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学 > 正文

(书评)【走进书影世界】历史深处的思索

文字:L岛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0-08-12 点击数: 分享至:


  在《西班牙旅行笔记》一书中,林达以历史的演进为纵轴,以自己的异域旅程为横轴,再通过自己的思索,感悟,在横向,纵向交织的平面上对古老迷人的西班牙做了一个垂直的深化。全书融合制度转型,文化碰撞,人物品评,艺术欣赏,舞蹈,诗歌,建筑为一体,从中我们不但能探索西班牙深远的历史,领略西班牙欧非混合的异域风情,也可以了解西班牙在现代转型期所历经的路程。总的说,它是一本很有凝重感,很有质感的书。

信仰,包容的力量
  
西班牙,在几千年的岁月中是一个不断被侵入的民族,一个战火不断的民族,一个在倔强中成长的民族。书中一至九章主要写的是西班牙在历史上曾受到罗马人,西哥特人,阿拉伯人入侵统治的岁月。在那里,我们看到罗马人的废墟上是西哥特人的废墟,西哥特人的废墟上又重叠着阿拉伯人的废墟。 而在废墟上,对西班牙影响最深远的应是属于阿拉伯文化了。因为阿拉伯人的入侵,裹挟着非洲的风,中东的风,以及冷色调的伊斯兰之风,而西班牙原是一个以天主教为根基的国家。在那年代,不同宗教之间是很难共处的,一个宗教往往被另一个宗教视为异端,而遭致迫害追杀。当初,科尔多瓦上建立的清真寺,就是以推倒基督教的圣殿为代价的。而后来天主教光复后,又拆了清真寺,重新建造了他们的教堂。回看这段历史,和林达一样我深切体会到了那时候人们狭窄的思路,他们都懂得维护自己的信仰,却都不懂得宗教间宽容的真谛。那是一种彼此不讲理的蛮横,那是人类足够聪明而远远不够智慧的年代。然而直到今天我们却还常常听到这样一报还一报的逻辑,就是假若他者曾暴力欺压过我,那我的暴力反击也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在当今所谓文明的世界里,仍然存在着这样一些报复性的恶性循环。如林达所说:其实,你不是在证明自己行为的合理性,而是在证明对方行为的合理性。
  我想,一个民族,一个宗教的真正强大是在于它的包容。唯有包容,才能真正地从里到外强大起来。只懂得报复,那你和反击的对方又有什么区别呢?再说,如果过分地压制摧残与自己不同的力量,在对对方的扑灭中,强行拔高自己的力量,那其实只是一种弱者的心态,一份自卑紧张的掩饰,一种不自信的阴暗心理。“面对厄运,灾难的态度,面对历史的态度,在表现一个民族内在的力量,也在塑造它的未来。一个民族面对厄运的精神,不是激发仇恨,而是走向一种更正面的宗教追求。”

