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访谈之三
《沈三山:新西伯利亚冻土上的文化思考》
编者按 一座是位于岭南三江汇合处的中国“南大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一座是坐落在乌拉尔山脉东麓的全俄重大商贸辐射中心和信息中心,号称乌拉尔经济发展火车头。2002年,广州与叶卡捷琳堡于结为友好城市。作为其友情的见证,我校与乌拉尔国立大学于2008年在孔子学院总部的指导和支持下联手成立孔子学院。
承载着传播中华文明的使命,这所孔子学院在俄罗斯的新西伯利亚度过了3载春秋,这其中夹杂着多少文化交流使者的汗水?又触发过多少文化深思?为此,记者连线远在俄罗斯的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沈三山,从问答之中感受文化交流使者在异域播种的艰辛和收获的甜蜜。
本系列访谈由党委宣传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共同策划。
喜欢思考和研究文化的沈三山
谈困难:环境与语言差异
文化需求的动力
记者(下称“记”):俄罗斯以严寒著称,叶卡捷琳娜市的自然环境如何?生活上是否会不习惯?
沈三山(下称“沈”):会有的,尤其是冬天的严寒、冰雪还有干燥。在过去的那个冬天,叶卡的最低温度是零下36度。没有那种鹅毛大雪,但由于气温很低,每次下雪都会结存下来。这里的雪很有特点,常常是粉状的,非常细的那种。在这样的寒冬,即便是当地人,长期待在室外都几乎不可能。但好在砖墙非常厚,差不多是我们国内南方地区的两倍,玻璃窗也是双层的。
记:您学过俄语吗?会不会有语言障碍?
沈:没学过,但会三句,是小时候从我哥哥梦话里学会的。这三句是谢谢、很好和再见。那个年代,学俄语的多,学英语的少。语言障碍确实存在,而且很大,尤其是自己的日常生活,但工作上几乎没有,因为乌拉尔大学的有关领导都会说英语,俄方院长的英语也越来越好。他们也喜欢和我用英语交谈,现在凡是工作上的事,用英语沟通都行。
记:作为院长,特别是管理孔子学院这种特殊的学院,双方合作曾遇到什么困难?
沈:主要是双方的财务制度、管理理念的差异。但本着诚恳待人、合作双赢的态度,大都可以改善。其实,这种差异也有积极的意义,合作双方可以相互参照、各自完善、共同改进。
记: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到海外担任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一职?
沈:很多原因。大环境是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升,海外有汉语学习的需求,国家需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以我这里为例,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对中国感兴趣,尤其是年轻人,他们也有走出去扩大视野的愿望。我常常感到自己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不够,长期从事西方语言学理论学习与研究,或多或少,没有机会去系统地了解祖国的文化和历史,当我多知道了一些时,我只能说:真是所知甚少。
谈文化软实力:直面质疑,要自信!
历史文化传统的力量
记:有人说推广孔子学院是中国寻求发展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一些西方政治学者说这是一种文化殖民主义,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沈:这个问题的形成有很多原因,有敌对的、也有误解文化交流的立场和观念。文化侵略和殖民文化的说法简单了些,老套了点,不妨这样理解,每个国家都有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需求。大国是这样,小国也相似;英美等发达国家是这样,作为发展中的中国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各国的软实力和硬实力一样,在国际上也都有利益冲突的一面。什么是积极的、健康的、进步的文化?这个问题应该有个比较客观的标准,这个标准既不是由别人制定的,也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需要综合人类的文明和科学予以确立。
记:孔子学院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上有什么重要意义?您如何理解当今中国青年忽视本国传统文化、追求西式文化的现象?
沈:这学期我在乌拉尔国立大学开设了一门兼顾旅游资源知识和文化视野的《世界遗产在中国》课程,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中,我进一步了解了俄罗斯学生,更深切认识到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有利于外国大众对中国的了解,也有利于中国人民了解外国的国情、文化、语言等。孔子学院的开设是双向文化交流的保证之一。
现在很多中国年轻人希望出国看看,在一定程度上认为西方文明更先进,由于认知焦点、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没有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文化。这不能简单地说是忽略、低估、小看了祖国文化。当年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参观云冈石窟时,有人问他:“如果没有蓬皮杜提出访问云冈,你会不会不知道云冈?”周恩来当然知道,但法国总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其实对中国文化怀有深深敬意的外国政要和学者大有人在。日本有个高官最近这样说过,中国真正强大之处就在于她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必须倍加珍惜祖国的传统文化,但同时也要面对她的历史积垢。中华悠久灿烂的文化和西方文化肯定有很多互补之处,我们既不能做井底之蛙,也不能东施效颦,当以水为道:放低自己,才能大海!
谈文化交流:人同此心、人类同种
求同存异的襟怀
中国大学生和俄罗斯当地大学生开展交流活动
记:如何避免孔子学院在交流中受到当地文化保守主义者的抵制?
