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成长,社会上又多了股评家这一行业。究竟股评家在股市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在发达国家中,例如美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市场,股评家的份量是举足轻重的。但作为这样一个经济角色,面对不同的市场也就处于不同的待遇。
在2006年之前,中国的股票市场一直都不景气,股民们把对熊市的怨恨发泄到股评家身上,那时的股评家,角色不可谓不尴尬。财经纵横曾讨论《股评家是否该一棒子打死》一文中有一句话堪称经典—— “股评家”这个职业的声望一度跌到社会的底层。
然而,转机总会出现的,比如2005年是中国股市的改革年。这一年,中国股市采用的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了证券市场有史以来最深刻、最根本的一场制度性大变革,并由此开始了与15年证券市场历史的“新老划断”,一个全新的市场正在构建之中。于是乎,就在2006-2007这两年间出现了大牛市的行情。
大牛市的走开,也就有股评家的踊跃活动起来。各种关于股票的言论更是纷纷扬扬,一时间“万点论”、“十年牛市”,这些带有无限憧憬的话语憩人心脾。但是讽刺的是,其中也不乏经典废话:“明天的走势很关键” 、“建议做好高抛低吸”、“正如我昨天预测的那样”等等。与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那句“没有人拥有预知力,我从不预测股市的走势”相比,这些股评家的话语还真像走在浮云的顶端,整个听起来是轻飘飘的。可是,它依然有市场,为什么?“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呗。因此,在这两年国内十分罕见的牛市中,可以说是莫名其妙地出现了大批所谓的“股评家”,来争这香馍馍。这些“股评家”勇于“发表”意见,在嘴皮和文字上下足功夫,一时间,他们成了股民们的守护神,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可是, 当中国股市在07年年尾到08年中从6124点直线跌到7年前的顶部2245点之下时,股评家的“智慧”似乎没有任何作用。幸运之神并没有眷顾中国股市,股市跌幅高达64.1%,平均市盈率从69倍下降到17倍,形势不容乐观。当牛市转熊,一切股评家的美好梦想也就像打霜的茄子一样,了无生气。与之而来的是,股评家的言谈阔论显得中气不足,即使一时良心发现抛两句善意言语也是遭人讨伐,一片骂声。回头想想,这能怨谁。当然,如果一个巴掌拍得响的话,股评家是需要负起全部责任的。另外可幸的是,不少股民终于看清,“股评家”们实质与常人无异,好一点的就是挂了个“专业”的招牌,但大多是见风使舵者,更有甚者是为了谋利而乱来吹嘘的不法分子。
不可否认,牛市中的股评家是在股票市场发展下的一种必然产物,但是投资仍须相信自己的眼光,意见要听,但是不要盲从。现在“牛市”变成了“牛屎”,这些所谓的评论家们也就销声匿迹了。说不定哪一天牛市再旺,评论也又满天飞了,应该看到社会就这样,但是,股民的心态可得转换转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