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时评荟萃 > 正文

反思“过把瘾”叫骂

文字:本网评论员 周伟良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7-06-05 点击数: 分享至:

 

  看各媒体评论版,除去党报之外,都是骂声一片的针砭时弊。政府有关部门、某些问题官员成了舆论争相抨击的靶子,评论者以审判官的姿态对其进行裁判,更有甚者,显出“杀”之而后快的咬牙切齿状。写手对于官方公信力的不屑和反叛,表现出后现代主义的极端“狂热”。

  纵观评论历史,由封建时代官方政治意识形态的过度宣传演变到如今民间“百家争鸣”的骂声一片,显得以其极端而矫枉过正。这种评论一方面显示出舆论的开放和时代的进步,另外一方面也不免有隐藏在言论自由的天然屏障下的大放厥词胡乱咬人的嫌疑。这种评论在官方放手舆论之后幻变成适逢其时的弄潮儿。但是,社会需要警惕“过犹不及”的弊端。倘若不加以理性认知为指导与裁判,一味地听之任之,以极端性偏激拒绝、否定、颠覆官方威信,以迎合看官的心理需要而遮蔽健康政治觉悟与健全国民意识,只要“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的“大众文化”层面的“百家争鸣”,势必会造成社会集体认知的混沌,价值取向的模糊。

  就笔者而言,高中阶段开始接触杂文,实在开了眼界。杂文写手可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那种荡气回肠的针砭着实骂得痛快,骂得淋漓,骂得尽兴。一个是非观念尚不健全的高中生,透过“知情者”了解那官场的百态,看那表面人模人样实质狼心狗肺的政府官员,似乎全国官场都黑暗到了不能再黑,官员都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这样的信号充斥在各大评论中,就评论本身而言,这本是积极关注世事的好事,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然而从另一方面看,这不仅在针砭官场文化,更有不自觉灌输官场文化的倾向,这对社会潜藏着一种隐性的不良影响。

  网络时代所产生出来的巨大力量几乎如上帝之手在快速地重新塑造了新的舆论环境。进入大众文化阶段,大众文化逐渐成为了时代的主文化,这种“草根”的文化新生代与传统的“权利文化”、“精英文化”争锋相对,致使官方凡有差池便成为众矢之的,受到舆论的猛烈抨击。莫非这真是草根觉醒后“奉天承运”的大势所趋?讴歌与赞美受到摒弃甚至唾弃,指责与批判成了时代的主旋律。在这种思维状态下,舆论反馈给民众更多的是“国之不国,人将不人”的社会状态。这种价值取向的大行其道应引起社会反思和警惕。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民众应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在把握的度量上需要理性尺度,为过把瘾而大大咧咧开骂的的情感宣泄不但无益于舆论的健康建构,往往形成官方与民众“势不两立”的二元对峙。时代呼吁冷静剖析,科学批判,唯有如此这般,健康的现实认知与理性观照才会成为时代的风向标,引领舆论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