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时评荟萃 > 正文

考研,纠结个啥?

文字:本网评论员 瑞应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9-04-21 点击数: 分享至:

 

  又至四月,大三学生最纠结的时刻。纠结啥?考研还是工作,这是关于未来发展的超级难题。如果定下了考研的目标,这时候就要开始着手准备,因为每年一月份的考试形势日趋严峻;而如果选择工作,那现在手脚也要勤快些,面试实习接踵而来。人生这场博弈,很难权衡。

  可是就算定下了考研目标,心中的小鼓又不敢停歇。研究生学费的迅速窜高,读研成本进一步提升。读研,想说爱你,没钱怎么办?研究生的市场需求率日趋下降。经验和知识,用人单位,你到底爱什么?扩招扩招,这个扩招将所有的人才都变的平庸,顶着研究生的帽子有什么竞争优势? 可是想了这么多,我们却忘记了考研的出发点。考研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找份体面的工作,更多的是为了完善自己。

  是的,现在很多人抱怨说现在的研究生没有以前值钱,遥想当年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趋之若鹜,而如今确陡然直下。可是你可曾静下心来想过,当年那些人读书的目的何在?为念书而念书,提高自身修养。谈个名人,诸葛亮19岁与友人徐庶等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智慧声名远播。可是在他27岁时,刘备才通过 三顾茅庐 淘到这一人才。从19岁学到27岁,历时8年,按今天的话来说诸葛亮也是个本硕博连读啊。按理说,他20岁就已经名声大振,出名要趁早,这是工作确实最佳时期。他何以继续潜心修炼呢,很纯粹,为学习而学习,丰富自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为自己而学习,为人生的大获得而舍弃。

  而如今绝大多数人考研的目的何在?高起点,好工作,甚至将校园作为逃避职场的避难所。而这导致的必然结果是急功近利者考上研究生后以为自己的未来安枕无忧,于是在风花雪月里挥霍研究生涯:喝酒抽烟,高呼导师为老板,徘徊在学校与社会之间。可谓既无求学之心,又无实践之力。腹有诗书气自华早已抛在脑后,更何况为中华之崛起读书。毕业后求业无门,再抱怨当初还不如早点工作,谁之过,自己酿的苦果自己吃呗。心有不正,身亦随之,命亦决之。

  读研终其本质是提升自身修养的工具,也就是格物致知。而要做到格物致知必须要达到意诚无虚,必须充四端,养正气也就是说少那些花花肠子一门心思做学问。

  机会成本原理告诉我们,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他而放弃的东西。所以考研无需纠结,弄清自己要的东西,权衡得失,再决定要不要。如果热爱学问,希望提升自我,那就考研吧。用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换取丰富自我,培养独立研究的能力,实在是大大的划算。所谓的费用高,我们拿出柳青先生宁买书不要棉袄的精神来克服它。实在不行,不还有国家贷款吗?咬咬牙,一切也就闯过去了。

  至于市场需求,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咱不要好高骛远,在知识的打磨中从基本做起,终有一天会发出令人不可忽视的光。而其他琐碎的问题也不过是日后要讨论的事情,人毕竟是可以思考的芦苇,有想法有韧性,只要下了决心,没有过不了的坎儿。退一万步讲,就算诸事不顺,不是还有句古话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吗,愁啥? 而如果终极目标是高薪工作,那不妨单纯的掌握工作技巧。成本低收益高。当然考研不是为一条出路,但无需纠结,有了权衡,就有了结果,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如若亏损,只能说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失败的商人没资格责备市场的规则。

  考研,纠结啥呢?有啥好纠结呢,跟随心的脚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