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看电视,但这次放假回家后,两老弟日夜霸占着电脑追补今年因上学而错过的《on call》时,我甚是火冒三丈。无奈我的定力不够,也开始和他们一起煲这场电视剧。我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部有意义的电视剧,它真的让我思考了很多,我开始佩服港人的认真与用心良苦,《on call 36小时》或许就是港人精神的代称。
我对容祖儿没有多大好感却很喜欢她唱的《on call》主题曲—《连续剧》;我之前对马国明和杨怡也没什么感觉,却因这场电视里的一件头和鱼仔而喜欢他们了。
围绕医院里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镜头展现在我面前的却是一个全新的医者世界。
我喜欢里面的很多台词,喜欢里面的每一个角色都在向着光明这一边成长。
鱼仔说:“你可知道当苦难发生的时候,人怎么老喜欢问为什么?我想可能是人忘记了,这其实是我们生命中必经的一部分,所以当死亡接近我们的时候,我们会变得很惊慌、无助,我们便会不停地问为什么……”
想想这句话,回想过去难熬的关头,我也发现只有那时我才是很理性的思考。似乎我就是一个哲学家,总可以探想出些什么,又像是漫无边际的宇宙里只有我一个人一样,奥妙邃深得不可言说。或许寂寞成就辉煌也是这个道理,只有一个人很冷静的思考才开始真正审视世界。小时候的我们都有喜欢问为什么的天性,后来才在适应中丢失或者说是掩藏起来那些本性。原来碰到苦难我们又变回了孩子。
钱医生说:“有病不要害怕告诉身边的人,否则,他们完全没有心理准备下,你已离开了,到时他们不止会伤心,还会非常后悔,没有好好珍惜和你最后相处的时间。”
我不明白为什么以前的大多剧情里某某患病都会因怕家人或自己爱的人担心而选择隐瞒,自己伤心。当然妈妈会开导我说:“傻孩子,那是剧情需要。”我看着剧情发展,就是不喜欢看着某某独自难受还招致一大堆误会,善意的谎言有时是得残忍的对待自己。明明就是可以有happy ending 却总是波澜起伏的坎坷,我想这是剧情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需要吧。我总会想是不是真的要委屈自己来隐瞒才算是为身边的人着想,才算是懂事。剧情的需要没有告诉我这是对是错,而《on call》却为我拨开了云雾。
炳灿说:“并非每个人早上出门后,都能确保自己晚上能安全回家的,你可知道那些不能回家的人带着多少遗憾离开这个世界?你四肢健全,健健康康,有自由选择自己想做的事,只是这个条件,世上已有很多人一辈子也羡慕不来。”
简单的话语平时的我不曾留意过,一个人的健康安全对于生命或者我们爱的人、爱我们的人来说就是无价之宝。生活中我也会看到很多这样的说法却不曾真正懂得,不然我还偶尔嘟囔些什么呢?活着,就是我们每天都应该挂着个笑脸看世界的最充分理由 。“热爱生命,珍惜当前”,很多人都这样说。我也这样说,却似乎没怎么践行。
如果2012真有末日,我该要拖着多少遗憾走?这段台词像鞭子一样落在我的身上,我的确没什么理由再去浪费些什么。
“的确,很多时候,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渐渐地,我们害怕期望,害怕再一次失望,因为失望的感觉,实在太难受了。可是,难道我们因为害怕失望,而拒绝期望吗?你把一切想得太美好,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幻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你之所以抱有如此美好的期望,是因为你相信,所以,别怕失望,因为你会拥有勇气,去接受一个残酷的结果。“
“无论期望带给你安慰、快乐、还是伤心,能够期望与被期望都是幸福的事,因为我们还生存着,算有多少个期望落空,我们也可以有新的期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是一段关于“期望”的台词,我很喜欢。我把“期望”理解成我们说的“梦想”、“理想”、“希望”等等的字眼。总而言之,它只是想让我们要坚持最初的期望或者说梦想。
失败人人都说,人人都不想,然而人生漫漫,失败的确没什么好耿耿于怀,挫折也不至于天塌地崩。不能因为害怕而做“因噎废食“的傻事。满怀期望开始一天,便会活力迸射。
当他们一批见习医生 正式宣读誓言成为医生的那一刻,他们真的肩负并践行着医生的责任。《on call》 里的医生给我的最深印象就是医德很高,尽心尽力,崇高而伟大。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要做很多仪式性的宣言。譬如小学成为少先队员,初中加入共青团等。我们只是照着念从来没有认真去真正关注我们的誓言应该如何真正去践行。所以我们当学生也只是这样糊里糊涂的学,一个真正的三好学生又应该是怎样?我们没有太多的标准,事实上它不需要有板有眼的限制。只是从我们口中宣出的言是不是就这样说说而已?
“这一刻,我怀疑自己究竟专不专业,做医生每天要面对无数生死,很多人以为我们已习惯了,麻木了,但其实我们实在很害怕面对失败,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失败以后要承受最后的悲痛,承受失去亲人痛苦的是他们的家属,可是看到他们哭得死去活来,其实我们的心不会比他们好过,究竟医生的使命是什么?”
