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学 > 正文

(随笔)非阳春白雪,宜养润心灵——古琴雅集记

文字:邓安琪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3-11-03 点击数: 分享至:

没想到,广州的重重高楼中,竟藏着这样一个古朴空远的所在。
    听琴赏乐,不虚此行。
    “生活馆”位于体育中心,在去的路上看到了很多在晚上运动的人,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与激情。本以为这闹市中难得一静了,谁知电梯门打开的瞬间,仿佛来到隔绝的世界。
    灯光很柔和,但明亮,职员都穿着棉麻的衣服,整体风格很舒服。每一寸空间都很精致,因着房间里、墙上古琴的存在,以及若有若无的燃香,心宁静下来、耳朵安静下来了。
    开始到各处参观,才发现楼上别有洞天。唐卡、藏族串珠、小琴室、透着暖光的落地窗、朦胧的阳台、古色古香的小亭子,在四周高楼亮灯中,让人恍然产生一种不真实之感。


闹市一静处

等大家陆续入座后,主持人介绍了嘉宾四人。三男一女,并排坐于我的右手侧,穿着、气质皆有超然之感。
    王鹏老师坐到琴前,先讲了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在海边有个很喜欢海鸥的人,每天清晨都要到海边,和海鸥一起玩。海鸥成群结队地飞来,毫无戒心。后来,他的父亲对他说:“我听说海鸥都喜欢和你一起玩,你乘机捉几只来,让我也玩玩。”第二天,他又照旧来到海上,一心想捉海鸥,然而海鸥都只在高空飞舞盘旋,却再不肯落下来了。这便是天机浑然、恬静空灵的古琴曲《鸥鹭忘机》的由来。
    第一个音响起的时候,我的心沉静了,不闭上眼也感触颇深。琴上的双手与其说在弹琴弦,毋宁说拨动着我的心弦。大气磅礴、曲折委婉、余音绕梁,每一个音符的停顿也不能夺走我耳中的声音。
    手渐渐起,缓缓落,一曲终了。大家沉浸在乐声中难以自拔,良久才响起掌声。


琴室听琴

    王鹏老师讲了自己对文化产业的看法。他认为文化是中心,产业只是手段,不能本末倒置。我看了看宣传册页上古琴课的高得令人咋舌的价格,希望他是真诚的。但传统文化遭到忽视确实是个问题,恢复传统的尺度又该如何把握更是难以界定。琴棋书画诗茶花,离大众的生活越来越远了,就算恢复,也已经是贵族的活动了。记得有老师在课堂上说过,古筝在古代是卖艺者谋生手段,是低级的艺术形式,但现在却成为一些人心中的高雅活动。凡此种种,难道不是传统文化消逝的最明显的体现?
    古琴只有宫商角徵羽五音,根据《黄帝内经》和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学说,五音对应五行及五脏,即宫属土属脾,商属金属肺,角属木属肝,征属火属心,羽属水属肾。根据《内经》,本脏的音可治本脏病,也可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治疗他脏之病。因为有效发生弦长足够长,与人类的频率协调,所以可以调和五脏。同时,宫商角徵羽也引申出抽象的对应意,在朝为君臣民事物,在伦理为仁义礼智信。
    王鹏老师还讲到了乐器声音的优劣:钢琴十二平均律不符合人类自然,过于高亢的声音无法与五脏六腑产生共鸣,而古琴是比较完美的。这完美的不但指声音,还体现在古琴的形制上。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象征天地四方。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象征阴阳。“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琴腹内,头部又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一名“纳音”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与龙池、凤沼相对应处,往往各有一个“纳音”。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天柱”,靠尾一侧有“地柱”。使发声之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由于琴没有“品”(柱)或“码子”,非常便于灵活弹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别长,琴弦震幅大,余音绵长不绝等特点,所以才有其独特的走手音。
    十三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古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种音色,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这些古琴形制命名的象征意义实反映出儒家的礼乐思想及中国人所重视的和合性。因为礼的作用是为了保障个体,使个性有所发挥,乐以同和,其作用是与群体谐协。礼乐之同时并用可使个体和群体之间能互相调剂,形成人与人之间平和而合理的生活。所以礼乐这两套表面相反的技艺的推行,实为求达到相辅相成的和合性的目的。而从古琴形制命名所借用的社会秩序、等级的名称来著,可见其制作形制即寓有教化人伦的深意。】——修改自百度百科


琴制

接下来的《渔樵问答》加上了伴唱,歌者双眼清澈,有蒙古族的特征,唱歌像呼麦,与古琴的声音非常协调,悠扬而有磁性。不止涤荡心灵,更像有一双温暖的大手在按摩头颅。
    歌词是柳宗元的《渔翁》 :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而另一首流传了两百多年的曲谱《春晓吟》真给人一种“春眠不觉晓,唯怜昨夜花”之感。有古琴一贯的连绵婉转,但也渐渐听出了指尖在琴弦上滑动的金属之声。
    真想继续溺在这乐声中不出来。怎奈世事总有终,不得不看着他谢幕。


琴室一景

一直安静地坐着的美丽的女“居士”出场了(姑且容我这样称呼她吧,因为她的气质太符合居士的超然),这首歌是根据少数民族歌曲改编的,音调变化比较简单,安神效果很明显,听着听着仿佛要与周公相见了。
    这时,王鹏老师主动表示要再奏一曲《普庵咒》。
   【《普庵咒》是由许多单音参差组合,构成一个自然的旋律,犹如天地人相互交融,令人自然进入清净空的境界,并能与普庵禅师有求必应的菩萨精神感应道交,念诵起来非常灵验。 此咒可普安十方、驱除虫蚁、蚊蚋不生、消灾解厄、镇煞安胎、驱邪除秽、逢凶化吉。常予持诵可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繁殖、万事如意。】——据百度
    这么看来真是太神奇了。不管怎么说,这首曲的出发点我还是很喜欢的。普庵、普安、普天皆安,普世同安。
    《阳关三叠》是自弹自唱,依旧悠扬。当时听不出歌词,只有现在靠百度。边看歌词边听原声,更有意境了,词曲融合得十分自然。
   【 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参商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饮心先已醇。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辚?能酌几多巡!
      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尽的伤感。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鳞。尺素巾,尺素巾,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宾。】

    主持人也陶醉了,力邀王鹏老师再来一曲。王老师临场自由发挥,于是我又有幸欣赏到了一首大气磅礴的即兴琴歌。同时还伴着即兴的武术表演,行云流水,借鉴太极精髓,讲究阴阳调和。
    最后,雅集以《流水》片段收尾,演奏者是古琴界一位后起之秀,弹得很好听。
   【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镀金唱片,从全球选出人类代表性艺术,其中收录了著名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长达七分钟的古琴曲《流水》用以代表中国音乐。这首曾经由春秋时代著名琴家伯牙的弹奏而与钟子期结为知音好友的古曲,如今又带着探寻地球以外天体“人类”的使命,到茫茫宇宙寻求新的“知音”。】据百度。这不由让我想到三体,以及令人不寒而栗的黑暗森林法则。

    参与者的感受分享,倒是有些太夸张了——古琴竟能辅助修行吗?琴馆主人介绍了一直坐在场中的一位男子,是藏地高僧。甚至说到,今晚会馆的磁场与平日不同,皆是这位高僧下午不断诵经之功。
    琴馆的古琴培训班一周七天为一期,如此速成,不免叹哉;价格奇高,仅供富人沾染,此又一叹。
    乐以修身,优劣何须辨;琴以静心,贵贱不必分。亦以养润身心而已矣,不亦乐哉!
    仅以此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