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法语/Français 俄语/Русский 阿拉伯语/العربية 西班牙语/Español 德语/Deutsch 日语/日本語 印尼-马来/Indonesia 朝鲜语/한국어 意大利语/Italiano 葡萄牙/Português 印地语/हिन्दी 泰语/Việtไทย 越南语/Tiếng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讲座集锦 > 正文

郭立新作客我校为师生解秘三星堆

文字:图书馆 图片:图书馆 编辑:周喆 张甜甜 发布时间:2021-05-07 点击数:

本网讯 今年初春,三星堆考古“上新”持续进行。无论是带有“迷之微笑”的青铜纵目面具,还是颇具“穿越感”的青铜神树,三星堆一直备受瞩目。4月29日下午,我校图书馆邀请到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郭立新,在南校区图书馆二楼悦读平台为学校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解秘三星堆》的讲座。

郭立新讲座照片.jpg

讲座现场

起源:成都平原早期文明的辉煌时刻

远在距今4500年左右,成都平原出现宝墩文化。这是迄今所知成都平原最早的定居文化,以稻作为其主要生计基础。该文化具有起点高、发展快的特点,开始定居不久以后就陆续修建了大量城址,显见并非本土自行成长,而是大量接受东邻长江中游文明的影响,以及少量来自西邻山地的影响。三星堆文化是宝墩文化的直接继承和发展。三星堆从宝墩文化时期就开始建城,依托其北面的鸭子河和南面的马牧河,陆续修建了不同的城墙,其面积非常大。约公元前1700-1100年为三星堆文化,现在为大家所熟知的三星堆器物,大多是三星堆文化的中晚期。三星堆与后续的金沙文明,一起构成了成都平原上古文明的辉煌时刻。

迄今在三星堆遗址发现8个祭祀坑。郭立新谈到,三星堆最精彩、丰富的青铜器、金器、玉器等,除了少数几件外,其他皆来自这些祭祀坑。所以,要了解三星堆,就得从这些祭礼坑说起;而要解读祭祀坑,又得从三星堆人的信仰谈起。

祭祀坑:集中具像呈现了三星堆人的信仰世界和祭祀行为

三星堆祭祀坑是商代遗址。据郭立新介绍,依郭静云研究,商文明信仰蕴含了几个层面的形象:神兽、天象、时间、空间、人生,这些形象在上与下、中与方的关联当中,构成一个大的系统。神龙吞吐、虎食人、十日从扶桑升降,在商文明信仰中,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形象,表达着同一件事情,即生命轮回的循环以及升天、再生的理想。郭立新认为,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文物正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商时代先民们的信仰。无论是“天命玄鸟,降而为商”中的“玄鸟”(即天鸟,也是老鹰类的贽鸟),还是夔龙文与饕餮文等“神纹”,都在三星堆有很多造型,反映出三星堆文明深受商文明的影响。

郭立新认为,三星堆先民拜神的核心要点是祭拜星像天神,祈求掌握四季,期待自然循环可控,并寻求升天和永生。比如,在祭祀坑出土的文物中,经常见到鸷鸟和太阳造型。日行于天道,鸟高飞于天,日和鸟的神能都是帮助飞升于天。而在十日扶桑神树上,九日象形为贽鸟而栖于扶桑树上轮休,另有一日当值于天道,东升西落。神树底座上还有神龙栖居,由于在商人的信仰中,神龙通过吞和吐,负责一切万物死生循环;所以,神树上的神龙负责吞吃每天西落于地下的日球,然后吐于树上,负责每一天之日球的死生循环。

带着“迷之微笑”的青铜纵目面具是三星堆出土文物中的“网红”。它“骨骼清奇”,大胆夸张,视觉冲击力极强。作为出土文物中的“视听担当”,青铜纵目面具体现出了三星堆先民对于极限观察,无限眼力的追求。郭立新认为,三星堆神像大多数呈现为闭目养神状,只有在少数时刻才睁眼视远,其睁眼的方式就是造型非常夸张的眼瞳;眼睛睁开具有某种特别的灵力,这种灵力既能造福亦会酿灾,只有在人能控制的时候才能让神像开眼,发挥其灵力。郭立新还指出,三星堆神像与星像观察有密切关系,是星像神的拟人化或拟兽化造型。星像与历法、季节密切相关。三星堆社会以稻作农耕为基础,历法和气候是其生存根本。历法需要观察天象,在暗夜中虽然星星满天,但三星堆人所欲寻找的那几个关键星星,要找出来却非易事,所以他们造型的眼瞳特别夸张。

