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各方媒体的关注下,广外云山学者计划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此次计划引人关注之处在于校方为求贤纳才开出了年薪60万到月薪3万不等的高价,在学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笔者认为,此举对于我校的发展十分有利。
人才竞争是当今各界竞争的基础,这个观点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国早在2003年由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会议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才强国战略在国家以大政方针确立之后,逐步被社会各行业认可和重视。不难看到,各行业纷纷以重金引进人才,为自身的发展储备力量和注入新鲜的血液。
此番广外云山计划向各界人才伸出橄榄枝,着重强调需要本校以外的人才前来竞聘,并列明待遇薪酬,广而告之,是高校意识到自身发展与人才密不可分并加以重视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措施想来也早有先例,比方说,浙江大学于2008年向国际知名学者开出每年至少36万津贴的条件,成功聘请了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孔学瓯教授在内的多位客座教授。但这并不意味着广外是跟风随大流,相反,结合广外的实际考虑,云山计划的实施,表现了广外的魄力和广外必将迈上新台阶的决心。
首先,笔者认为,广外此次计划是提高我校整体素质的关键行动之一。一个高校要发展,包括很多方面的因素,设施需要完整配套,环境需要逐步改善,学生工作需要加强管理,行政措施要执行有力,但至关重要的还是师资水平需要提高。国内外知名学者对于其所精通的领域来说,有相对的号召力和学科领头人作用,引领着学科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方向,对某一门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的导向有决定性的影响。通过高薪聘请学者,特别是此次云山计划不局限于客座教授而希望招纳专职专家,是希望通过学者的影响力,带动某学科在广外的发展,进而打响广外的招牌,提高广外的综合竞争力,这是招纳人才的初衷。而进一步结合客观实际,必须承认,广外虽然属于高考招生的第一批本科学校,是广东省的名校,但部分学院较为年轻,有些学科建设起点还不够高,引领全国同类专业水平的学科少之又少。引进学者专家,使得广外向人才强校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其次,引进人才也是适应当今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两会”召开期间,我校全国政协委员、副校长顾也力教授曾经坦言高校需要管办分开,逐步减少行政干预教学的情况。广外新闻网评论员在撰写专题文章分析这一趋势时指出:高校去行政化的重要因素是“高校行政总体大于学术,造成学术偏弱”与“高校自主办学的程度还比较低,很多方面受制于人”,直言需要提高学术在高校的地位。除了尊师重教,尊重教学人员的意见建议和提高教学群体的相关待遇外,引进专家加强学术权威在学术方面的话语权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广外此次云山计划适逢其时,把握住了教改的先机。
云山学者计划是广外为了适应各种新形势的重要举措,必将能促进广外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