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赵半狄等人打着“反对文化侵略”的旗号一味抵制《功夫熊猫2》,这部3D电影在中国首个周末就票房过亿,赚足了眼球。
依旧是憨厚可爱的阿宝出现在观众视野里,但是第二部的剧情更添温暖,并且加入了新的角色、新的功夫招式、新的景点、新的幽默,细节处彰显的中国元素更加丰富,不得不令人拍手称好。
电影的导演詹妮弗·余在大量观看香港九十年代武侠片的基础上,与梦工场动画创作团队在成都考察学习了两天,亲临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金沙遗址、青城山等地采风。该团队将其所见所闻通过创作加进了功夫熊猫的剧情元素里,让观众们大饱眼福。包括熊猫阿宝勇闯凤凰城时经过的民风小巷所独具的川西古韵,麻婆豆腐、担担面等店铺,着实原汁原味地通过动画形式呈现出来。其中青城山更被称为整部电影的灵感源泉,尤其影片中的反派角色白孔雀“沈王爷”的武功招式就是来自于青城派功夫。而这一部的功夫设计更是精致巧妙,影片的结局是阿宝从水滴下落的自然之态中觉悟到运用太极拳以打败反派,将水和火相生相和表现得和谐成趣;此外,舞狮、“佛山无影脚”、“如来神掌”等功夫以及皮影戏、八卦图、剪纸、水墨画等中国特色元素也增添了其观赏性。
在为功夫熊猫拍手叫好的同时不少人不禁要发问:为什么这么好的电影不是由中国人而是由美国的团队一手创造而来?美国人掠取中国元素拍这部电影是否一种文化侵略行为?更有甚者借着“爱国主义”的名义在互联网等处大肆抵制《功夫熊猫》,却不知这一举动无法撼动市场规律,对票房也无造成任何影响,绝大部分民众满怀喜悦看完电影还是理性地认为,中国元素被其应用加以创作意味着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与喜爱,更助于推广中国的正面形象,并不会偏激地觉得中国文化遭受了挟持或者侵略。
笔者认为,从《功夫熊猫2》的大好票房走势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受欢迎程度还是较高的,它加入美国幽默诙谐的剧情及英雄主义的礼赞,更是将功夫熊猫阿宝这一动画英雄深深地植入观众的心灵,让人不禁喜爱上阿宝这一友爱善良、正义老实的中国形象。与其说美国借助中国文化制作炮弹倒不如说美国商业运营借助中国元素获取了可观收益的同时,也让中国形象在全球的宣传上大放异彩。
借助这次的文化碰撞,我们应该关注的点不应该是在文化侵略及防御,不是宁可两败俱伤也要一味抵制外来文化对我们中国元素的借用仿制,我们应该重视的应该是两国文化如何更好地实现交流沟通以求同存异,如何取准相同的利益契合点以更好地实现共同发展。赵半狄等人对其的抵制正如近代史上义和团盲目排外的举动,带着偏激的民族情绪,大呼中国人的东西只有中国人才能用,中国的文化只有中国人才能呈现展示,这是种伪爱国主义,岂知这种封闭才是对中国文化最大的伤害!
从《功夫熊猫2》的满场叫好来看,我们获得的启发还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莫非是如何借助全球化潮流更好地展现我们的大国形象——借助文化的传播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中国元素在《功夫熊猫2》中独树一帜的成功正说明了其魅力所在。只有把握中国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才能在各国的文化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让本国人民真心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