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必须深入学习和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新时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当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自觉报效祖国。那么在新时代下,大学生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爱国内容的深刻内涵,如何践行爱国之举呢?
爱国需要理性
近几年,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式媒体正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使用者,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容忽视是影响。新媒体的便捷性和开放性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发言人”,在多元文化共同冲击下的新媒体时代,我们有着自由言论的同时,也滋生了网络暴力言论。有很多恶意言论声称是站在爱国主义的高度上的呐喊,但是实际如何,需要我们明智爱国,理性分辨。
2011年日本的9级大地震, 包括学生群体在内的众多网友在微博各处列队庆贺,发表诸如一些不符合人道主义的恶意言论。他们认为这是爱国的表现。但是爱国就是仇日吗?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微信微博平台也发起了“微祭文”活动,众多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网友慷慨陈词。逝者已去,一味的控诉告慰不了亡魂,单纯的愤怒激励不了后代。我们应该在寄托哀思和愤慨的同时也表达中华民族应该做的是富强起来。
2014年以来,诸如“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某某港独明星不要来大陆圈钱”之类的网络话题一度占据了微博头条。最后经过当事人澄清,部分言论不过只是媒体的断章取义,再加上不怀好意的民族分裂分子煽风点火。如果事件愈演愈烈,破坏的是民族团结和统一大业。我们不难看出,在网络里茶叶蛋变成了炫富的标志,这种不怀好意的调侃往大的方向讲会加深两岸人民隔阂。内地人认为台湾同胞看不起大陆,台湾同胞认为祖国大陆不友好。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明白,不论是大陆人还是港澳台同胞,我们都是中国人,这些有损民族团结的言论应该止于智者。我们不能做添油加醋者,否则将会损坏国人形象,正中分裂分子的下怀。我们可以而且应该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爱国需要行动
爱国需要行动体现。热爱祖国,不是挂在嘴边的一道彩虹,壮阔美丽过后就不复存在。要践爱国之行,行爱国之实。必须有实际行动。行动?是要我们冲锋陷阵吗?爱国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大事。爱国之行,可以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需要我们付诸行动。
我们对于国家最起码的敬畏不能丧失。我们要关心国家的发展,关注时事,真切地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思考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先进理论。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为了应付考试,应付相关课程的论文写作,漫无目的地背下这24个字。我们怎能会有收获。在大学的课程里,有四门科目是全体大学生的必修课程,那就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听到这些课程,很多学生心中涌现的是恐惧和烦躁。其实,这些学生心中面对这些理论教材,心中所想便是如何才能背下一段又一段文字。然而这却违背了开设思想政治课的初衷。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有必要学习这些理论知识。但是如何能更好更有创意的学习值得每一个学生和学校思考。课堂展示、辩论赛、观看影视作品等等都是值得借鉴的方式。《建党伟业》、《建国大业》、《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等优秀影视作品,我们都应该去观赏去感受中国在各个时期的发展。
作为大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刻苦钻研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国家培养我们,就是希望我们未来能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国家贡献力量。
也许你的一次逃课看似无关痛痒,但是你浪费的却是父母的心血和国家的资源。我们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强硬的实践能力,我们才有能力做到为国家奉献,才能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爱国需要真诚
理性爱国并用行动表达爱国之情,都是建立在真诚爱国的基础之上。爱国虽要我们付诸行动表现,但是绝不可以刻意为之。爱国之行也许可以伪造,但是爱国之心你无法佯装。每一次升旗仪式,你能做到全神贯注吗?每一国歌奏响,你能做到跟唱注目吗。你是否做到真诚爱国。
如果你说你不知道如果爱上我们的国家。你可以去观看香港和澳门回归的交接仪式,感受那份激动。你可以去重温北京申奥成功和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感受作为中国人的那份自豪。你可以去观看汶川大地震的记录片,感受天灾面前中国人的凝聚力。
你会感觉到我和我的祖国同呼吸,我和我的祖国共命运。用心感受我们的祖国母亲,真诚地爱上我们的祖国。
原当代大学生以真诚为舟,理性作桨,用实际行动扬起爱国风帆,驶向祖国美好的彼岸。