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广外吾师 > 正文

【青年教学十佳】王斌华:漫步杏坛 用心教学

文字:记者 张迅 唐丽滢 实习生 张宏明 蒙开旭 孙艳娇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9-11-24 点击数: 分享至:

 

  编者按 从十余年前步入杏坛到如今成为一位广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从博士毕业到被评为我校“青年教学十佳”,从获得“上海市英语高级口译证书”及“国际译联”(FIT)口笔译工作证到担任近百场大型国际会议的口译工作,翻译学院教师王斌华一直勤勤恳恳。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用心地学习,用心地实践,用心地教学”。


王斌华在承担国际会议口译工作

教学——细微之处见真心

  一位同学曾经如此评价王斌华:“王老师非常和蔼亲切,是同学们的良师益友,其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工作态度是一直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好榜样!”他在同学们心目中是一位优秀的老师,课上严谨认真,课后和蔼亲切。王斌华表示,自己也曾经是学生,了解学习口译技巧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所以他能体会到学生们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时所会遇到的困难。因此,课堂上,他会根据学生的难处适时制订和调整教学计划;课后,他也会与学生们保持联系。通过电子邮件,他经常和学生交流心得体会;与学生面对面的交谈中,他时常为学生答疑解惑。

  王斌华告诉记者:“我喜欢教书。我认为教学的关键是要用心,用心教学生,用心交流。” 在教学中用心、认真地去做,正是这份处处为学生的良苦用心,使他广受学生们的喜爱。

  近年来,在我国口译教学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高级翻译学院口译系在我校口译技能化教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口译技能教学的科学理念和实践方式。作为口译系的系主任,王斌华与同事们一道在教学实践和相关科研中对口译课程设计和口译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微观化的探索。正如他自己所言,“教学是一种事业”。

口译——厚积薄发见真功

  口译,尤其是同传,往往被媒体描绘成光环笼罩的职业。对此,王斌华向学生作了另一种诠释。他说,口译并不神秘,也并非高不可攀,通过专业训练和自我不懈的努力,口译技能是可及的。

  要完成好一次会议的同声传译,译员往往需要进行专业知识和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准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被问及自己的求学生涯和成长过程,王斌华笑着说,自己算是一个好学的学生。在攻读研究生的第一年,他已修满了所有课程学分,并且修习了文学和翻译学等其它方向的课程。课余时间,他博览群书,为日后从事口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有志于从事口译工作的同学,王斌华提示,译员要具备“三个支柱”:扎实的双语能力、宽广的知识面、专业的口译技能训练;此外,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十分重要。

科研——融会贯通见成效

  “实践、教学和科研,一个都不能少。”王斌华如是说。科研中,他是个有心人。在平时进行口译工作的过程中,他注意观察各类口译现象,积累现场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口译训练的真实语料,并发现口译研究中值得探索的课题。由此,形成实践、教学、科研的互动。

  关于英语学习,王斌华主张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学习语言形式上。他说,其实可以把英语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更多的实质性内容——“Use English to learn something else.”。他寄语广外的学生们,大学四年是人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要认真扎实地学习,学好专业,为将来的就业或深造打好坚实的基础。

  王斌华告诉记者,在紧张繁忙的教学、实践、科研工作之余,他喜欢看书、看英语电影和电视剧。另外,周末和家人出外散步爬山,对他来说也是其乐无穷的。“这就是生活。其实到了一定年龄,生活就回到了一种本真的状态,返璞归真的状态。生活就是生活,平淡就是生活。”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他对工作和生活的真实感悟。不露锋芒,亦显才华。

附:

  王斌华,男,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口译研究博士,副教授,高级翻译学院口译系主任,国家级精品课程“英语口译”主讲教师,每学期均教授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多门,并承担了如“广东省高校外事干部培训班”等额外的教学工作。

  从事口译教学10年有余,教授课程包括“口译理论与实践、英汉/汉英口译、同声传译、连续传译、专题口译”等;同时从事口译研究,已出版《口译:理论·技巧·实践》等口译类编著和教材四部,在外语类期刊上发表了系列论文10余篇;近10年来担任近百场大型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及连续传译工作。

近三年所获荣誉和奖项:

  2009年被评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青年教学十佳”、“优秀教师”;获2006、2007、2008年“优秀教学奖”。

  2005、2008年两度指导学生获“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广东省一等奖辅导教师奖,2009年获“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二等奖辅导教师奖。

  2008年被广东省教育厅授予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被评为“2009届优秀毕业研究生”,博士论文被评为“2009届优秀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