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成功之处数之不尽,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情节设置,抑或是中心主题都为人所津津乐道。熟读红楼,品味红楼,赏心悦目,春意荡漾,每情每景都历历在目,扣人心弦。说到红楼中的十二钗,人人赞叹不已。每个人都仿佛有血有肉,哭笑皆成趣事。实则感谢曹先生,为我们塑造了许多惟妙惟俏的红楼梦中人,暂且谈谈曹先生如何成功打造一个百年来始终让人心动不已的世外仙姝形象。
自红楼诞生以来,爱黛玉者数不胜数,究竟她有那些可爱之处?且看曹先生如何引诱大家的视线,如何塑造黛玉之美。
黛玉之美,一美在貌。在这里,曹先生一段华美的文字将黛玉之美展现至极致。“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魇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若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世上真有这样的女子?读者感叹,尘世终究是尘世,那样的女子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黛玉哭了,很美,泪光点点,像雨珠儿般在光嫩的脸颊上缓缓流下,粘粘的,稠稠的,仿佛要滴到人的心坎上一样,令人顿生恻隐之心,忍不住想拭去她的泪珠儿,揉揉红红的眼圈,拨开沾湿的秀发。“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黛玉的泪,连鸟儿也为之倾魂。“我看见你哭,一滴泪涌上你蓝色的眼珠,那时我想,这不是一朵紫罗兰垂着露?”如果能做像黛玉一样做一朵垂着露的美丽紫罗兰,哪个女孩子不愿意出卖自己的眼泪?黛玉行动之处,像一朵婀娜的花朵,散发缕缕的芳香,又像一棵纤细的柳苗儿,扭动着枝腰,随风起舞,孱弱纤细的身躯在春风阳光中显得那么单薄,却又那么柔美,怎能不使人既爱惜又心疼。黛玉,外貌之美为各位红楼人所认可,众口难违,不由你不信,为此,作者特邀有权威的主角为黛玉之美做见证之词。在众人眼中,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所怯弱不胜,却又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王熙凤说,“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在宝玉眼中则是“袅袅婷婷的女儿,便料定是姑妈之女,忙来见礼。”
黛玉之美,美其貌也。集仙女的神韵,西施的病容,及淑女的气派于一身,绝代佳人,摄人心魄,令人魂牵梦绕。
黛玉之美,二在其才。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里,黛玉不仅能说会道,而且诗词歌赋样样皆通,其才在众多姐妹中也是首屈一指的,她的诗歌创作境界无人能比。黛玉的才情让人不禁想起张爱玲,这朵绽放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沦陷区废墟上令人目眩的红,民国时代的临水照花人,如果黛玉真真活在这世上,那么中国的文学史上会增加一朵奇葩,像张爱玲一样,其人,其才,都是不可复制的。
黛玉之才 ,在书上处处可见。林黛玉是能诗的,她不但才思敏捷,而且情真意切,诗境极高。她把所有的情感寄寓于山川草木,流水花魂,每一首帯血的诗,剖心沥胆,都是心的呼唤。才情塑造诗意的自己,“花谢花飞飞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秋天的到来,萧萧冷风吹落一片片黄叶,也吹萎了一朵朵娇妍的鲜花,黛玉葬花,满怀伤感,一首葬花词诉说了多少心酸多少泪水沾湿的往事?以诗诉衷情,以诗写人生,成就了黛玉,这诗意的存在,也只有才情兼备的她才能给人美的享受。
黛玉的才是众人所肯定的,她是红楼群钗中作诗最多最好的诗人,且听曹先生一一诉说。成立诗社,众人推举她为社长“海棠社以三寸长灯草粗细的梦甜香燃尽为限,其间要做一首诗,别人窘迫苦吟之时,黛玉从从容容,一挥而就,掷与众人;元妃省亲要众姐妹作诗,宝玉不知所措,黛玉二话不说,拿起笔便做一首偷偷递给宝玉……黛玉的才气,不仅使得她在众姐妹中的地位大大提升,也使得她满怀牢骚有了灵魂的寄托。腹有诗书气自华,想想她坚定自若,自信沉静,从从容容的样子,读者们不禁爱上她的睿智,她的才气。
黛玉之美,美其才也。心有尘埃,以尘埃作底,也不枉虚度此生。
黛玉之美,三在其情也。著名作家刘心武曾经说过,人的一生有三种情感:亲情,友情,爱情,缺其一者,是为遗憾,缺其二者,是为可怜,缺其三者,枉活一生。虽然双亲早逝,但是却一直是父母在世时的掌上明珠,虽然寄人篱下,却是外祖母的心肝宝贝,更有众多姐姐妹妹们的陪伴,上天待黛玉不薄,给了她浓密的亲情,有所依靠,有所慰藉;黛玉的友情,湘云是朋友,宝钗是朋友,紫鹃也是朋友,黛玉不缺朋友;至于爱情,更不必说,在那种封建环境中成长的人,像黛玉一样勇敢追求爱情的女子更是少之又少。她心里始终装着一个人,毫无顾忌地爱宝玉,为他哭,为他笑,为他痴狂,为他多愁善感,为他悲伤流泪。这样一个大胆为爱付出的人,难道不可爱吗?这朵世外仙姝,为了偿还前世所欠之情,倾之一生的泪水。泪光点点,娇生两魇之愁,实为爱情付出。
黛玉之美,美其情也。为爱而生,为爱而亡,可泣。
美乎哉?美也。
黛玉之美,美其貌,美其才,美其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