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零年十月一日,是新中国的第61个国庆节。六十一年的风风雨雨坎坷激荡,不断展现着这个古老的华夏民族在实现自身现代化过程当中所经历的种种思考、波折、困局、突围、进步与振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打破以往的思想桎梏和体制枷锁,不断创造出现代化的瞩目成就,经济发展速度令世界震惊,以至于达到了今年官方公布的“中国二季度GDP超日本”之“不可思议”成就。然而,一派笙歌颂赞的狂欢之后,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一个听凭自己良知与理性判断的认识,所谓现代化种种,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甚至在某些方面严重偏颇,给未来中国的发展埋下隐忧。

中国的民间无疑是最可以切身感受到社会变化所带来一波接一波的震荡的。这个时代发展得太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就像一场急行军,可这场急行军所付出的代价却未必是每一个国民所能承受得起。仅在今年,网络上的所谓“草根”阶层就一次次自发兴起民间对于三十年来中国社会改革的反思运动,单在改革前沿的广东地区,就有在公共媒体闹得沸沸扬扬的“番禺反烧”之辩,继而又有针对“废粤推普”、由广东籍大学生吴伟浩创作的单幅漫画《碎粤神偷》等等,而最在一代“老广州”们心中一石激千浪的莫过于网民巴索风云在网上发表的的一张号称“灵魂帖”的网帖——《广州:可否放缓你前进的脚步,等待灵魂跟上来》。
民间的大量反思无疑在传递一个信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改革创造出的丰富物质对于多数人而言确实大大改善了生活,然而,在物质匮乏消逝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物质对人欲望的撩拨,以及欲望难以满足所带来的躁动;与此同时,由于改革的结构性失衡,社会上涌现出大量不同领域的弱势群体,覆盖了这片土地上各个年龄段的人们,从下岗职工、进城农民工、待业大学生,到留守儿童、艾滋病群体、“癌症村”,再到被打压的信访者、被强征土地的农民,被暴力拆迁的居民,弱势群体所暴露出的贫富分化、社会不公、诚信缺失、环境污染诸问题不断拷问六十年来尤其是三十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式。自人类告别野蛮进入文明纪元,尤其是经过现代化思潮洗礼之后,衡量一个所谓的现代文明社会,不仅是看它诞生了多少天才,培养了多少强者,更在于它保全了多少弱者,使更多的人得以有尊严地生存。对“文明”的定义始终会存在一个类似“木桶短板效应”的概念,而弱势群体恰好就是这块“短板”。
在美洲印第安土著里有一句谚语:“别走得太快,让灵魂跟上来。”(就像网民巴索风云在“灵魂帖”里所引用的那样)急速前进的双脚连结的是作为物质存在的身体,而灵魂有时却未必跟得上身体的急剧变化。这就像我们当下社会改革过分注重经济效应及其带来的物质享受,而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建构与培植。
没有灵魂的身体是可怕的,终究要受到种种物质诱惑而陷入生命的困局。仅就暴力拆迁而言,发生拆迁户受残的惨剧自然是每个人所不愿见的,然而如果决策拆迁的人只是把拆迁户当成政绩大道上一块绊脚石,那么把血肉鲜活的人当成一块石头,这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因为一切人对人的罪恶,有一个前提就是不把人当成人来看,一旦“人”的概念去除,一切施诸人的暴行就可以堂皇地进行。然而要考诸原因,终究还是精神文明建构的严重缺失,而这缺失的原意,与每年中央财政的文化教育支出、各地方财政的文化教育投入息息相关。
中国传统的天命观里,六十年一个甲子轮回。当今中国的发展建设已经进入了第二个甲子的第一年。已经享祚六十一年的新中国,如果说在第一个甲子里让全体中国人的双脚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站了起来,那么希望在第二个甲子里,她会使全体中国人的灵魂站立起来。尽管我们会说,第一个甲子里的站立是不普遍的,这尚是一个未完成的任务,那么在将来,我们站立起的灵魂将指引我们一起稳稳地站立。这站立起来的,将是一个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