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时评荟萃 > 正文

本科毕业论文,爱多恨多?

文字:本网评论员 周霞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7-06-05 点击数: 分享至:
 

  盛夏时节,高校毕业生们正忙于找工作,落实工作单位,忙着面试、实习。然而,对于那些还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横亘在他们面前的毕业论文,更是让他们焦头烂额。毕业生忙着找工作,无暇顾及论文,部分毕业论文出现“东拼西凑”及重复的情况。难怪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涂艳国教授抛出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观点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大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问题,网上网下争论得沸沸扬扬。

  那么,是否应该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呢?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专门做了个问卷调查。在两百份问卷调查中,结果显示,认为应该取消的人占了44.5%,而依然支持写毕业论文的人则占了55.5%。那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人,是不赞成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

一、本科毕业论文:画饼充饥,一笔OUT

  调查显示,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首先,论文写作时间安排不合理,找工作与写论文时间相冲突。26.5%的学生认为大四下学期正处于找工作的关键阶段,由于就业压力大,在找工作与写论文之间进行排序时,更多的人把精力和时间放在了找工作方面,由此导致毕业论文质量的下降。其次,人才市场注重的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求职中招聘人员很少问及毕业论文。由此,有27.5%的学生认为求职与毕业论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就业的好坏与毕业论文的质量不成正比,在毕业论文写作上下功夫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再者是导师指导不力,学生不认真对待,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粗制滥造。有33.5%的学生认为指导教师工作忙,无暇指导学生;再加上学生基础知识差、不重视。由此,23%的人认为毕业生写出来的论文学术性不高,22%的人认为其重复、抄袭现象严重,37%的人认为毕业论文已经流于形式,甚至出现了个别学生请人代写毕业论文的现象。

  基于以上的原因,有人提出:与其让本科毕业论文流于形式,养成学生不好的学风,不如取消之。

  然而,仔细分析,这些作为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理由是站不脚的。针对前两个理由,笔者认为,毕业生应该学会合理安排各项事务,是能够做到两全其美的,不该把找工作当作写不好论文的挡箭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时间就像是棉花里的水,一挤就出来了。现在很多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较差,不能就一般性主题比较自如地表达个人的观点,思路不清晰,逻辑结构混乱等。出现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在上学期间练笔太少所致。面对如此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毕业生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急功近利的短视做法是很不明智的。

  再者确实也存在着老师指导不充分的现象,如,指导老师带学生多、无暇顾及每一个学生,或指导老师的研究领域与学生的选题不一致,或指导老师的责任心不强等,都可能导致学生所写论文质量的下降,但这些都并不能作为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依据。写好毕业论文,关键是靠学生自身,教师是起指导作用,大四学生应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就算自己本来在这一方面的能力比较弱,那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而不是作为取消论文写作的理由。

二、本科毕业论文:素质培养,功不可没

  令人欣慰的是,主张保留本科毕业论文的同学还是占了多数。其中,认为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助于自己对大学四年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并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实际问题,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人占41%;认为论文写作过程中,从主题的确立、逻辑结构的安排、材料的选用、论证方法的使用到论文格式的规范等各个方面都要自己认真思考、反复推敲,从而使自己的论文写作水平大有提高的人占41.5%;其它,如认为在论文写作时阅读了大量资料,开阔了视野,使自己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人占17.5%。

  毋庸置疑,本科毕业论文因种种原因,质量有所下降。但安排在大学生活与社会工作之间的这样一道“程序”,其实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不能取消,而且非常必要。

  笔者对一位刚写完毕业论文的叶同学进行了采访,他表示:毕业论文对于大学生学习生活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首先,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学分制度的一部分。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并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认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次重要的考察;其次,在毕业论文的创作过程中,也是学生与导师,学生与外界的良性互动。一方面,导师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重新认识,理清理论思路;另一方面,学生对相关学术资源的索取与整合,让其得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在众多采访中,与叶同学持类似观点的学生不在少数,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在价值在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肯定。退一步讲,毕业论文就算只是“拼拼贴贴”,也需要学生浏览大量的材料,动一番脑筋,有总比无好。而对于一直有准备和积累材料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更是对他们的努力的肯定,也是他们展示四年学习成果的极好机会。

  再者,评定毕业论文还有一个“重头戏”,那就是毕业论文答辩。在答辩过程中,学生对论文写作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及写作内容是否熟悉、文章结构是否合理、回答问题是否清晰等都是老师评定答辩成绩的根据。毕业论文的答辩,在一定程度上检查了毕业生的论文是否是认真、独立完成的,检验了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考察了毕业生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及临场的应变能力。有些参加过答辩的老师反应,学生的专业理论功底厚薄、思维创新能力的强弱及文章是否是学生本人写的,通过论文答辩一目了然。

