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时评荟萃 > 正文

大学考试,你过了吗?

文字:本网评论员 吴华法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9-12-23 点击数: 分享至:

  
  《大学》中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是一个社会的心脏,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而考试在大学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据笔者切身经历,如今的大学考试颇有些名不副实。

  相信大多数同学深有体会,每当期末临近,平时空空荡荡的教室,顿时“高朋满座”,“座霸”更是屡见不鲜。深夜一两点,教室、宿舍仍灯火通明的,比比皆是,甚至有些学生还通宵达旦或者是四五点爬起来“再战风云”。考试期间,靠“红牛”维持生命,学生备考可谓是形形色色,气象万千。考试过后,之前背的有些知识也随之“烟消云散”。究竟大学的考试为的是知识?还是应付了事?这种现象的根源又在何方?依笔者愚见,有如下几点。

  在客观方面,当今的大学正受着“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冲击,感染了一些浮躁的风气,从而冲击着学生对知识的渴欲和诚笃。另外是考试制度本身。大学的考试不同于初中高中的考试,大体上每学期以期中考和期末考为主,而有些学院甚至“精兵简政”,只有期末一次,或许节省了纸张的同时,学生前途也节省了,学生有不重视平时的学习,到期末来个“士兵突围”的心理和行迹也情有可原。再者,师兄师姐的传经送宝,馈赠考试秘诀“平时可以不怎么学习,考试前的一两个星期就猛攻”有很大的关联度。客观方面主要是与学校形成的风气密切相关。

  而在主观方面,其一是老师的授课方式,不可否认,有些教师学历很高,专业知识渊博,但在教课方面没有很好的做到教与学的统一,致使学生对知识传授的抵制,逃课、梦周公现等发象时有发生,教师的对学生知识的考察方式也有重要影响,有些教师的考试内容以ppt等之类的教案为主,致使有些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临近期末死啃ppt等之类的教案。其二是学生自身的因素。不可否认,有些学生对所选的专业不满,转专业又十分艰难,以致于厌学或者选择其它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不排除有些学生怀有混日子、混学分、混毕业证的心理和行迹而治于学;再者,与学生自身形成的浮躁心理有关,学生缺少对大学实质的深入思考,缺乏对知识的渴欲和诚笃,甚至缺失一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社会和历史责任感。

  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依笔者拙见:大学的考试问题不可不察也。大学的考试应该狠抓对知识的掌握,而不应该使之蜕变为应付式的一种禁锢。因为对知识的掌握关乎学生的前途发展,也关乎其背后的家庭和家族的发展,更关乎学校的教育发展,社会的发展,甚者是国家的兴衰等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产生,大学的考试问题是一个值得我们共同探究的问题,可争,可鸣,对错与否,见仁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