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时评荟萃 > 正文

从“铁丝网”反思人性化校园建设

文字:本网评论员 宾锐光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8-10-14 点击数: 分享至:

   

  自大学城在绿化带处拉起一道铁丝网后,广外南校区“万人上学大军”一下子由原来直接横越马路改走遂道,此前人迹罕至的隧道如今变得人潮汹涌。

  小小几条铁丝网改变万人行走路线的奇观引发众人议论和思考。在拉“铁丝网”前,为何万人师生几乎不约而同地宁愿冒着烈日、承受安全威胁都要走马路,而不愿走既阴凉又安全的隧道呢?恐怕简单地以文明素质不佳此类理由不好解释,最好还是以人性来解释。这个人性特点就是:人都想追求效率,想图便利,而两点间直线的距离最短,因此人们走路都力求选择走直线,不绕道走弯路。广外南校生活区到教学区之间横穿马路的距离最短,众师生自然就不会选择绕弯路走遂道了。据悉,铁丝网拉起后,仍有一些“身手敏捷”的学生为走捷径每天上学时都要在绿化带“表演”一下高难度的翻越铁丝网动作。

  以上分析并不等于笔者否认公安部门拉起铁丝网以及广外建起隧道的做法。“快捷诚可贵,安全价更高”!如果担心安全受威胁,谁还理会人性?追求便捷?如果马路上车水马龙或事故时有发生,相信许多师生早就会理智地放弃马路捷径而绕走隧道弯路了。

  广外北校区也有许多类似的“人性大道”(众人因张扬图捷径的人性特点而形成的路)。在一教楼与二教楼之间有块约呈长方形的草地,在绿茵茵的草坪上沿着长方形对角线直直地形成了一道清晰的黄泥路。从西大门前往一教楼、图书馆、云山会堂等处,广外的“捷者”(喜欢走捷径的人们)无一不认定草坪的对角线就是最短的距离,于是年复一年,一批批“捷者”便走出这条成熟的“人性大道”,只可怜那些长在对角线上的草,没等生稳跟就长眠地下!

  留心观察,在广外北校区其它大大小小的草坪上几乎都有类似的“人性大道”,有类似的“草地悲剧”发生。学校有关管理部门似乎深谙人性弱点,对“捷者”的行为只疏不堵,没有在“人性大道”入口处拉铁丝网或架起护栏,而是在大道上铺上地砖。前不久,一教楼后面的中心草坪边上种上了一排新草皮,在种草前,工人们却明智地在每隔约十米处首先铺设一条条地砖“捷径”,以防“捷者”伤害幼小的生灵。 当发现众多师生并不按照文化广场设计的寓示着人生之路弯弯曲曲无穷无尽的路线走之后,管理者便很快根据“捷者”足迹的选择,用与曲线路相同的石块铺设了一条直线路,既满足了“捷者”人性需求,又不至于破坏原有的美观。在行政楼门口至单车棚之间的草地上,也铺设了一条笔直的地砖路,每天坚实地承受行人和自行车的重压。

  广外在大大小小的绿地上补救的各种措施,不仅满足了师生的人性化需求,减少了师生的埋怨,而且还美化了绿地,减少了绿地的维护成本。可谓一举多得!近年来,广外在草地之外的其它地方也搞了不少人性化的、便民的措施。如在单车棚安装了灯管,在图书馆装置了储存柜、在书桌安装了台灯,在教工生活区各出入口放置了有盖垃圾桶等。

  笔者认为,在不破坏校园环境美观、道路交通及校园规划等的前提下,不妨增加更多的人性化的、便民的设施。在校园里不恰当地四处放置石凳当然很不美观,但如果在校道走了一两公里路都找不到一张可供人坐的凳子,恐怕也很不人性化。许多师生包括校外来访客人都感到广外环境优美,到处大树成荫,是难得的避暑圣地,但唯一遗憾的是在校园走累了难得找张凳子坐坐。偌大的文化广场能坐的地方就没几处。如果适当地在“绿树长廊”之下增添一些石凳,学子们晨读就会有更多的好去处,师生也会有更多的休憩之所,何乐而不为?

  大学校园的商业气氛搞得太浓当然很不妥,但如果在会堂、图书馆及教学楼等师生汇聚的场所方圆几百米找不到一处卖矿泉水的地方,恐怕也极不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