三、本科毕业论文:何去何从

  对于本科毕业论文是“存”是“废”,主张取消的人有取消的理由,支持者有支持的根据。于是,又有人提出了“替代方案”。笔者的采访中有一位来自广外日语系大四的同学,她已工作一个月了,现正忙于写毕业论文。她表示,学校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像她这样读第二外语的人比较容易找到工作,但是其它专业的学生找工作就困难些。不管是工作着的、还是正在找工作的,都已经不想去写这么一篇论文了。她指出,假若将来不是从事研究工作或考研究生的话,就可以选择不写论文,而是以其它方式结业。该学生的观点在即将毕业的学生中有一定市场。调查发现,在不赞成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人当中,也有19.5%的人是因为想不到有比毕业论文更好的考察方式。他们把本科毕业论文当做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是否可用其他方式来代替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呢?为此,笔者也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在这项用什么方式可以取代毕业论文的调查中,有人认为可用毕业考试代替论文写作,考试内容包括大学四年所学知识,但是该类人只占调查人数的3%;还有人认为应该针对各专业具体情况,做出一份企划案,该类人占调查人数的16.5%。这些方案是否可行呢?我们做一分析。如果选择毕业考试作为评定学生综合素质的话,笔者认为这种方式过于机械,跟以往的期末考类似,对于大部分题目,学生都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对;对于理工科类的学生而言,也不过是做一些计算或推理题,不能达到本科毕业论文所能达到的效果。而对于企划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专业的学生都适合做企划案。看来这两种方案也都不是最好的方案,且较之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缺陷更多。

  现在来总结一下,本科毕业论文设置的目的以及其效果评价。本科毕业论文,除了个中存在的抄袭现象,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的。它是对大学生专业能力的综合训练,在培养大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探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对于刚才提到的重复写作、抄袭等学术腐败现象,是个体行为,不能归咎于毕业论文考察形式的设立。

  涂艳国教授提出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原因之一是,在国外,不仅本科生不用写毕业论文,甚至硕士研究生都不用写。但笔者也了解到,虽然在国外的许多一流大学本科生不用写毕业论文,但学校自始至终非常重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许多学校甚至设立了科研学分。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1969年就创设了“本科研究机会计划”;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20世纪80年代设立了“本科生研究中心”,伯克利分校于1997年成立了“本科生研究办公室”,科研学分是16分。

  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围绕本科毕业论文的争论,关键不是存废问题,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完善这一制度,及引导学生转变对待毕业论文的写作态度,从而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正如鲁迅所说,我们不能因为水脏就可以把盆里的孩子与脏水一同倒掉,这是因噎废食,也是简单化的做法。

  如何完善本科毕业论文考评制度,笔者阅读了大量资料,也咨询了不少专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做这个工作。

  1、大学和学院要加强平时对学生论文写作的训练。本科生应该学会写论文,这种能力应从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培养,比如在学期中增加小论文的训练。而不是单纯地在大四时让学生写一篇论文就完事了。同时,实行和完善导师制度,在平时就要加强导师对学生的指导,例如掌握专业论文或报告的写作规范等。

  2、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例如创办院刊或校刊,使其真正成为学生科研活动的主阵地,登载学生及教师的论文,共同探讨学术问题,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加强师生间交流,培养学生的科研科创能力,提升学生专业基础素质。在学生手册上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资助和奖励学生进行学术性科研活动。

  3、在老师中要大力倡导研究型教学法,让老师把专业理论的讲授和问题的研究结合起来;在学生中要大力倡导研究型学习法,带着问题学,学习重效果。

  4、要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支持和创造条件让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到人民群众中去,到生产第一线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激活大学生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养成在课堂上学习理论时会联系实际地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就能寻找到理论的影子。

  5、学生写论文的时间应该灵活安排,尽量与就业招聘的高峰期错开。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且各单位招聘时间提前,有的单位还要学生提前工作实习;论文答辩也不一定统一集中安排,也可分批次进行,最好和学生的申报相结合。

  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关键还是在平时。教师在平时应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重视,端正他们的态度,以免学生只关注自身技能的培养,导致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表现出后劲不足。所以,高校在对学生的学习、操行等能力的培养、提高和检验上,应该“与时俱进”地做出积极的调整和转变。多一些温文尔雅、其乐融融的学术氛围的造就与形成,少一些衙门化的急功近利、浮躁习气,以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多种形式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大学生群体整体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