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高教前沿 > 正文

(评论)帮助灾区学子,不能仅限于物质层面

文字:评论员 庞后锵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6-09-24 点击数:

 

  今年暑假期间,广东频遭台风袭击,韶关乐昌等地区受灾严重。有鉴于此,广州高校纷纷承诺:重灾家庭子女减免一年学费。这无疑为正备受质疑的国内教育制度渗入了一丝温情的色彩,兴许能使得灾区学子沉重的脚步放轻一些吧。

 

由于广外新生人数众多,当中更有不少是来自于省内受灾地区,除减免学费外,广外更在新生报到之时开辟了专门为贫困学生服务的绿色通道,“派专门人员倾听学生想法要求,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对于这种做法笔者尤为赞赏。

 

一直以来,国内对于受灾贫困学生的支助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捐资捐物是惯常的做法。或许物资捐助确实能解决一时之需,但他们需要的就真的只有生活必需品吗?他们因受灾造成的心理创伤真的可以忽略吗?笔者认为,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我们需要做的不仅是捐资捐物,同时还要帮助他们从洪灾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树生活的信心。试想,汹涌而来的洪水霎时间把自己的家园毁于一旦,受灾群众的心中是何等的惶恐与痛心啊。灾难对于人的思想、感情的冲击是巨大的,甚至能摧毁人的意志。“哀莫大于心死”,如果任由伤口留在心中而不去治疗的话,那必然会使受害人深陷于洪灾的阴影不能自拔,何谈重建家园乃至超越从前呢?

 

令人欣慰的是,在今年洪灾期间,省政府也注重了对受灾地区群众精神上的“扶持”,特意派了心理专家组到灾区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辅导。这无疑是救灾工作步入了更高层次的表现,也使得重建工作更显人性化、科学化。

 

而广外采取专人倾听灾区贫困生的要求的做法显然也有心理辅导的色彩。大学是求知的地方,如果带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又如何能真正地学好专业知识呢?只有创造一个能使学子无后顾之忧的学习环境,才能激发出他们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同时笔者认为,这个环境必须是让学生感觉到彼此都是平等的,灾区学生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要在与一般人相同的待遇下,发挥其潜能,以此证明自己是有实力的,并非要依赖别人的帮助。校方在帮助这些学生时应充分考虑他们的心理需求。

 

无疑,今年我校减免灾区学生一年的学费这一举措是深得民心的。当然,学校能为来自受灾地区的学子做的不仅仅是这些。笔者认为,尽管如今他们不用再担心学费了,但他们心中的创伤是否就真的已经痊愈了呢?他们会否因挂念家中父母的生活而影响到学习呢?或许学校还应在辅导相关学生摆脱自卑等不良心态甚至加强与受灾学生家庭沟通等方面多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