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学 > 正文

(随笔)我们还年轻,还可以疯狂好多次

文字:何足道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3-12-07 点击数: 分享至:

 

    当烟雾随晨光飘散,枕畔的湖已风干,期待已退化成等待,而我告别了突然。当泪痕勾勒成遗憾,回忆夸饰着伤感,逝水比喻时光荏苒,终于我们不再,为了生命狂欢,为爱情狂乱。然而青春彼岸,盛夏正要一天 一天一天的灿烂…… 
                                     ——五月天《后青春的诗》

    写青春的文章实在是太多了,再写下去自己都觉得愚蠢,虽然我一直回避,最后笔尖一抖,终究是写下了这个略显俗气的题目。也许,青春这个被咀嚼了无数次的字眼有着某种归结性的意义,没人能躲过。
    五月天精致的嗓音和略显忧伤的曲调将“后青春”展现的淋漓尽致,我首次接触“后青春”这个词不是因为九把刀,而是在五月天的歌声里,当期待退化成等待,当泪痕勾勒成遗憾,当我们不在为生命狂欢为爱情狂乱,这一切的一切说明,青春已经一逝不复返了。
    说实话,九把刀的书我看的不多,在《那些年》引起青春治愈潮流之前,我根本不知道他是哪路大神,尽管人家已经在台湾混的风生水起。《那些年》火了之后,我去找来它的电子书,却不能给我电影给我的相同的怀旧和感动,也许是地区文化差异吧,九把刀的小说里有大量的台湾方言俗语,外人读起来很可能不解其意,以至于味同嚼蜡。 反倒是书中偶尔流露的作者的评论让人有着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震撼,最能拨动我心底的那根弦。在《后青春的诗》的最后一章里,柯景腾和死党了为了显示酒量买了高度数的海尼根来拼酒,最后发现原来大人的饮料是这么难喝啊,大家不约而同的将啤酒倒进大海,回酒店继续喝自己的果汁喝雪碧,然后作者说道:
    “在我们最青春洋溢的时候,最爱追逐属于大人的一切。
  后来不知不觉,我们在各自精彩糜烂的大学生活里,养出一身好酒量。
  等到我们越来越大,有人结婚了,有人生小孩了,有人还生了两个小孩了,有人干他妈的上《苹果》头版了,不再年少轻狂的我们却开始逆向狂奔,想要向老天乞讨回一点青春的感觉。
  可以逆转吗?
  不能。”
    是啊,后青春之所以更加美好,是因为它是青春的尾声。在这暮曲里,我们更能感受逝去的甜美。这就好青春如同一本好书,在最开始的时候,为了知道故事的发展,我们迫切的翻阅着,忽略并跳过一些自以为枯燥的环节,现在,读过的部分已经超过了四分之三,未读的部分越来越少,我开始吝啬剩下的每一页甚至每一个字,细细咀嚼体味每一句的深意和内涵。就像一个富翁变成了乞丐,将手中的每一片面包,都当成最后一块片去享受。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夕阳要美过朝阳,暮色要美过晨光,因为,在夕阳和暮色里,人们懂得了怀念过去,珍惜现在。
    青春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故事,那就是爱情。
    没有爱情的青春,那能叫青春么? 一个有着丰富中学恋爱史的朋友常常这样说道,看着他的一脸拽样真很不得一拳砸上去,但是我不得不赞同他的看法, 青春和爱情,就是一对孪生子。 每一个男孩心里都有一个沈佳宜,他是你最柔软的伤,是你不眠的梦,是你弃世轻生的最后一根稻草。有时候一个女孩的存在,要比世界上所有的励志小说加起来还要给人励志。即使她不爱你,甚至根本过不知道你的存在,但是你的青春的确因之而开始,也因之而成长。
    《那些年》里九把刀给我编织了一个童话,前半部分固然充满了青春的俏皮和欢乐,勾起大家的无限回忆,我最喜欢的其实是后半段,高考过后,曾经喜欢沈佳宜的少年们都各奔东西了,电影已经过了大半,青春的烟火也放了四分之三。在最后的四分之一里,女孩的成熟让男孩子望尘莫及,由于一些非常幼稚的原因,男女主人公终究没能走到一起。若干年后,曾经的女孩将要嫁做人妇,男孩子们从各地赶来送以真挚的祝福,在新娘出场的那一刻,镜头缓缓转向了男主人公,他突然间就释怀了,笑容在嘴角若隐若现,旁白读到:我错了,原来,当你真的非常非常喜欢一个女孩子的时候,当她有人疼,有人爱,你会真心真意的祝福她,永远幸福、快乐。也许这就是后青春的爱情吧,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只剩下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却多出了一份隽永、真挚和责任。
    《那些年》播出的时候,一片叫好,票房更是登顶当年排行榜。数场连映之间,无数的观众为之落泪和唏嘘不已,其中不乏年过而立的青中年,甚至是四十多的大叔大妈。很多人认为《那些年》只是适合青年男女看的爱情片,我以为,这部片子恰恰是拍给那些处于后青春期或是青春已逝的人群看的。《那些年》是对逝去青春一场迟到的祭奠。观影过后,很多朋友都深有感慨,有的和我说他自己和作者九把刀很像,我就纳闷了,我也觉得自己和柯景腾很像,难道我和你也很像不成?后来我就明白了,其实像的不是我们,是已逝的青春。
    毕业后几个好朋友最后一次聚首,堤坝上,夕阳泻下,八双脚丫一字儿排开。大家说起今后的理想。有人说要考研,出国念MBA;有人说想要打篮球,打进校队最后打进美国之篮;也有说自己还没有什么打算呢,我说:“ 我想做一个很强很强的人,我想让这个世界因为有自己的存在而有那么一点点的不一样。”
    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其实不管是理想还是爱情,当青春接近尾声的时候,似乎它们也在离我越来越远,人们常说青春之所以美好,是因为这里有无畏的理想和纯真爱情加以点缀,原来我们弄反了事情的始末,应该是有青春的存在,才会有理想和爱情的美好和纯真吧。 有时候,你越是想挽留一些东西,越是能近乎残忍的感受到它无声无息的流逝,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忽略它的存在,然而真的能忽略么?那一年,我们依旧在听周杰伦的稻香;那一年,锋芝还在一起;那一年,我们依旧相信彼此能永远相伴, 那一年……那些年。
    不可挽留,亦不能忽略,那就好好珍惜吧,毕竟青春依旧还在,就像九把刀说的,不是我不想长大,而是因为我的青春太美好。
    也许,我们还年轻,还能疯狂好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