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媒体深度追踪报道、并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的群众示威游行并引发严重打砸抢事件的新闻有两件:一是贵州瓮安事件,还有就是本月初的深圳宝安区袭警事件。瓮安事件在第一时间被当地民众以视频的形式传上网络,虽然言论一度遭到屏蔽,但也很快被解冻。而深圳宝安事件,在知名度很高的天涯论坛上,亲历事件的网友的帖子高高置顶。
像这样的事件,如果不是有网络如此发达的平台,加上现代中国政府执政理念的变化,是不可能向公众公开的、或者没有经过“新闻发言人”之口就向社会发布的。尤其此类不是单纯事关公共安全,还容易被境外媒体上升到政权稳固、人权自由等敏感的方向的事件。建国初期,中国也有几起群众游行示威并导致严重事态的事件,但都被处理得很巧妙,不着痕迹地消失在历史和知情人的视线里。但是时代不同了。现代政府坚持公共事件透明化,也是权衡了让民众知道和让民众不知道之间哪一个更能符合其宗旨。
围攻政府大楼、火烧警局、砸毁警车、袭击公务人员,瓮安事件虽然比宝安区的袭警事件状况要严重得多,但是两件事都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发生的时间也有可供研究性。08年——或者说改革开放到现在,社会的矛盾趋向复杂化和多元化,由贫困分化的点向外辐射,这些矛盾在社会处于事态多发的环境之下非常容易爆发。瓮安事件经深入调查,发现里面牵扯着包括移民拆迁、矿权纠纷、无业游民、借机报复等等形形色色的利益对象。许多人在事件发生之后处于兴奋状态,所以聚集起来,打着为受害者鸣冤的旗号,来宣泄私己。宝安区事件虽然还没有公布参与打砸事件者的名单,但是聚集在交警中队大门的人很明显其中很多是对政府和警察局是不坏好意的。
当然,笔者无能力在此评说政府和有关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但是,很明显,网络是政府执政的双刃剑;并且很明显,政府是需要掌握舆论的主导权的。要知道,“那群容易兴奋的人”不仅聚集在事件发生的周围、在群众游行示威的路上,他们也聚集在网络上。绝对不可以让“那群容易兴奋的人”经由一篇帖子而聚集起来。并不是说网民大多没有理性,但是不可低估网络情绪对群体的“煽风点火”的作用。社会心理和社会矛盾一样正趋于复杂化,危言耸听不必,但是未雨绸缪则是必须。
网络对政府而言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一方面,经由传统的渠道,举报信等往往会被半途拦截下来,而今年,正是凭借一封博客里的举报信,震惊朝野的娄烦重大责任事故才浮出水面,对政府执政行政、赢得民心、清理门户都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如果政府没有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掌握舆论主导权,放由一些不真实的消息流传,譬如汶川地震后关于地震的预报、打砸抢事件后关于事件的真相等等,极容易引发民众恐慌,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使得民众对政府的消极抵抗情绪滋长。这盘棋应该如何下?在事件发生后,应急机制启动,政府就应该积极地影响舆论,当然,并不是控制舆论——如果媒体称为政府的喉舌,那么对国家的发展也是全无好处的。只是需要掌握主流,例如在一些帖子后面有目的地回帖澄清谣言,必要的时候对一些帖子进行屏蔽——题外话,这一点,随着国家对互联网管理越来越完善,是做得越来越好了。
矛盾是无处不在的,但是总体而言,社会需要安定。我们可以针对细节处改善政府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不足,违法的以律处,但是面对大局不可死钻牛角尖。政府,需要下好这盘舆论的博弈棋。一切,以深远的、大范围的和谐安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