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高教前沿 > 正文

【评论】南校区隧道建得到底值不值?

文字:马顺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6-03-23 点击数:

  

“啊,那个通道,大概一学期还走不上两回吧。。。。。。”

              ——某学生谈及南校区连接生活区与教学区间的地下通道时如是说。

 

        声称耗资千万精心打造,却在建造途中一波三折、导致工程延期的广外地下通道,建成至今已有半年。这条连接广外南校园教学区和生活区的地下走廊,原本出于为保障师生行路安全,避免马路交通意外的考虑而进行的人性化设计。然而,在经过时间的检验后,如今的地下通道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尴尬的存在——通行使用率极低,更多时候像被处于空置的状态,设定功能基本上没有发挥。该情况颇受学生的非议,其中部分人更认为其建造是多此一举,浪费资金。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地下通道的建立,乍看之下原因似乎很充分,一般支持建造通道的思路如下:由于广外教学区和生活区被大学城的中环路从中隔开,师生要往返于两区,必须要横过马路。虽然设有红绿灯,但考虑到学生过马路的流量较大,还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为了体现校方对学生安全的重视,杜绝可能发生的意外,投入这笔建设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建!然而,真是如此么?答案在受众反应中似乎是否定的,学生们用脚投票,马路上依旧是人来人往。相比之下,通道几乎无人通走,变得华而不实。不少人对此作如下类似的解释:首先,走地下通道得绕路很远,光是上下通道楼梯就显得费时费劲;好端端地放着马路不走而舍近求远,何必?另外,大学城里车不多,况且还有红绿灯,大家都不是小孩子了,大学生难道连过个马路还不能走好吗?

 

        在笔者看来,不管舆论如何,建设地下通道的确是有些估计不足。下面主要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为什么要建的问题,二是要怎么建的问题。在建立的时候,校方有没有考虑到作实际可操作分析?事实上,大学城内车况并不繁忙,过往马路也有红绿灯作为保障,且马路上视野良好,安全隐患很小。倘若说要为此动辄花费数百上千万弄个地下通道以示学校的爱心奉献,实在显得小题大做。据了解,校方在通道建成之后,一度和有关交通部门交涉,要求撤除道路上的红绿灯,好让学生都往通道里走,以便“发挥通道的功能作用”。然而,至今也没有达成协议。这不禁让人发笑:到底是通道服务于人,还是人服务于通道?是为方便学生出行还是为其他的什么?即便果真把红绿灯给拆了,学校又有什么办法限制学生为取捷径横过马路?难不成还要把“不许横过马路,违者校规处置”这样的标识语贴示路旁起威慑作用?学生若不买帐,依旧横过马路,红绿灯又没了,这岂非是会人为地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

 

  当然,也会有人认为,基于考虑长远,现今南校区并没有进驻满员(只有大一、大二生),日后学校人数将不断扩增,加之大学城不断建设发展,无论人、车都会对交通方面有更大的需求。这样一来,日后的马路状况恐怕便不如现今通畅,上下课放学时间过往马路人流将非常巨大,这时便有必要想办法对人流进行疏导。学校对地下通道的建设,属于有前瞻性的先验投资。这样总行了吧?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这又涉及到了该怎么建的问题:一条通道,有必要花费如此巨资么?

 

  笔者并无意讨论地下通道的成本问题,只作另一个角度的考虑:要建,非得往地下建么?架设个空中走廊难道不可以?建设人行天桥,无论是在施工难度上还是节省费用上都要优于地下通道,而且由于只是短途跨越马路,在行走路程和时间的节省上都要比如今的地下通道来得强。搭建了避阳挡雨的遮蓬天桥完全可以取代现今的地下通道,对师生而言更具备实用意义,大学城内面临马路安全问题的大学多数也采用了这样一种解决方法。为什么广外就是个特殊?学校又能否对此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解释?如果说是为突显校园建设的成就而选择走地下而不是通天上的方法,而打造这么一条“设计科学、注重实用、美感兼具”的地下通道,那无疑是一种奢侈的展示。巨大的校园建设资金浪费,也明显违背了现今广外提倡“节约型校园”的理念——一边是等同被闲置的巨额公共设施,一边是提倡同学们去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不禁让人有一种舍本逐末感觉。

 

  无论如何,地下通道的建成已经是既成事实,如何看待它的存在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只是不知道学校对此,究竟作何感想?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