流动的艺术,自由的灵魂
  
十至十六章,林达在历史的穿梭中,在景点的游览中,对各个年代的历史人物,文学,建筑,艺术进行了品评,体会与思索。
  在19世纪与20世纪转换处,历史上布满了政治风云,那是西班牙不尽彷徨的年代。在 “九八”一代中,林达着重刻画了高迪及他的建筑。“今天的建筑师,假如要有曲线,都是两维平面的流动,整个巴特拉公寓,里里外外却是三维的扭动。一种心劲,一种灵魂破壁而出的张力,在每一个角落存在。”读到林达的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的心颤动起来。那种细腻而富有冲击力的语言,深深震动了我的神经,引起了内心深处的鸣动。我似乎看到了高迪那种对自然,对生命,对宗教的极端热情,那种想要那自己内心所有色彩斑斓的体悟,都一块一块建筑起来的强烈渴望,那种把自己的思想灵魂融入建筑的喷口火花。他痛恨硬邦邦的直线,乐于用柔和的曲线和五彩的颜色表达一切,甚至每一个烟囱的造型、每一块砖的摆法,他都有兴趣玩味半天。无疑,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他是远离政治的。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疏离于主流社会,不热衷于街头的革命起义,不被口号所煽动,躲在自己的世界里摆弄着自己的建筑,自说自话。在当时看来,他是自私的,是一种冷血的异端。然而,当那狂热的年代过去后,当历史安静下来时,当一切都被冲淡后,他的建筑却被留了下来,沉淀在一个民族的深处,凝聚为一个民族的认同感,成为一个民族的品质,底气与格调。我想,这就是艺术之所以撼动人心,扎根人心罢。
  佛拉门戈舞,“那是一种饱经风霜之后的自信,是一种历经世态炎凉之后的洒脱,是一种就算痛苦我也没打算哭给你看的骄傲……那不是洞彻人性弱点后的进攻,那是源于自卫的出击”,读林达对弗拉门戈舞的这一大段赏析,我深深触摸到他们内心的颤动。佛拉门戈舞,那是一种成熟女性的舞蹈,她们不是一张简单的白纸,而是历经了岁月磨洗之后更加有内涵的魅力化身。暗夜当深歌响起时,她们尽情舞起来。她们不是羞涩的,而是泼辣的;不是单纯的,而是成熟的。佛拉门戈舞,它不只是停留在舞蹈的表层娱乐,而是对人生的一种理解。那是当一切都看透后,心理依然保存着的一种豁达与精致。在那动荡不安的年代,当西班牙人迷失在血腥之中,一曲佛拉门戈舞,一嗓子深歌,会让他们所有的人,灵魂慢慢回到胸膛。
  艺术就是这样,或许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他们的思想成果,他们的边缘追求,对当时西班牙的现实改变,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可是他们的思考却留了下来,成为流淌在民族血液里的一部分,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与伦比的精神气质。

转弯处,前进的困惑
  
西班牙是一个有着格外灿烂辉煌的昔日文明,却在时代转折的时候,面临着不尽困惑的古老国度。恢复传统,还是融入现代欧洲,未来的路究竟该怎样走?
  “如果把人的历史比作一条从野蛮蒙昧中缓缓行走的道路,那么西班牙从封建君主制慢慢往前走的半路中,出现了一个十字路口。左边是苏联的榜样,右边是纳粹和法西斯的榜样。当西班牙还在犹豫的门口,两边已经撕扯起来……其实,它还有一个选择, 就是在这条路的前端有着民主法制制度的榜样……”
  但是历史常常都不是直线走下去那么简单,中途它往往会历经拐弯,转折,停滞的阶段。我觉得,一个国家就是放大的一个人。对一个人来说,最难熬的就是生命的转弯期,同样的,对一个庞大的国家,最困惑的也是历史的转型期。在这转型期,总会有分歧,有矛盾,有岔子,如果处理得不好,如果人为地避开它,那么结果要么暴乱,要么历史就倒退再重新走一遍,代价是血腥,残忍,黑暗的。无辜的生命,弱势的群体,在这个时候就往往成为了时代的祭品。纵观我国当代的历史,其实也有相似的道理。如林达所述:历史的道路是一步一步走来,拖是拖不过来的。假如西班牙已经走到有自己内心定力的这一步,也不会被左右两翼一扯,就一撕两半,回头跟自己人打得你死我活了。
  政治,宗教,艺术,种族,历史,岁月,交叉构成了一个民族的品格与灵魂。西班牙,法国,美国,泛黄的历史一翻开,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没有经过困惑,争执,暴力,血腥的年代。只是该庆幸的是,他们都一步一步走出了历史,从不负责的年代野蛮的年代,逐渐走向智慧的理性。
  《西班牙旅行笔记》,一书资料扎实,细节充盈,内容丰富,洞见犀利,感悟独特,文字细腻优美,阅读它,像在西班牙坐了一次时光穿梭的旅行,从远古,到中古,到现代,一一饱览,体悟沿路的政治冲突,宗教信仰,民俗风情,历史人物,艺术建筑,人生人性……它是一本带有异域风情而不让我们陌生的书,是一本让我安静下来思索的书。

>>>相关链接:“校园文学”之走进“书影世界”征文比赛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