沈:任何一个国家面对异域文化都会有异样的感觉,交流的问题往往来自政治圈子和无知的圈子。正常的文化交流应该在各个层面上平等、自然地进行,尊重各自的兴趣和选择。
想想我们自己学习外语,外国老师讲解时会不会也知道些相应的汉语和汉语文化?每当一方文化深入另一方的时候,另一方的文化也同样触发而来,所以正常的文化交流基本上是双向的。更多的相互了解意味着相互促进。双方的认知能力都有了扩展,不再像没有交流之前那样固定和狭隘。这个观点不是我的,是英国爱丁堡大学校长和罗马大学校长在去年孔子学院总部北京大会上阐述的。
最近在讲述“一年之际在于春”这个习语时,我说中国人一般认为春天是一年的第一个季节,有引以自然顺序为证:“春夏秋冬”。可学生告诉我,俄罗斯人大概会把冬天看成是第一个季节,他们虽然也喜欢别的季节,但更喜欢冬天,更懂得冬天的重要性。有话为证:“雪多,面包多”,冬小麦的自然收成取决于冬天的雪厚、保暖和水分的保证。如果我不到俄罗斯来,我会永远认为春天是理所当然的第一季节,但如今我已有了不同的参照,意识到这就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局限。
记:中国传统文化固然博大精深,但儒家文化也有不少地方受人诟病,比如性别歧视、等级森严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对外教学如何取精华去糟粕呢?
沈:这是纠结了很久的问题,而且没有肯定的解答。如性别歧视,中国确实可为自己的文化自豪,但历史就是历史,文明就是文明,评价的标准就是评价的标准。在性别歧视中,你基于什么去评价一个女人应该如何举止,极端的东西大家都容易区分。我原以为西方妇女的地位比较合理,可一次澳洲西奥一所大学校长的妻子当着校长的面亲口告诉我,作为妻子,四十多年来,她每天早晨都要把早饭和报纸送到床上给丈夫。中外文化的差异和孰是孰非不能以个案论定,不能孤立的评价。
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个历史时期的观念和社会科学中更新的观念有时很难统一。所以,我在教学和交流的过程中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客观;二是开放。客观不是一般的人云亦云,一定要有科学的方法去鉴别;证据要可靠。开放不是简单地否定自己的文化,也不是盲目地顺应西方主流的价值观,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寻求科学的标准和方法,甚至追问,标准从何而来,何以如此?美国著名诗人卡明斯说过:最好的答案是能够引发更佳问题的答案。
据我所知,现在西方有些严肃的学者对中国古代哲学是有高论的,基于对西方现代的批评,他们肯定了东方哲学中的某些东西。简单地讲,西方严肃学者对我们文化的肯定是有现代文明前提的,如果我们没有肯定西方现代文明的精华,同时不加批评地推崇我们的传统文化,那也不对。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学既有过热的一面,也有不够热的一面。
记:(看到沈网络相册里同心锁的照片)俄罗斯也流行同心锁吗?
沈:是,当我们强调文化差异的时候,不妨记住“人同此心”、“人类同种”。地球上的现实告诉我们,各国文化是有所不同,但相同的地方更多,因为我们同属人类。
说现状,谈未来:
乌拉尔国立大学与乌拉尔国立理工大学合并为乌拉尔联邦大学,为俄罗斯前七的联邦大学之一(已于2010年6月正式合并运作)
记:联邦大学的概念和国立大学有什么不同?
沈:两者很不同,联邦大学在很多方面享有独立的管理权限,这是近年来俄罗斯联邦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全俄罗斯现在共有7所联邦大学,乌拉尔国立大学和乌拉尔国立理工大学合并,他们都是本地区数一数二的两所顶尖大学。
记:在孔子学院学习的外国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交换生的情况又如何?我校派出的海外志愿者的表现呢?
沈:不少俄罗斯学生很喜欢中国文化和汉语。这其中既有经济发展、个人就业的原因,也有纯粹不同文化的喜好。学习动机和动力主要靠自己添加,所以自觉性不错。俄罗斯民族对文化和艺术的鉴赏力还是比较高的。交换生很稳定,今年有4人,一男生三女生,独立能力也不错,志愿者老师都很优秀。比如刚刚任满回国的费俊慧老师,他是浙江大学的俄语硕士,业务水平较高,综合素养较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尤其是在管理和教学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俄语水平也是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对口头交际和文化的深入了解方面。新来的张利梅老师已经安置下来,迅速地适应了这里的工作和文化。
记:从乌拉尔国立大学引进俄语教师,到目前为止,我们引进了多少俄语教师呢?
沈:这个可以问问国际交流处,上次请过一个专业杂志的编辑,可能是主编,据西语学院杨可教授说,对我们学校俄语专业的发展还是很有帮助的。其实,我们大学的校级领导和交流处领导多次强调,孔子学院担负着对外汉语和汉语文化教学交流的重任,还是开展各国高等教育合作的重要平台,教师的交换和交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附:沈三山 简介
沈三山,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副院长。1989年毕业于广州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蒙何自然教授指导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1989-1992年师从桂诗春先生攻读博士学位,完成课程学习后因诸多原因未获学位;1992年留校任教;1997-8年赴澳洲访学;2001年赴港读博;2005年起返回本校任教;2006年获香港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主要开设课程有《语义学》、《语篇分析》、《英语词汇学》等,任教期间先后担任英语语言文化学院研究生部主任,副院长等职,多次参加了全国以及广东省多项重要考试的测试工作。主要论文有《体育解说中的站位:以乒乓球现场直播汉语解说为证》(英文)、《乒乓球现场解说和理念建设的互动关系》、《语义知识在句子处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