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时评荟萃 > 正文

米老鼠落“沪”之思

文字:本网评论员 刘嘉歆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9-11-09 点击数: 分享至:

 

    11月4日,上海市政府宣布:上海迪士尼项目申请报告已获国家有关部门核准。消息一经公布,即刻众议纷纷。因为这标志着迪士尼乐园将正式登“陆”(中国大陆)落“沪”。它的到来经过了多番论证,毕竟迪园花落香江方四载,现在又将来到华东。自然会影响香港迪园的大陆客源。当然,更多关注的焦点还是集中在乐园的建设对上海,华东乃至全国的经济带动作用,因为这一艘“童话航母”对当地的旅游,基建,人员就业方面都会起到推动作用。这也折射出它的独特影响力。它的成功也展现了“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魅力。

    迪园的氛围就是为观众创造一个童话世界,让客人尽情欢乐,流连忘返。要营造这样一种氛围,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世界各地都有一些大型的主题公园,例如深圳的欢乐谷,香港的海洋公园,澳洲的梦想世界等。但其在全球的影响力,辐射范围均比不上迪园,有些甚至不为人所知,欠缺的就是各地人民的认同。虽然它们都有各自的特色,优势,但还是局限在一地一城,未真正走向世界。|

    反观迪园,早在几十年前,先后有各类大片登陆各地,使“米老鼠”形象深入人心,以动画影片“铺路搭桥”。它还将花木兰这一中国公认的女英雄用西方形式演绎出来,大获好评,也出现在我们影视英语的教材中。由此可见,文化力的影响不容忽视。

    郎咸平先生有过产业链6+1的论述,即“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六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正是这这六大环节就是整条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能够创造出最多盈余的一环。”照此而言,文化产品的设计产生的效益不容忽视。

    当然要设计出高质文化产品并非易事,要推广到全球,为世界各地观众所认识更不容易。就以老鼠为例,中国传统观念对老鼠并不喜爱,甚至憎恨。不少鲜活话语可以反映这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鼠目寸光”“鼠窃狗偷”,还有将贪官讥讽为“硕鼠”。在十二生肖传说中,老鼠被刻画成成巧取豪夺的动物,它抢了猫的位置。然而,米老鼠之卡通形象却在中国深入人心。如今,还有米老鼠的专卖品。可见,这一改头换脸,包装宣传的功效。在《猫和老鼠》中,猫被描绘成横蛮霸道的象征,老鼠反而成了游击战的代表,观众会不自觉地为老鼠的每一个胜利而欢笑。

    而我们在文化产品设计上虽然经过不少努力,但要走向国际仍需时日。例如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本与西方所描绘的龙差异明显。中国的龙集中了各种动物最精华的部分,被塑造成万能之神。而西方的龙如同插上双翼的恐龙,形貌丑陋,代表邪恶之物。但这些却未能使西方人完全理解接受。这说明我们在推广自身文化方面仍有努力的空间。

    推广文化,提升品位的着力点更在于对大众的引导,营造出健康向上的求知氛围,使之潜移默化成为一种风气。如今,深圳的“读书月”在如火如荼地举行。深圳市政府努力提升市民素质,方便市民读书的做法得到广泛认可,使人们认识到特区不仅有“新气”,也有“文气”。

    古人有“以文化人”的说法。如何设计推广我们自身的文化产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之取得更大效应值得大家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