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高教前沿 > 正文

【评论】黄金周出游 想说爱你不容易

文字:评论员 马顺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6-04-30 点击数:

 

 

   白驹过隙,时光如梭。转眼间已到五月,五一“黄金周”再次映入眼帘。不少人都会作好各自的准备,充分利用这一段长假进行娱乐和休闲活动。的确,能够暂时脱身于繁重的学业、紧张的工作,偷得浮生数日闲,不好好享受,还真有些对不住自己。相较于平常双休假日时窝惯了在家里,黄金周由于其时间上的充裕,似乎更适合于外出远行。或是重归自然怀抱,游历一些心驰神往已久的风景名胜,或是一探他乡异色,去另外的城市里感受不一样的人土风情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好吧,就决定远行。于是你设计好路程,你打点好行装,怀着期待的心情,装备整饬地前往你心中的目的地。然而,在路途中,你却遭遇了让人难堪的事情,漫长而又堵塞的交通给期待的心情蒙上了一层阴影;接着到达目的地,迎面而来的是让你惊讶的人山人海,你在其中被挤得头晕眼花;往后,你发现你似乎被痛宰了,门票、购物、食宿什么的价格全都超出了你的预计,钱包开始泣血不止;最后,你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家里,心情也跌落至谷底,开始后悔自己先前作出了“出游”这么个不智的决定。无奈黄金周已至末尾,面对即将到来的紧张学业或是繁忙工作,你只能一声叹息,暗暗发誓再也不将下个黄金周浪费在辛苦的出游计划上。——朋友,你有过类似如此的经历吗?

 

    

无论是造物主的恩赐,还是现代文明的成就,都能成为吸引人前往探访的理由,旅游便应运而生了。

 

  事实上,提起黄金周的旅游消费,总会让人想到对其两个字的评价:鸡肋。“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拿眼前的五一黄金周来说事吧,一方面,其假期跨度很长,利用这段时间选择平日难以实现的远游无疑是值得考虑的事情。可是,另一方面,拥挤的人流、提价的消费、交通的堵塞等问题也让人对原有期待的旅游变得兴味索然。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对于国家本提倡的假期旅游消费表示不买帐,那也就不足为奇了。

 

  实际上,原本是作为拉动内需而被国家大力提倡的黄金周旅游,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渐渐显示出其不合理性,招致了许多的诟病。笔者现将观点罗列如下:

 

    黄金周旅游,乐哉?累哉?

 

  首先便是经济问题。其实,在黄金周旅游向世人展示其巨大经济贡献的同时,在很大部分上只是如典故“朝三暮四”的故事中欺骗猴子的那位养主玩的转移把戏。黄金周旅游消费很大程度上体现的只是消费的集束效应,即黄金周并不能使年度内的消费需求总量增长,而只是将旅游及休闲者的时间重新排列组合,集中在短时期内释放。如此一来,黄金周人为地制造了旅游休闲的淡旺季失调,造成旅游资源的巨大浪费。旅游业属于第三服务产业,在短期内属于产品不可调控性行业,景区的存在和维护也本应是相对固定的。然而一旦面临黄金周期间游客人流的“井喷”现象和黄金周前后的“低潮”现象,势必会造成极度的不均衡。比方说,许多景点为了迎接集中假日的休闲旅游,(因为人流甚巨),其基础设施必须按照最大化需求时的标准来建设,但这种最大化的需求一年只有一两次,其余时分则难免会遭遇游客稀少、门可罗雀的现象,此时闲置设施等的保养和维护也将成为一个沉重的包袱。

 

    除开转移消费段和支付维护成本的因素,黄金周扎堆出游的人群以及相对糟糕的配套设施服务,还使得国外旅行社逐渐开始避免在黄金周期间组团到中国,而国内旅游者也开始选择出国旅游,这就造成了对境内消费的挤出和外汇收入的一定流失。部分旅游产业研究者也认为,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前往国外旅行和境外消费,这就有可能使我国的旅游业从原本的创汇产业变为耗汇产业,对经济贡献能力将会有所降低。

 

  而从生态保护的方面来考虑,“黄金周旅游”创造的经济效应代价很可能是以牺牲景点寿命为代价。黄金周景区本身的超负荷运转,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而且更有摧毁景点的潜在威胁。每年两三次长假的弊病就在人数的“大量”和时间的“集中”上。凡是旅游景区,都会有一个最佳规模和最大容量,然而黄金周的超额出游人流将给那些环境较为脆弱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带来潜移默化的破坏。同时,而一些景点为了增加旅游项目的边际收益,也会积极地采取拓展建设,于是乎,诸如人为景点增加、旅游度假村等等项目的就在原景区周边甚至于景区内部拔地而起,这般所谓的“红袖添香”无疑也是对景区原自然风貌的一种摧毁,好比是用劣质的化妆品去招呼一美女的脸蛋,结果化美丽为丑陋,弄巧反拙。

             

 
        看景?还是瞅人? 

 从消费者方面来探究。众所周知,“黄金周”期间,公路、铁路、航空交通,宾馆、商店服务业等等,都集中承受着巨大的负荷;同时各商家都想趁着假日机会在消费者身上大捞一笔,消费物价在短期内猛涨,增加了旅游者的支出成本。可糟糕的是,很多时候钱花出去了,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有数据显示,在已经度过的13个“黄金周”中,被投诉涉及的包括公路、水运交通秩序与服务质量及住宿紧张、降低档次等问题,其实都是“黄金周”各景区客源爆满,接待无力的结果。而因为上面曾提到的旅游消费集束效应,造成大量的游客拥挤于容量有限的景区里,汹涌人流中,大人看大人的后脑勺,小孩看大人的屁股,耳边还充斥着人声的喧哗鼎沸,还从何谈起什么感受到自然风光的美妙情韵、体验历史文化的深邃内涵?旅游质量严重降低,更给消费者造成了非常不愉快的回忆。无怪有人苦笑称“宁可长期憋在家里发霉,也不愿在黄金周里选择出游花钱买罪受。”



  钱是得花,但得遵循价值规律的一套:花得值才行

 

  当今社会,人民群众越发注重调剂精神生活,休闲意识也趋向成熟,而休闲经济的地位也逐渐水涨船高。国家制定诸如五一这般“黄金周”假日制度,大打假日旅游概念牌,无非是欲一举两得,既得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进一步拉动国民内需经济的提高。然而结合现状分析,“黄金周旅游”这张牌是否得继续往下打,确实还有值得斟酌的地方。至少目前看来,笔者也只能无奈地说一声:黄金周出游,想说爱你还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