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早晨,福建南平市实验小学校门口发生一起持刀砍杀儿童事件,造成8名儿童死亡、5人重伤。凶手已被擒获。
灭绝人性的惨案,触目惊心。那么,凶手何以如此疯狂?经初步调查,凶手郑明生,原为马站社区诊所医生,2009年6月辞职。据犯罪嫌疑人供认,作案动机为周边的人看不起他,说他不清不楚,有桃花病;婚姻不顺,女友迟迟不与其结婚;辞职之后,另谋新职不成,觉得活着没意思.另据在现场的南平实验小学体育老师甘贵平称,凶手行凶时口里高喊道:“他们不让我活,把我逼疯了,我也不让大家活。”随后就一把抓过一个学生,一口气连续砍杀,连贯地砍倒多名学生,前后不到几十秒的时间。
悲痛之余,我们不得不深思惨案发生的原因。迄今为止,调查结果是凶手因为恋爱受挫,求职未成而报复社会。在这里,我们要深思一个问题:凶手为什么将目标锁定为孩子呢?很简单,孩子缺乏自卫能力,容易“下手”。这无疑凸显了我国校园安全机制的弊端。
南平凶案也让我们想起了去年深圳人心惶惶的校园绑架案。同年,贵州习水嫖宿幼女案中,犯罪嫌疑人曾长期在3所中学和1所小学门口守候,多次将10名中小学生挟持、哄骗到偏僻处,以打毒针、拍裸照、殴打等方式胁迫她们卖淫。 校园及周边安全维护治理工作,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朗朗书声的校园本是安静之地,可是最近却噩耗连连。这就提醒我们:校园特别是中小学,未成年人居多,相对缺乏自卫能力和安全意识,安全保卫工作应该慎之又慎。
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防卫工作。目前,我国校园安全保卫机制并不完善,中小学的安保工作薄弱得很。在人员招聘方面,校方往往没有给予重视,中小学安保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缺乏专业人员;在待遇方面,安保人员待遇也偏低,难以留住人才。由于工资低,学校往往只能招到一些五六十岁的老爷爷来从事门卫工作;在安全管理方面,中小学也缺乏有力的管理机制,管理松懈,缺乏对突发事件的技能培训。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美国学习。美国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在立法上把建设安全的学校作为国家的教育目标。美国在解决校园安全方面拥有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
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安全管理的支持。美国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将学校安全保障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职责,为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提供较为充分的支持,帮助学校避免或减少各种事故。
二是当地警方的支持。学校聘请当地的警察帮助制定适合其特点的校园安全计划,处理校园安全事故,组织对学生的校园安全教育和培训,把警察局的各种观点、方法介绍给学生。一些警察甚至协助或负责组织课外活动及社会活动,使警察成为学校教职员的一部分。在美国,学校和警察局合作已有多年,警察在校园里除了维持秩序外还负责督学工作。这种合作计划在处理多变的校园事件中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成功的策略。
三是学校与法律实施机关,学区代理人,检测鉴定部门,青少年案件负责部门,社会、健康、福利部门等形成联盟,签订有关校园安全管理的“参加力量协议”或“了解备忘录”。
四是学校所在社区的支持。美国十分重视构建强大的社区安全网络,积极争取社区内的每一个人——学生、家长、教师、职员和管理者的支持。
中国与美国国情迥异,但可以借鉴美国的校园安全管理模式,对校园安全进行评估,然后建立一套中国特色的校园安全管理系统。在中国特色的校园安全管理系统中,笔者认为应该重视警方的力量。在中国,警察入驻学校有一定难度,但也不乏可行性。学校和政府可以和警方协商,建立一套可行的警员巡视值班制度。即使警方无法全日制驻校,在学生上学放学高峰期间,也应该有巡警在场维持秩序和保障安全。如有遇到台风、暴风雨或其他突发事件,应该加大警卫力量,让警察临时性驻校,以防不测。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社会的希望,孩子的安全就是国家的安全、社会的安全,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如果在学校门前能经常看到警察叔叔的身影,相信犯罪分子也得忌惮几分,不敢轻举妄动。笔者认为,拯救孩子的安全,需要警方与学校的联手合作。当然,除此之外,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的努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还校园一个安静的环境,还孩子们一个无忧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