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时评荟萃 > 正文

(网评天下)明星孙俪与资助的贫困生反目:资助需要沟通

文字:本网评论员 庞后锵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6-12-04 点击数: 分享至:


  不久前,重庆一位记者在其博客上公开了一名他帮助过的贫困大学生的信件,这名叫张海清的大学生在信中写道:有一对曾经资助过他两年的明星母女,在他上大学后停止对他的帮助,并因为对方曾用“你不如一只宠物狗”的话伤害他,于是双方从恩人关系反目成仇。而这对明星母女被曝出其实就是孙俪和她的妈妈邓女士。这不禁使人习惯性地想到:明星帮助贫困生,究竟是真心助学呢,还是又仅仅是一场宣传show?

  由笔者观来,邓女士母女对张海清的资助到底还是出于真心的。如果要报道,也大可不必借用其名誉而将其渲染为“爆炸性”的新闻。

  不妨假设,这事件是“纯粹”的私人矛盾,只对该事性质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之所以资助与被资助双方关系会出现裂痕,说到底还是由于资助人与被资助人间沟通不足。

  从报道可知,双方第一次出现意见相左是在张海清是否应该担任学生会外联部任学生干部的问题上。邓女士要求张海清不应参加太多的校团活动,毕竟这些都会使开支超出500元的资助额,而资助方不可能无限制地供款;而张海清“表面上答应阿姨不做班干部了,但事实上我仍然在做学生干部工作”。这么一来,资助人就觉得张海清是“不务正业”,甚至有被欺骗的感觉。心有不满难免说话口气重了点,而被资助人马上就认为邓女士是歧视他,要支配他,如此一来关系就越趋僵化。

  其实可以发现,矛盾的根源就在于资助人不了解被资助人的想法,而被资助人又不理解资助人的苦心。具体而言,邓女士不了解张海清正处血气方刚的年纪,想多参与社团活动来展现自己的才能;而张海清又不明白作为资助人的邓女士母女希望看到他能用学业来证明资助款没有白花,而在这种急切心情下自然会督促他专注学业。大家都不清楚对方的心思,因为信息不对口,矛盾的产生便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了。正如新闻所报道,孙俪的经纪人连该资助生是否上大学都不清楚,足见双方连最基本的沟通也是没有的。

  问题的症结找出来了,如此矛盾的发生完全是可以避免。若张海清能及时向邓女士等说明自己参与社团活动的强烈愿望及其对学习的益处,邓女士母女又能适当照顾一下该生的决定,双方通过协商解决资助额的使用问题,岂非能化干戈为玉帛,乃至谱出一段“明星热心助学,学子发愤报恩”的佳话?

  因此,媒体也不必将“撕碎爱心”等字眼加诸孙俪等人之上,毕竟这件事的发生是双方都负有责任的。

  类似的明星助学遭遇尴尬的事件并非第一次发生,不久前报纸也曾报道过不少明星所募集回来用于助学的物资很多都是不适合贫困地区用的,而当地所急需的文具、桌椅等却鲜见有捐助。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同样在于资助方与被资助方间的交流严重不足,而这个问题往往很容易被只强调“多多益善”的慈善机构所忽略。

  从中,我们应该看到,相关单位在开展助学募捐的时候,除了要扩大募捐源外,还必须注意了解受资助地区需要的是什么,不要因沟通不足而造成既浪费资源,又不能帮助贫困地区振兴教育的尴尬局面。

  链接:爱心资助“半途而废” 孙俪为何与贫困生翻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