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体育网站上频频报导球员打架的消息,包括国内球员与球队外援的冲突,也有国内球员与市民之间的矛盾。这些消息无一不令人心寒。心寒的还有球队老板在得知球员斗殴后在采访时振振有词的说:喝酒是很正常的,打架也是可以理解的。难道正如人们所说的,国内的球员都是文盲与流氓的结合体吗?
“11月28日,上海和云南的比赛结束后刘炜和云南外援嘉伯在场下引发斗殴事件,6连败的上海队不仅在球场上战绩难堪,就连场下球员形象也全无……”(网易,CBA官方网站)“11月31日,未能夺冠的申花队员毛剑卿、郜林等人今晨外出宵夜,郁闷无处发泄的他们竟然在避风塘餐厅殴打市民,目前已被公安局拘留。”(网易)
且不说在篮坛和足坛发生球员打架斗殴事件所发生的时间间隔之短,单单是涉事球员的名字也足以让人诧异。刘炜,作为国家队的主力控球后卫和上海队的老大哥,不仅仅没有理性地在球场的冲突结束后安抚和教育年轻队员,反而“第一个走向摄像头并且第一个穿过摄像头的人。”(新浪体育)
而上海申花队的球员毛剑卿以及前CBA球员徐咏的“打架门”事件,就显得更加无稽和荒谬。他们仅仅因为输球而寻找发泄方式,就把市民徐先生打倒在地。
这两起斗殴事件目前尚在调查取证当中。然而,我们最关心的并不是他们的处罚结果如何,我们所迷惑的是,究竟中国的运动员缺少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然,体育界的打架斗殴事件并不仅仅发生在中国,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都曾有体育运动员的打架事件。但是,事后说谎以逃避惩罚,为寻找理由而不惜以输球为接口,并振振有词的说喝酒正常打架也能理解的,恐怕也没有多少球员和经理能做得到。这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中国篮球和足球上管理机制的不成熟,更多的是中国球员的人品的丧失。
2008年奥运会上中国国家足球队输球亦输人的一幕以让人非常惋惜,然而在惋惜的背后,球员们是否真的反省过?否则,在3个月后,国家队队员毛剑卿怎可无理殴打普通市民?也许很多人会说,我们早已对中国足球死心,可是,我们还有下一代,我们的下一代会继续走当代足球员的路吗?这个问题值得思索。
这样一来,我们不得不把话题转到球员的教育制度上。众所周知,大部分球员在年幼时已经表现出超人的天赋,因而他们早早地被送入体校进行培训,然而大部分的体校,在一味强调技能训练的同时,却忽视了对一个人的塑造。可以简单地说,他们所培养出来的,是运动机器,而不是运动员。虽然运动员由于训练时间的关系,在文化课程上可能会稍微落后于同龄人,但是,他们完全有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精力去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比如说,尊重别人,不和自己的伙伴打架,而这些,是我们幼儿园就已经所熟知的。很遗憾的是,这些天来我们只能看到国人在得知这些运动员打架时叹气的一面。
在叹息的背后,我们还是必须面对,刘炜和毛剑卿的事情并不代表整个运动员群体的道德素养。然而,我们的明天,是否可以更加的璀璨?这个问号也许在长时间内还是将继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