“不是每個病人都能救活的,沒有人可以逃避死亡,可是在病人離世之前,醫生盡全力令他們舒服安詳地度過最後的日子,就是對病人最大的幫助,對家屬最大的安慰。這就是醫生的使命”
倘若问每一份职业的使命是什么?那都应该如何回答呢?我的理想都还不清楚,也从来没考虑过“使命”这样深奥的字眼究竟是代表着什么。现在的职业人似乎都是冲着薪水,待遇,地位等去的,使命真的远离了好远。这是人之常情吧,就像以前我总问妈妈有没有这样一份工作,可以很轻松却又可以让我不愁生活。妈妈说世界暂时没有,不知道你长大后有没有。我现在知道是没有的。而且以后不管做什么都应该认真去做,不管热不热爱。
这部电视剧是一帮实习医生的成长,由懵懵懂懂不知道为什么要做医生到最后都立志要做一位好医生。他们的成长也能让我们动容。
时间总会让人不断经历然后懂得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也会觉察什么是成长。
“健康的人不一定快乐,不健康的人也不一定不快乐”
一康是残疾的却每天快快乐乐,有些健全的人却整天愁眉苦脸。幸福快乐是种感觉与得失无关,而与心态密切相关。
“一个人出生的时候坐BB车,小孩时就坐脚踏车,长大了坐私家车,老了免不了坐救护车,到最后一程就坐出殡车。”
“我们是医生,并非神仙,也不是超人,我们都是普通人,每个人都必须经过生老病死。 ”
医生并不是万能,医者不能自医。这很自然地谈及生死问题,无可避免,只能尽可能从容。一生应该在生老病中制造尽可能多的记忆,这样就没什么遗憾了。Anddy奶奶去世的那一集,一康因救老奶奶而被一个高空掉下来的玻璃瓶夺去生命的那一集,都在我的眼泪中慢慢变成它想带给我们的“龙卷风”,一件头在一康追思会上说的“蝴蝶效应”其实是生命的力量,就像一康的离去却赋予了8个人的重生。明知道生死离别都会痛不欲生,泪水挽不回一个生命的存在,所以生前就应该留多点欢笑给身边的人。一康,虽然残但不废,他热爱生命,阳光积极,帅气稚嫩的脸上永远是灿烂的笑脸,因此永远活在他家人朋友心中,深刻的印在我的记忆里。
“结婚的誓词,如果只是循例念出来是没有意义的,必须实践出来。年轻时漂亮健康,当然爱,但当对方年纪渐大,又老又有皱纹,病痛越来越多,甚至眼看对方老死,难道就不爱了吗?既然将来不会离弃对方,现在也应该一样,如果因为对方有病就不爱他,就不是真正的爱。没人知道生命的长短,即使我们是医生,也不能保证自己长命百岁,所以结婚誓词没说要保证白头偕老,却要保证无论健康疾病都要在一起。范子妤,我再问你一次,无论健康疾病,你愿意和我不离不弃,终生不渝吗?”
尽管一件头和鱼仔历经艰辛波折才在一起,尽管鱼仔有脊髓有星形内肿瘤。但是最后一件头和鱼仔彼此一句婚后简单的合法昵称就平淡的完满的以happyending结束,也足以演绎了爱情的神圣。一般剧情的情爱缠绵单纯是让我们看到的是浪漫和多么华丽的誓言,于是朦胧的爱情越来越早的撞进90、00后的生活。总能听见周围亲戚好友对我列举种种惨剧来旁敲侧击地预防我拍拖,我总是为他们的良苦用心笑得前仰后翻之余,惊讶于发生在身边的这些荒诞的事百思不得其解悲剧后她们的想法。我看着同龄人恋爱,似乎这样看得过去,但看着初中师妹师弟甚至小学生也说拍拖,然后个签就在那爱来爱去,或者伤来伤去,天哪,这哪跟哪呀?傻傻的孩子傻得那么可爱。
一件头的这段台词或许就比较浅显易懂的解释了简单的结婚誓词的真正涵义。爱情,应该是一辈子的事情,而不是现在的人的说说爱,贪好玩。
还有很多的画面一直在脑海闪现。
譬如一康因坐轮椅而觉得不够资格去拥有晶晶的爱后来还是在一件头的鼓励与开导,鱼儿的帮助下鼓起了勇气去证明自己的能力。原来坐着与站着看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但是我们仍需要更大的勇气去面对,去尝试缩短50cm的距离。这适用于令我们自卑的短板上,丑小鸭一样有昂首挺胸的权利。
譬如美雪起初好胜,嫉妒心强,偶尔会使心计却最终在得到差点失去做医生的教训和鱼仔的善良真诚所感化后率真的她原来也是那么可爱。一场电视剧总会有正反两面的角色对比,真善美与假恶丑总是化身为演员来演绎。《on call》可以说是将现代最理想化的美好品质融合在不同的角色身上,我喜欢真善美可以净化世界的胜利。
譬如小益的眼睛眨呀眨的,很是有趣。为了帮小龙买跑车蛋糕而不惜被上司骂,跑了几个街头,小心翼翼的给小龙惊喜。一人担当起小龙爸妈的角色的他是父爱的缩影。
譬如一件头妈妈笑姐的宽容,不计较得失,热心待人,平易近人,教会了我对待每个人都应该友好,再硬的石头都愿意和流水做朋友。
...........
《on call》就这样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感受。
《on call 36小时》是医生的医德与责任,是一群实习医生成长的故事,是真善美的演绎。
倘若人生拥有on call的认真与执着,或许人生会更有劲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