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去参观了2014广州美术学院本科毕业展,可谓眼界大开,饱食了一顿文化大餐。在由衷拜服于这些杰作的同时,我还甚有感慨,想与人分享。
诚然我不是一个艺术生,也谈不上对艺术有独特的鉴赏力,但是我相信真正的艺术作品,必定都是直抵人心的,即使在普通人面前,它也会散发出强大的魅力,我们的眼神轻易地被攫取,被定住,而我们的心随之有了异样的感受,或震撼,或触动,或黯然……
我自然无法在作品创作技巧活风格等方面作出专业的评估,而我感触最深的也不是这些,而是其中大部分作品所涉及的主题,他们的关注点让我对美术艺术有了一番新见解。
他们画清晨的荷兰豆苗、攀附在断崖峭壁的一席绿,也画那默然伫立的西关小屋,还有印着“联考包过,不过退款”诸如此类的“牛皮癣”;他们还会画正在施粉画眉的女子,正在聚餐的人们,列车上以及热闹花市上的各色各样的人……在我看来,这些画在映像着真实的世界之外,又因平添了一份宁静的美,以至于这画中的世界似近却远,无所对立又有所隔。
他们还描绘另一种世界,这些话展示的是多重视角或者异类眼中的世界,抽象或变幻的感官呈现也许仅仅是画者对于性灵乃至灵魂的思考,当然个中深意还需慢慢揣摩,然而一个丰富的作品能给人的启发也是丰富的,所以见仁见智也自不待言。且看这样一幅画面,有几棵树木不远不近的相邻着,这些树木树干很粗壮,枝叶很繁茂,仿佛遮盖了半边天,树荫下以及裸露的天空下散乱着分布着人形,而目光由上及下,可以看到这些树木的根贯通了第一层地表,延伸到第二层地表,那是负一楼吗?那里也有着“人”,就这样有了两层世界。
他们同样关切社会问题,作品中散发着时代的气息。一个画者吧自己的脸描画成了微信码,这样的脸谱是在透射着当代的朋友交流日益依赖电子设备,那样的脸真的真实吗?而另有一幅画,用皮草大衣环衬着一系列时尚名模和高贵名媛,当让构图是极富特色的,我的拙笔一是也描绘不来,但是画者另附了自己亲自奔赴皮毛加工地摄取的一则纪录片,直指血淋淋的屠杀现场,迫使我们发问到底人类凭什么,去剥夺动物为了御冬而新长的皮毛,去扼杀它们而成全自己所谓的美丽呢?
不仅仅是画,其他手工设计作品都体现了社会性,体现着人文关怀的情操。不论是折射行李搬运工的生存尊严问题、还是对坚强生存于小街小巷的小字号的关注,还是着力再推广那正在消失的剪纸、竹编等民俗艺术,都能一窥这些创作者对社会价值观的取舍。
他们的设计作品也有弥漫着浓重的商业气息的,可是我非但不觉得排斥,反而想为此点赞,不仅为他们的创意和敏锐的洞察力,更为他们充满着关怀的设计理念。他们关注到亲子共眠、亲子共浴这些热门现象,并也注意到其中的隐患问题,因此贴心设计了婴儿防压睡具和特别浴桶,在满足人们享受亲子乐趣同时,替人们规避了风险。此外还有为山区儿童设计的可拆装的简易书桌以及为残疾人打造的便于运动的轮椅等等。虽然正能量这词都快被用成陈词滥调了,此刻词穷的我也只能说,这些作品真的带给我满满的正能量。也正因为此,我对美术艺术有了另一番见解,它和文学都是那么有力的,都能成为极好的药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