奖团队在准备作品的期间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近日,本网记者对特等奖的获奖团队、2个一等奖的获奖团队以及他们的指导老师进行了采访。

传承发展与广外特色:具有情感识别功能的语音评价系统研究(特等奖)

  “这个项目从08年开始我就带领学生去研究了,经过5年的不断传承与研究,这个项目在今年终于实现了突破,拿到省级特等奖我感到很高兴!”特等奖团队的指导老师是信息学院的李心广教授,提起本次获得特等奖的团队时,他满脸都是自豪。李心广说,当初他是本着培养具有广外特色的计算机科技人才的目的,成立了语音识别系统研究小组,在经过了几届学生的努力和改进后,这个项目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如今传承到了现在的团队手上,“他们对这个项目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在原来语音识别的基础上加上了情感识别,这让这个软件更加人性化,应用范围更广。”

    李心广告诉记者,当前国内外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系统,大多侧重于单词、语法的学习。由于技术水平所限,市面上仅有的一些口语学习软件,功能也比较单一,只能给学习者的发音一个整体的评分。由于自学者自身水平限制,单单凭借一个整体的评分,很难发现错误、纠正不正确的发音。因此,他们的研究主要对传统的计算机英语语音评分方法进行改进,如改进传统的对语速、准确度、重音、节奏与语调的评价模型与评价指标及其权重,探讨语音情感识别的评价技术,并实现一个具有情感识别功能的语音评价系统。

     团队的主要成员2010级研究组组长辛昊旭在介绍他们的系统时说道,广外的特色就是英语特色,许多同学需要更加智能、人性化的英语学习系统,在英语发音客观评价系统中增加具有情感识别及发音反馈提示的功能,能够较好地弥补传统英语教学中学生缺乏口语训练这个缺陷,给口语自学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评价学习者的发音的同时,给予学习者有效的反馈并指导学习者纠正其错误发音。

    “现在数据库里面的数据大部分都来源于我校英文学院、商英学院、高翻学院等的学生和老师,而要让这个系统更完善的话就需要更庞大的语音数据。”李心广表示非常感谢这些学院老师和学生们的帮助,他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这个项目的研究中,共同创造具有广外特色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已经大三的辛昊旭在谈到对这个项目的未来展望时说道“这个项目是我们从师兄的手上接下来的,我希望下一届的师弟师妹们也能把它传承继续传承与发展下去,它就像我们的孩子,无论如何也要让它变得更好。”


特等奖的队伍在比赛现场的展示

踏实钻研与良好合作:基于面阵CCD迈克尔逊干涉条纹的智能处理系统研究(一等奖)

  对迈克尔逊干涉条纹的智能化处理是目前光干涉测量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信息学院的5名学生在指导老师马文华的带领下,在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后,他们设计出有效区域自动搜索算法、提出基于检测梯度方向角变化的计数方法,并采用1/4圆周区域进行计数、设计出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远程控制、采用面阵CCD平台并设计出步进电机控制仪器滚轮滚动。“这与过去想必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大改进”,队长黄晓旋说。

  “当时我们还是大二学生,懂的技术不多,一下接手这个这么复杂和庞大的项目难免有点吃力”,队长黄晓旋说,虽然他们五个都是由马文华和辅导员刘丽玉选拔出来的,但在他们刚开始接手该项目时,尤为艰难。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他们经常会遇到许多不懂的问题和未曾涉猎的技术。因此,他们要付出很多时间进行自学,时常通宵。网上搜寻,到图书馆查资料,QQ群上求助,论坛求助,跟师兄师姐请教,请教指导老师,这些都是他们解决难题的应对方式。他们一有空就会去创新实验室进行项目研究,相互交流,激发新灵感。

  “我们是一支踏踏实实搞研究的队伍。”黄晓旋说,良好的分工合作是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关键,他们分工明确,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方向和部分:队长黄晓旋实现手机客户端、电脑客户端和电脑服务端的通信和摇杆控制等技术方面的工作;队员黄煜编程能力较强,因而负责图像处理方面;两位女队员黄文艳、张婉柔负责图像处理的算法方面、美化工作、文字方面等方面的工作。“每个队员积极配合并自主学习,努力完成自己部分的工作,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与创新独到的想法也许就是我们致胜的法宝。”

