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这个特定的时代已经成为了时代的笑柄。曾经,“北大才子卖肉、卖糖葫芦”、“北大高材生陪聊”的新闻炒得沸沸扬扬,编辑记者们煞费苦心去寻找这样爆炸性的新闻触动社会的神经。近日,《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信息时报》再次拿大学生开涮,并把火烧到研究生头上。《1500研究生争当“猪肉佬”》、《企业年薪10万招“猪肉佬”,1500名研究生抢15名额》、《1500硕士争做广州猪肉佬?》充斥报纸版面,报纸采编人员点燃了火苗,评论员抓住了火苗狂添柴,网络、报纸、电视集体狂欢,把“研究生卖肉”的新闻燃烧得热烈异常。
如今金融危机弥漫全球,就业形势更是紧张得不得了。这时候的媒体更是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约好了似的取了彪悍的题目:“研究生争做猪肉佬”云云。如果只是看题目,的确够雷人的。这样的消息要是传到了农民伯伯耳中,那是多么的凄凉!娃儿辛辛苦苦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自己劳心劳力地为娃儿赚取高昂的学费,学成以后居然要沦落到去卖肉?心里肯定拔凉拔凉的!当然,感到拔凉的应该不仅仅是农民伯伯,城市里的普通家庭也会感到失望,省吃俭用供给孩子读书,到头来连卖肉都还要去抢着做,这会是怎样的一番寒心彻骨!
其实,只要稍微认真地细读一番新闻,就会发现这样的标题纯属唬人。大街上卖肉的老板一年赚个十万八万不稀奇,但是花十万八万请人给自己卖肉就确实非常离奇。不过这里面有些信息是被读者忽略了的,招聘方壹号猪肉的老板陈生就表示,公司不会傻到花这么大价钱(8万-10万)请人卖肉,一线工作不过是这批高材生未来成为骨干所必经的实践。
显而易见的是,陈生要招聘的并不是研究生“猪肉佬”,而是研究生管理者,负责企业的战略发展、仓储运输、营销包装的专业人才,而不是我们在菜市场看到的跟你讨价还价的小市民“猪肉荣”。如果真要聘请“猪肉佬”,老板应该不会傻到去招研究生吧。自古书生就被贴上“手无缚鸡之力”的标签,无论从人力成本还是从办事效果来权衡,找个“大老粗”比找个“书生”卖肉赚多了。
按照《1500名研究生争做猪肉佬》的炒作,那么当快速消费品巨头宝洁招聘的时候,媒体也可以如法炮制地向世界宣布:清华北大等名校毕业生争做卖洗发水的。去应聘戴尔的就说是去争做卖电脑的。事实上,卖电脑的跟卖猪肉的有什么不同,一个打着高科技,一个是貌似是低级的猪肉佬身份,其实做的都是销售,有何不同?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卖东西也不单单是简单地吆喝加上讨价还价的嘴皮子功夫。拿招聘方壹号土猪来说,这个由北大才子、清华MBA老板创立的企业已经在整个广州市开设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营业额达到2亿元。一个卖猪肉的企业发展到100家连锁店经营,需要的员工就不仅仅停留在“猪肉荣”这个层次,而是需要视野开阔、深谙市场规律的专业人才。研究生从事战略规划、企业连锁经营这样专业性的工作,应该不算是人才浪费吧。
有些评论员还没看清楚新闻的真实情况就大发感慨,“研究生卖肉”是人才浪费之类的言论甚嚣尘上,煞有其事地郑重讨论,条分缕析地解构此类社会现象。其实,编辑记者在新闻的正文说明了卖猪肉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培训过程,仅在标题上动了“手脚”。然而,评论员却只看标题,尚未分清青红皂白便大发言论。“研究生卖肉”的新闻不过是记者编辑点了火苗,评论员看到苗头疯狂加柴,让“研究生卖肉”的言论烧得更猛烈罢了。
新闻链接:1500名研究生 争15个卖肉岗位
评论链接:硕士竞聘"猪肉佬",教育要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