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重庆晨报》3月2日报道,山东济南市城肥清运管理二处招聘的5名大学生掏粪工,经过半年的试用期正式签订聘用合同并上岗,而这5名大学生掏粪工是从391名应聘大学生中经过严格考核脱颖而出的。3月5日,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全国政协青联委员朱军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我为他们鼓掌,他们摘下了顶在头上的‘花冠’,大学生从事掏粪工作的意义恰恰体现在‘可能会改变中国的掏粪现状’,因为,无论是在思维,还是掏粪工具的使用上,大学生都具备优势,从而将使中国摆脱传统意义上的掏粪。”
近年来,类似的“高知低就”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如北大毕业生卖猪肉,11名硕士生入驻城管队,46名大学生争夺公厕管理员,2000多名大学生应聘搓澡工……而这5名大学生掏粪工的情况也就是这些“高知低就”案例之一,本来就无可厚非,而朱军却发表了这样一番评论,硬是要往这5名大学生头上戴高帽,笔者认为,朱军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其“掏粪论”是荒谬之谈!
如朱军所言,大学生从事掏粪工作可能会改变中国的掏粪现状是因为他们在思维和掏粪工具的使用上具备优势,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笔者看来,大学生所达到的文化知识水平高于普通农民工,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大学生具备思维上的优势,但是,掏粪只是个体力活儿,不需要数列知识,也不需要推理能力,具备体力优势的农民工同样能胜任之,甚至可能做得更好,试问大学生掏粪工“思维上的优势”如何改变中国的掏粪现状?再者,一个粪勺子、一把铁楸和一对粪桶,就是5位大学生掏粪工所使用的再简单不过的掏粪工具,与其他掏粪工相比并没有任何差别待遇,那么“在掏粪工具的使用上具备优势”的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
然而,为什么像掏粪工这种社会最底层的工作却能吸引391名大学生趋之若鹜呢?这种现象折射出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温总理在两会上表示,他最担忧的一件事就是大学生就业,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近几年,大学生做保姆、洗菜工、卖猪肉早已不是新闻,而大学生做掏粪工也只是就业难所引发的个别现象的延伸,尽管大多数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已经保持务实心态,薪酬预期一再降低,但是将近700万来势汹涌的毕业大军同时争夺数量有限的工作岗位,其结果必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而“愁”者转向竞争社会所谓最底层的工作岗位也是无奈之举,毕竟离开了校园还要生存,为了生存就要工作,当然我们也不否认有极个别毕业生从事社会最底层工作是出于个人特别的原因。此外,“事业编制”也是吸引几百名大学生竞争掏粪工的原因之一。这个掏粪岗位,论收入,刚毕业月入2300,社保福利一个不少,而且还是个“铁饭碗”;论身份,它是正规事业单位编制,相当于准公务员,这样的诱惑力使平凡的岗位却拥有激烈的竞争。391名大学生经历了严格的选拔,笔试中不乏逻辑、判断等内容,最终脱颖而出的这5名幸运儿经过半年的试用期后最终“转正”,正是“事业编制”使他们靠知识争取到了这个原本并不需要知识的岗位。
因此,大学生当掏粪工是由社会现实所迫,而不是朱军所言的“可能会改变中国的掏粪现状”那么伟大!
附:朱军:我为大学生掏粪工鼓掌(视频)
http://tv.hunantv.com/watch_tv.aspx?TypeId=73&ClipId=29611&tid=73&cid=29611&fid=39156&OTypeId=73&styleId=1&fstlvlI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