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位大学生,一定有过霸位或被霸位的遭遇。所谓霸位,大抵是在座位上摆上一个道具,表明此位子为谁所有。在大学校园里,书本通常成为霸位的道具。一书在某位子上,某位子即为某公所有。更其甚者,一公霸位,六公受益。这似乎成为一种游戏规则。或曰,霸位“潜规则”。
无论是凤毛麟角的著名学者、明星、政治家的演讲,例行公事的上课,还是稀松平常的图书馆自习,霸位者的身影总是幽灵般似的不所不在。
霸位者是怎么做到如此无所不在的呢?以最为平常的上课为例。一次,笔者走进教室,一眼望去,教室“门可罗雀”,天真地以为大有位子可坐。喵中了后排一个座位,远处的美眉突然发作:“对不起,这排位子都有人了。”笔者不解,明明就没人啊。此女说明缘由,大概是说她是“霸主”,这排座位已经被她所霸,全部预留给其宿舍人员享用。高,实在是高!后来,笔者才大彻大悟:原来每个宿舍会轮流派出一位霸位特使,“你方霸完他方霸”,霸位便屡屡得逞了。
通过上述生活实例的叙述,便可了解霸位的普遍存在因由。若要开展一次实名调查,霸位的行为势必是被鄙视和唾弃的。广外新闻网曾经做过图书馆的霸位问题,学生在文章后面跟帖,普遍控诉霸位者的可恶行径。由此可见,大学生是不齿霸位的行为的。但是,问题又来了,既然不齿,为什么霸位还是大有人在呢?
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霸位妨碍了不霸位者的利益,显然不是“善”的行为,“至善”更无从说起了。大学校园的资源作为公共资源,不应由演变为私人资源或小团体资源,尽管只是暂时性的。作为国民素质集中体现的大学生,理应尊重公共资源。
以笔者之见,霸位等风气的盛行与相关部门教育宣传不力有所牵连,但学生素质也难以脱离干系。孔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并不是体现在阅读了多少圣贤书,更多是体现在平常的点点滴滴。《天下无贼》有句对白风靡一时:“素质,注意素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可以从拒绝霸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