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时评荟萃 > 正文

(网评天下)北大“虐猫事件”再次敲响道德教育警钟

文字:本网评论员 陈雪晶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6-12-20 点击数: 分享至:


  一只贪恋室内温暖的几个月大的可爱小猫在北大图书馆被一学生摔得脑浆迸裂,现场更有女学生忍不住流下眼泪。“凶手”是麻木残忍?还是心里扭曲?继2002年清华某大学生将硫酸泼向两只黑熊,这种残忍的行为再次激起了人们的声讨。如此可以用“惨无人道”来形容的行为,怎么会一而再地和我们的大学生联系在一起?

  上网细搜,此类案件数不胜数,虽然不全是和大学生有关,但这样的事本就不应该和有高智商、高情商的大学生有关联。“这些大学生究竟怎么了?”很多人都在这么问。北大——全国最高的文科学府,以其浑厚的人文底蕴享誉国内外,更以其百年来形成的独特文化影响成就了满园芬芳,应该说,在这里面的学生,都应该是身心健全的,但此次“虐猫事件”却打破了人们的心理防线。虐猫事件给了北京大学一个深刻的反思机会,更给所有大学生一个反思的机会,一个人连对动物基本的关爱都没有,很难想象他对别人和社会有爱。

  
笔者认为,这是潜伏在社会中的一种极端恐怖的危机——“高校危机”。当一只人见犹怜的可爱小猫一滩脑浆一滩鲜血死在你面前,始作俑者居然能够处之泰然地回到自习室继续学习?同情心有没有?道德观有没有?仁爱之心有没有?又是什么造成这些大学生在瞬间作出如此出格的行为?

  
事情发生了,却也不能一味指责当事人,寻根溯源才能亡羊补牢。当代大学生面临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是长期积累的后果。从小面临的极大的压力,甚至日后还要面临不胜枚举的压力,当压力到了一个临界点,自然就会爆发。这一代的孩子中,一些人受到的教育本来就是扭曲了,缺少了人性的关爱,灌输了过多追求物质的人生观。这是我们社会的悲哀。其实,人之初,性本善,在未受塑造之前,这些都是可塑之才。

  
现代校园里,涌动着一群群标新立异的部落,他们咋看是时代的驱动,但同时也是隐藏着的炸弹。一项以全国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障碍多少是这些令人不齿的行为爆发的原因。心理障碍不是他们初生就携带的啊,当他们挣扎在这个社会环境的光明和黑暗之间的时候,因为缺少了经验指导和人文关怀,他们才成为了堕落天使。联想起近日来听说的“大学生形象降至20年来最低”,笔者认为,这样的事件本身就是对大学生形象的狠狠一击。

  对待这些“问题学生”,一味的指责和哀叹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教育和关注,
给他们多一些宽容和爱护,教他们如何走出道德、人生的误区。长者,师辈,教也,导也。社会也应该给出更多宽容的声音,媒体应该引导同辈人的反思而非简单的声讨;围观者应该伸手温暖,而不是把他们推进流言蜚语的冰窟。唯有如此,对这些“问题学生”进行道德拯救才有希望。
  

  链接:
大学生虐猫事件频发 谁是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