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时评荟萃 > 正文

(网评天下)62刀捅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大缺口

文字:本网评论员 monarch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6-11-16 点击数: 分享至:
   
  这是一个伤心的故事。一个曾经被众人认为是“好学生”的大学生李爱娟,最终却成了杀人犯:她用血淋淋的62刀捅向了自己的好友曾海燕。而作为这场悲剧的制造者,李爱娟为自己不堪回首的一幕流下了悔恨的眼泪,也付出了一生的代价。李爱娟真的仅是因为怕曾在调取电话单时发现自己偷用其小灵通给男友打长途而最终向自己唯一的好友痛下杀手吗?警方通过层层剖析,找到了真正的“元凶”。

  看到李的案子,笔者不禁想起了著名的马加爵事件。相似的案件一再地在大学校园里发生,恐怕我们对以前抨击美国校园的枪杀事件的反思也是时候加倍用于自身的反省了。笔者不禁感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不能再用血的代价来呼唤回归了。

    父母长期以“考上大学”作为是否“认”女儿的先决条件,学校里强烈的竞争意识,同学间并不和睦的关系,初恋男友的离去……一切的一切,塑造了一个成绩优秀、性格内向的父母,老师眼中的“优秀学生”,然而也埋下了一个随时会被引爆的心理地雷。

  我们也许常常会嘲笑借大喊、暴食等极端行为宣泄情绪的人,笔者也不否认某些行为会影响身体健康,但这些方式最起码及时有效地释放了自己一些消极的情绪,这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必要的。大学校园里不应该充满竞争的火药味,窒息的环境更需要缓冲地带,在强调文化素质的提高的同时,情感教育已经不能再成为空白领域。也许很多人会抱怨,大学应该开办更多的心理课堂以满足学生的情感宣泄需要,殊不知宿舍,教室才是真正每个同学完善良好人格的重要基地。如何处理好同学间的矛盾,同样是每个大学生在大学历练中面对的重大课题。试想,如果出事前一晚同宿舍的同学在察觉李的异样行为后能够及时安抚其消极情绪,而不是保持沉默,这场悲剧是很有可能避免的。当然,这种行为必须基于平时同学间营造的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和谐环境。

  如果说学校是改善人格缺点的舞台,那么家庭情感教育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定型更是起了关键的作用。这场悲剧的另一个“元凶”就是来自这种家庭教育的缺失。李在小时侯是和外公外婆生活的,在回到父母的身边后,父母也只是对其学业和行为严加要求,并没有与其进行必要的情感交流。一个农村孩子想改变贫苦命运,读书成了一种捷径。这种普遍的观点,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下,也在李心中深深扎根。全身心放在学习上以改变家里拮据的经济状况,使李缺乏对外人的信任,也丧失了塑造自身人格的最佳时期,也为她日后的行为埋下了伏笔。

    笔者猜想,李如果没有这一次的事件,顺利地从学校毕业走上医生岗位后会有另一番怎样的人生?一旦想起其拿起手术刀或者任何药物为患者医疗,笔者就不禁打了一个冷颤。患者把自己的健康全部寄托于医生,然而说不定医生在情绪不稳定时会发生惊人的“意外”……

  这次事件中还有一个小细节。因经济拮据,李家从两姐妹读初中起就开始贷款,已无力支付学费。父母决定让姐妹俩抓阄决定谁继续上学,姐妹俩都哭了,都不愿放弃升学机会。最后,李家只好继续贷款供两姐妹读书,至今家里已欠款6万元。笔者在感动的同时,也迷惑了:“在给他们一个健全的学识头脑的同时,我们是不是更应该还农村孩子一个健康的心灵呢?”

  链接
女大学生连砍好友62 悲剧源于情感教育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