  黄晓旋还提到,在他们的研究当中,老师扮演了异常重要的角色:“马文华老师不仅对图像处理在行,还经常对我们进行战略性的指引,而漆建军老师在迈克尔逊干涉仪、氦氖激光发射器等硬件实用上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除了项目研究之外,他们还会不定期的和指导老师一起跑内环,骑自行车,运动完还一起共进晚餐是常有的事。他们表示虽然做研究十分辛苦,但收获与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针对这个项目他们已经开始招募第四代新人,进行日后的研究,他们希望后来者能像他们一样,沉得住心搞研究,切勿浮躁,多跟前人和指导老师交流并主动学习,相信他们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良好的团队合作是他们的制胜法宝

坚持与乐观:基于代价敏感和集成分类的外包软件项目风险智能决策模型 (一等奖)

  队长余霭杭说,他们的项目启动于去年6月份,选课题到组建队伍,一切从零开始。“项目刚开始时,大多数队员互相都不认识,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期。”项目执行中,遇到了各种技术、团队管理上的问题,但是他们怀着乐观的心态,克服每一个苦难,坚持到今天。他们的作品除了学术论文外,还开发了“外包软件项目风险智能集成决策支持系统”。该网站用于协助软件企业管理者进行项目开发过程的风险预测和管理。负责网站开发的甘仲欢说,对于前台后台怎样连接得好,如何完善网站功能等问题,他会和研究生冯斌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团队里有研究生和本科生,研究生负责数据分析和网站建设的核心部分,同时本科生执行其他工作,大家互相学习,共同努力。指导老师胡勇在外包软件项目风险智能管理领域的研究硕果累累,有多年经验,他在方向上和分析应用方法等方面给了他们很多的帮助。“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她说。

   提到团队合作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闫康泽忍不住笑着说,“做调研被保安赶来赶去的。”队长余霭杭解释说,因为调查的对象是IT公司的项目经理等高管,一些公司害怕他们的调研会泄露机密,不配合。一些公司不理解调研的意义,觉得他们的做法很无聊。一些男队员去调研时,尽管会出示学校开具的调研证明,还经常被保安当成骗子而被赶走。“我们最起码要获得300到400份调查问卷。除了广州,还去深圳收集数据。”她说,“有一些软件公司不集聚,有时候队员们一天下来很辛苦地从城东跑到城西,一份问卷都收不到。”这使队员们调研回来会很沮丧。不过,在每次调研完毕后,队员们会相互打电话分享经验,相互鼓励。之前在学院三下乡作调研工作的柯承宇会经常会打电话为调研受挫的队员出主意,而姚淑婷则用自己乐观的精神来感染队员。不过,余霭杭说:“在调研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公司很关注我们的项目,会安排员工接受我们的采访,给予我们更多的学习机会。”

  获得了一等奖,余霭杭似乎有些遗憾,“如果选题更贴近时事热点,可能在得奖方面会达到更高的层次。不过,得奖还是蛮开心,这是对整个团队的肯定。”虽然她觉得团队的努力不能以得奖与否来衡量,但是“获奖以后,我们的研究成果会得到更好地推广。”

 

相关资讯:

    2013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将于62119:00在南校区图书馆报告厅启动,本次校内竞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优胜队伍将代表学校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全省及全国竞赛。校内竞赛日程安排如下:

(一)初赛阶段(20136月至20139月)

120136月,竞赛活动启动。

220136月至20138月下旬,组队、培训、参赛。各单位广泛动员,积极组织学生认真选题、联系指导教师、组成团队并报名参加。校团委邀请有关专家对参赛队成员进行开题报告、创业计划书撰写及创业管理培训。各参赛队在暑假期间完成创业计划书初稿。

320139月下旬,初赛。

(二)复赛阶段(201310月)

10月下旬,复赛评审。成立校级评审委员会,根据评判标准对作品进行评审,确定进入决赛的作品。

   (三)决赛阶段(201312月)

举办2013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进入决赛的团队采取多媒体课件(ppt)演示方式,现场演示、解说、推介自己的作品并接受专家现场提问、专家现场打分等环节,最终决定作品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