联系:深受长江中游文明的影响

在讲座过程中,郭立新提到了很多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土文物类似的三星堆文物。三星堆一号坑出土的龙虎尊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尊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共同反映了商时代先民共同的信仰背景——尊上有虎吃人的造型,这商代的信仰中,这种构图实际上是在表达,虎神饕餮通过吞吃而帮助这个人臻神化,升天而达致永生!郭立新认为,三星堆大型青铜器似乎是突然集中出现,一开始就具有很高的水平,这不符合本土原创而缓慢发展的情况,而且三星堆器物规格化程度高,具有批量化生产、定制化生产的特征。这恰恰印证三星堆的铜料、青铜铸造技术很可能是外来的。

“很明显,三星堆文明是长江上古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深受长江中游文明的影响!”这是郭立新在分析完三星堆祭祀坑器物来源得出的结论。他指出,约从公元前1700年起,以商王国为代表的青铜文明在长江中游地区兴盛起来。迄今为止,在该地区发现的几座商王国城址之中,最大也最重要的是位于武汉的盘龙城。当时形成了一个以盘龙城商王国为核心和主导力量,以金属料、铜器、黄金器、玉料和玉器、绿松石、硬陶和原始瓷等贵重或声望物品作为主要流通对象,主要由各地上层贵族参与的远程交换贸易体系。该体系包括了当时南方农耕区几乎所有区域和重要国家,如位于北部郑洛地区的二里头、偃师、郑州诸城,位于东北的海岱及沿渤海地区诸国,位于南部赣中的吴城及湘中的炭河里诸城,位于东部的江准地区,等等,都是这一体系的参与者。很明显,三星堆就是这一远程交换贸易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并且深受其影响。盘龙城商文明为三星堆输入了以青铜器、青铜技术为代表的珍贵物品及制作技术,也带来了商人的信仰和精神观念。可以说,三星堆文明深受长江中游文明的影响。

学生互动照片.JPG

现场互动


附录:书目推荐

图片1.png

《天神与天地之道》

作者:郭静云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2016-5

这是一部主要讨论中国青铜时代精神文化的源与流,探讨中国思想史渊源的作品。全书共分上、下二册(分别对应着上、下二编),123万字。上册(上编)通过礼器和文献,主要探索上古的神秘形象,包括神兽与非兽形的“祖”和“帝”及其在历史上的演化,以及巫师的身份和礼仪。下编主要探索商代无形体的信仰对象和相关概念,包括天地、四方、五色、神明以及若干易学和道家文化的关键概念在上古的信仰基础及其哲理化过程。

图片2.png

《时空之旅:文明摇篮追踪》

作者:郭静云/郭立新/范梓浩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年: 2017-7

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是一系列创新式的课堂讨论、师生对谈的“席明纳”,基本按照教学中发言与对话的方式记录,并在每次讨论中附上相当的图片资料烘托课堂气氛,补充说明知识点,每次讨论篇最后以一位同学的书面总结结束,并开列出讨论中涉及的引用资料的文献注释。下部记载师生在为期十一天的旅程中几乎环绕湖南,实地考察了众多文明遗址的过程。在形式上以一位同学对该日的考察日记按时间顺序连缀而成,同样附上了大量的考古现场照片以及其他图片资料。

图片3.png

《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

作者:郭静云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2013-10

该书运用不同的史料,从各种角度观察夏商周神话所隐藏的史实。作者着重于中国青铜时代的历史,将出土资料和传世史料相互对照,重新思考早期国家形成的历程。上编“多元文明与集权之滥觞”,由考古事实探求中国集权政体的形成,包括殷商之前的中国记忆殷商建国的情形,并分析殷商王族的属性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信仰;中编“政权承前启后:殷周王室的关系”,从考古与传世文献探讨商周王室和两国历史阶段之间的关系;下编“商周文献中历史观念形成脉络考”,着重讨论古代历史观念的形成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